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岩 《老年世界》2006,(14):22-22
人的喜好不同,性格各异,一般是男的粗犷,女的细腻,可是我们家正相反。 老头是个细心人,又爱唠叨,而我是个“马大哈”,经常为此闹矛盾。  相似文献   

2.
<正>您家有没有这样的孩子?他聪明却调皮捣蛋,做事丢三落四,整个儿一“马大哈”。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您该怎么把他“引上正路”?不妨看看这位聪明妈妈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心惠 《当代老年》2008,(11):10-11
同在一个小区住着,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邻居之间的磕磕绊绊总是难免。如果碰巧隔壁是个喜欢大搞装修的创意家庭,楼上又是个隔三差五忘记关水龙头的马大哈,弄出装修噪音和漏水事故,那你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一旦闹出邻里纠纷,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你可以从一个女人的行事作风中,看到她丈夫的一些做派。比如,女人以前很大方,喜欢请客,现在和别人吃饭却提倡AA制。原来,她的丈夫喜欢财务分明,没有来由从不请客。女人婚前是个马大哈,现在做事却习惯列个日程表格。背后—了解,她的丈夫做事重逻辑,什么事都是条分缕析不出差错。  相似文献   

5.
表面上的马大哈妻子,很可能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单纯是笨手笨脚,而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隐藏其中。在一次心理沙龙上,我讲到了生活中获得爱的6种不健康方式。如:吐血型—通过超额付出带来的内疚感控制对方,从而获得爱;表演型—通过夸张的表演性行为来吸引  相似文献   

6.
正错投的猕猴桃,成就了买家和卖家心中桃李芬芳。两箱猕猴桃带来的快乐,不是因为味道甜,而是一段生活剧。国庆假期,欣在微店买了两箱广西的猕猴桃,一箱红心,一箱黄心。因为仓库放假,店主说需要晚几天发货。几天后,欣竟然连续收到了两次猕猴桃,一共4箱。都说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这个店主真够马大哈的!"欣打开手机联系店主。网络那头的年轻微商  相似文献   

7.
嫁不出去,妈妈愁;嫁出去了,开始我愁,慢慢就不愁了,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宽容的丈夫!没结婚的时候,老妈总是怕我嫁不出去。不是因为丑———我长得太像老妈了,就算丑,老妈也不肯承认———是怕我太笨太懒太迷糊太马大哈。老爸从不问我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他只问我“你刚才都去过什么地方”,只要顺着我走过的地方走一遍,东西就找到了。凡此种种,就算我不丑我很温柔也没人肯冒险娶我。我倒也乐得逍遥,一直到二十好几,我还像个傻大姐似的,一天到晚乐呵呵的百事不上心,捧着一本书哭一阵笑一阵,自言自语一阵,再对着天花板发傻一阵…  相似文献   

8.
张兰娟 《现代妇女》2014,(3):121-121
现代汉语副词"还"和"太"都可以按照程度的深浅分为两类,两类都具有主观性,同时代表句式"还NP"和"太NP"也具有主观性。本文从认知和语用推理角度对"还"和"太"的主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和"家"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关注国运的昌盛,都认为国家的安定富强与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这种感受也是中国人经历了无数的"国破家亡"悲剧后所形成的集体历史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爱思想是"和"的理论基础。"和"的思想折射出独特的民族智慧:第一,承认差异、正视矛盾,是"和"的前提。第二,求同存异,是"和"的致思方向。第三,和谐有序,是"和"的理想(终极)目标,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和"曾经是中华民族处理矛盾解决争端的有效手段,在今天依然是中国求得和平发展之路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校外"兼职"是当代大学生的热门话题,更是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性行动。然而,"盲目兼职"和"兼职过度"给大学生的学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其主导角色的错位和失败。因此,树立"理性兼职"理念,从"主观认知"和"时间控制"等方面把握兼职合理性,并实现大学生主导角色的"合理"回归与重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促进和丰富了绘画的发展。人物画高度繁荣,肖像画的兴起与发展。绘画理论上出现"传神写照"的观点,其中现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传其神""写其心"的典范代表。全卷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五段,描绘了夜宴的主要过程。同时,它独特的构图和丰富生动的画面,在绘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叶霜 《现代妇女》2014,(5):123-123
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具有"不合群"和"不实在"的特点,笔者认为,正因中国社会具有"不合群"的特征,故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外,中国文化具有"不实在"的双重属性,其"不实在"中恰恰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存哲学。结合对"不合群"和"不实在"的新解,笔者简要指出当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此提出法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探析“农民工”称谓及其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文件、大众传媒、学界术语和百姓常语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称谓众说纷纭,诸如"流动人口"、"农村转移劳动力"、"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等称呼和称谓。有关于"农民工"称谓双重性、歧视性等的反对意见,也有关于"农民工"称谓客观性、阶段性等合理性的理由。根据我国学术界和全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力求从理论、政策和统计等多角度、全面而科学分析"农民工"的各种定义、概念及其科学内涵,以便于深入探析关于"农民工"概念界定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粉头"是"粉丝团"团长的别称,主要任务是率领自己的"粉丝团"和别的"粉丝团"抢地盘、比人气,联络广告公司,在网上炮制各种花痴文章,诋毁别人的偶像。所谓"散粉",是指没有加入任何组织的"粉丝"。"散粉"和"粉丝团"团员捐的活动经费由"粉头"登记造册,统  相似文献   

16.
生死不离     
木叶 《现代交际》2008,(11):51-51
挑三拣四、丢三落四、推三阻四……你注意到了吗?这些含"三"和"四"的成语多为贬义。成语为何贬"三"和"四"呢?细翻成语词典,发现成语里不光三和四有这个问题,三和其他任何数字只要一碰头,基本上贬义居多,褒义极少。如"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道问题出在"三"上?  相似文献   

17.
刘鑫 《现代交际》2014,(12):4-5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天之骄子",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本土化"一直是教育界为之争论的两大理念。社会工作作为新一代崛起的领域,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全球化"还是"本土化"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从"视野全球化"和"行动地域化"两方面的视角来研究社工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全球化和本土化并非互相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对中国社工人才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中存在很多的近义表现,被动句的近义表现就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基于BCCWJ语料库,以"先生にほめられた"和"先生からほめられた"为例,从"に"和"から"的使用方法及"に"和"から"的替换情况、不替换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明确两者所产生的区别主要与"に"表示动作的目标及着眼点的用法、"から"表示起点的用法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莫笑倩 《职业》2015,(9):134-135
技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笔者认为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通过"生动"和"趣味"才能够很好地加以体现。而在技校语文的教学中,诗歌的"三美"可以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本文以诗歌的"三美"为例,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生动"和"趣味"结合进去,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