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管理与财富》2006,(10):12-13
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引用的话是舒尔茨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演讲时说的。那么,舒尔茨到底是何许人也?“穷人的经济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  相似文献   

3.
益民 《决策与信息》2005,(11):18-19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中国经济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穷人话题”忽然成了媒体热门,从“穷人经济学”讨论,到“为穷人建房方案”分析,以及穷人就业就医就学状况扫描等,表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极大关注。之所以如此,据称一,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全国人代会上曾引用舒尔茨教授的名言“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其意义不可低估;二,改革进入关键期,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三,今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两极分化扩大。如是,则意义深远矣!穷人话题,当前除了充分就业外,就是医疗、教育、住房三项群众负担过重。去…  相似文献   

5.
方可成 《领导文萃》2011,(Z2):24-27
"中国有上亿穷人",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对照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发布的贫困线标准一直被认为严重偏低,导致不少人"被脱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6.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21):2-M0001
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少峰 《领导科学》2005,(22):12-13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矛盾,是贫困农民打开富裕之门的“敲门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M0001-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三农”问题始终事关全局。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实现今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抓好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特殊重要意义.毫不松懈地抓好今年的“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增加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有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相似文献   

10.
《穷人的呼声》三部曲——《谁倾听我们的声音》、《呼唤变革》、《在广袤的土地上》,是世界银行为其以贫困和发展为主题的《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而做的背景研究报告。与其他对贫困问题的大规模研究不同,该项目运用开放的参与式研究方法,通过穷人的声音来“直接”反映其现实生活。《谁倾听我们的声音》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所研究的50个国家的4万多名穷人的心声;《呼唤变革》反映了1999年实地调查的23个国家的2万多穷人的心声;《在广袤的土地上》着重介绍了地区发展模式和案例研究的成果。本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贫困——贫…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会议确定,中央指导2012年农村工作的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在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夏仕应 《决策》2004,(4):22-25
“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04年3月14日,本届敢府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例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道出了与上届总理同样的心声。的确,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责任交付这一代人,社会的目光都投向了“三农”,8亿农民是人民政府无法回避的群体。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加速时期,弱质的农业何去何从?社会进程步入城市化阶段,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如何走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同等条件同种制度下再受穷, 多半是穷人自身的一些原因所造成的。现代的穷人,是谁把你搞得这么穷的呢?似乎是所有人,似乎又都不是,你窝了一肚子气,不知道该向谁撒,只好逮着谁是谁。人穷便处于弱势,虽然俗话说:“人穷志不短”。但还是经常泰山压顶, 迫于生计,只得弯腰,那叫忍辱负重。穷人受穷除了社会制度、阶级压迫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以外,在同等条件同种制度下再受穷,多半是穷人自身的一些原因所造成的。穷人看不到时间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15.
决策者说     
《决策》2006,(10):7-7
访欧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接受了欧洲五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泰晤士报》记者问“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温家宝说,你实际上在问我关于读书和思考的问题。让我引用中外名家的诗词著作.可以形象地告诉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常读哪些书,在思考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7,(11):42-43
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师范大学阐述“穷人教育学”时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你端起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或者拿起一只热乎乎的大馒头,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县域经济?这些食用品都是来自县域的产品,你的消费正在产生拉动作用,你正在成为县域产品的市场。县域经济不只是县城的事,不只是农村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这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的。如果换一个说法,从社会学角度,就会提到“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所谓三农滑坡社会难稳,三农不稳难以安邦。三农何在?县域经济范畴是也。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村庄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乡差别就消失得快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都在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重大考验。 2012年3月26日 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9.
“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温家宝在陈述担任总理之初的感受时,如是说。作为朱锫基的继任者,温家宝是自然有对其前任政务上的沿袭和继承。但这两位新时期中国政府一前一后的总理,无论在个人言行,还是在执政风格上,都有着他们各自的鲜明特色。朱锫基的“清”和温家宝的“亲”,或许就是他们各自留给百姓的重要印象。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知政失者在草野”与王充其人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了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语。这两句话在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较完整的表达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这个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个房屋里;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生活在政策影响下的民间;知道这时代(指东汉)只提倡读孔尊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说之误的,是正在读着诸子百家的人。显然,温家宝总理仅仅引用此语中的两句,想要表达是“知政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