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中讨论了金关汉简中编号73EJT1:1牍文中的"廆"字,将其读为"伪",表示虚伪义。同时指出编号73EJT5:73简文中的"首"字以及"袤"字,从而指出简文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2年《肩水金关汉简(贰)》正式出版,为简牍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肩水金关汉简(贰)》的简文虽然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释读、校改,但仍有疏漏。针对这些疏漏,从汉代文书制度、字形对比、上下文推理等方面对相关简文进行考证,对误释之处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肩水金关汉简》壹、贰、肆、伍册中简牍书写的讹脱衍倒现象进行了总结,尝试解读“缇绀胡”“芀苇”的含义,揭示和分析《肩水金关汉简(伍)》中引用《诗经》《尚书》的两条记载。  相似文献   

4.
《佛本行集经》是本缘部佛经中规模较大的佛经之一,语言通俗易懂,保留了当时大量的口语词汇,但这类词语释义多为《汉语大词典》所误释或失收。对《佛本行集经》中"狎习"等六个词语进行考辨,可知"狎习"具有"亲近"义,"愚迷"有"愚蠢、愚笨、愚昧"义,"白净"为"洁白"义,"皎洁"犹言"洁白",《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当;而"空闲"的"寂静,安静"义,则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别"为一特殊构词词尾,可解释为"每一",《汉语大词典》解释不确,应作修正。  相似文献   

5.
汉简《诗经》出土于阜阳双古堆汉墓,学术界认定墓主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时间为文帝中期。文章全面考察出土器物和器物铭文,对比分析汉代相关制度与文献记载,发现旧说与出土的半两钱等器物及大量铭文不合,出土器物与铭文证明墓主为第三代汝阴侯夏侯赐,汉简《诗经》抄写于景帝前期。  相似文献   

6.
《列女传》是刘向晚年编写的一部著作,"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璧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共八篇。"他以此书当谏书,"言得失、陈法戒","以戒天子"。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关于《列女传》的卷数,众说纷纭,仅宋一代就有七卷本、八卷本、九卷本之别。现存版本大致可归纳为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文选楼丛书》影刻本)、顾氏小读书堆重刊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明正德、嘉靖本、明万历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清三家校注本。文章试以时间顺序对《列女传》的卷数及版本进行梳理,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7.
《论语》理解常有疑难。依据语境串讲原文,可以辨难释疑。"无友不如己者":孔子并不反对广交友,"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的原则,是在劝诫君子"成就仁德、谨慎交友"的语境下提出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并不是肯定贫者贬低富者,《论语》原文是说"(他们)不如贫穷而乐观,富贵而知礼节的人(更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8.
《河上公章句》即《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它反对世俗的审美享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戒律的清静无为、以求长生的审美观念才是真实的、有用的审美思想。在其追求真美的思想体系里,"柔、和、静"是其核心审美范畴,"柔弱、中和、清静(安静)"是其基本审美范畴;在审美倾向上,它阐释了"抛弃世俗审美,寻求无美之美"的审美本体观,它提出"反对情欲的满足,寻求涵养性命"的情性观,它怀有"反对文饰,提倡质朴"的文质观;它以"长生"为审美理想境界,以"真人、圣人"为审美理想人物;其哲学基础即为道家之"道、一、精气神"。  相似文献   

9.
梁代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记》是重要的道教文献。该书卷一云:"亲属道义,赍其上果,要往看之。"清代黄生《义府.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汉语大词典》采用了黄氏之说。然以《中华道藏》及其它文献来看,"道义"无此义。在中古吴方言中,"友"和"义"读音相近,抄刻道藏经典的茅山道人受方音影响,把"道友"误写为"道义",黄生又对此"道义"牵强解释,《汉语大词典》则原封照抄。对《周氏冥通记》中"道义"一词的考辨,能为今后研究《义府》和修订《汉语大词典》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的发现,历时百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其进行校勘和考释的论著不断涌现。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可以说是对其中词语进行考释的集大成者。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异文语境和方言调查的方法,运用多种文献材料,对《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嚇"、"贴"、"超越"三个词语进行了重新考释。"赫"原作"赫",徐复先生校注时认为应该作"嚇",蒋礼鸿先生亦主此说:"‘嚇’与'■'、'謼'皆字异义同。'诳■'双声字,俗亦作'懗’,《龙龛手鉴》心部:'懗,呼嫁反,诳也,与■同。’"因此,可以说徐先生是从本字的角度认证"嚇"与"謼"、"■"同义,蒋先生是从俗字的角度发明"嚇"与"赫"、"■"同义。他们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还缺乏文献例证的支撑,说服力不够。遗憾的是黄、张两位先生在作校注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调查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时发现"赫"当有"欺骗"的意思。"贴",黄、张校注:"原卷实作'贴'字,'贴'为黏附之义,切合于文意。"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檐檐。"李善注曰:"《楚辞》曰'裳檐檐以含风。'王逸曰:'檐檐,摇貌。""襜檐道服,贴天上之云霞"的意思是"道服的飘动黏附天上的云霞",我们认为动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文意,"贴",乃"形容、描述、临摹"之义,这有异文佐证。关于"超越"一词的释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超越"的异体书写形式有"超越"、"超越"、"曆刺"、"歷刘"。《广韵·锡韵》:"超,超趚,行皃。"又《广韵·麦韵》:"越,急走也。出《字林》。"《玉篇·走部》:"趚,子亦切。小行皃。""急走"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小行"是因速度快而产生的结果。段玉裁认为:"趚,侧行者,谨畏也。"于此可知,"超越"有"因谨畏而侧身急行"义。《集韵·昔韵》:"越,侧行也。或作趞。"又"超,超越,盗行。""盗行"可以和"谨畏急行"相互发明,典籍中亦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11.
《论语》“绘事后素”章释义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所与杂"谓之素,"不亏其神"谓之纯,"素以为绚兮"是对庄姜纯素美的概括。"绘事后素",典出《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后素功"句,指绘画中最后施以素功(用白彩等去其渍污),修整画迹。"礼以节人",礼的作用可比于"素功"。"礼后乎"指恭慎勇直等需要礼随其后节之,以避免过或不及。"起予"指"发明我意"。  相似文献   

12.
《文赋》札记二则阐释了《文赋》中重要的词语:“体有万殊”之“体”、“离方而遁员”,认为“体”字应训为器物的形体、形状;“离方而遁员”意为为了描状时做到穷形尽相,有时不妨可以离开常用的方法、规则。  相似文献   

13.
1.游似为游仪之误 《全宋诗》册五六卷二九五八页三五二三六游似《黄鹤楼》:“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投。汉水北吞云梦人,蜀江西带洞庭流。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黄鹤楼前人不见,却寻鹦鹉过汀洲。”(清陆心源《吴兴诗存》二集卷八) 按:此游仪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游仪,(字)伯庄,长平之胜士,早游京师,自北方纵览名山;已而浮洞庭,归隐武溪之上。过武昌时,有题黄鹤楼诗,脍炙人口。游默斋尝书置南楼,游受斋漕湖北日,复为之刻石。其诗云云。”(《柳溪吕炎近录》)据此,则当为游仪诗。陆心…  相似文献   

14.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订正前人的失误,如"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前人注释多误,今谓"浊明"是摇动、闪烁之明,"清明"是静止之明,"外景"是将事物的影象投射于外物,如火光将人影投射于墙壁等,"内景"是含外物的影象于其表面,如静止的水、铜镜能照见人影等。如此之类共10事。二、前人注释正确但过于简略,今为之详说,如章诗同说"步骤、驰骋、厉骛"表示三种速度不同的行动,今为之详列证据,证明驰骋速于步骤,厉骛疾于驰骋,如此之类共3事。三、应注未注者,为之作补注,如"易"有"反常"义,"备饰"的"备"通假为"服"等,共2事。  相似文献   

15.
"理学能词者:朱熹《晦庵词》,无论矣。"基于朱熹的词学成就,主要探析《晦庵词》的篇数,"无意不可入"的主旨内容,"豪宕清婉,各极其趣"的审美风格,以及"晦翁体"的提出等,以期全面认识朱熹词在南宋词坛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中州集》由魏道明编辑、商衡手抄的《国朝百家诗略》与其所"记忆前辈及交游诸人之诗"两部分组成,这是造成《中州集》前后体例不一的关键性原因。《中州集》不仅是集金代诗人诗作之大成的一部诗歌总集,而且具有明显的编年性质,为后人研究金代诗歌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献依据。《中州集》每人一篇的作者小传,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学史料学价值:一是众多小传中的传主事迹可补《金史》之阙;二是小传载录了数以十计诗人的各类书目,而成为了《金代艺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小传中以例举或评曰的形式,收录了"正集"之外的82人的207首"集外诗"。《中州集》"诗传合一"的编辑体例,"以诗传史"的编辑思想,"以年为序"的编辑方法,对后世诗选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怪+人物词语"这一当今不常见的语法结构频繁出现于以《金瓶梅》为代表的明清白话小说中,表示嗔怪、责备或对人的称呼。此类结构中的"怪"由"责备"义引申而来,并带有语法化的性质。由于属于方言俚语,盛行于白话小说中,并是适应特殊语境的需要,"怪+人物词语"结构有一定的语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越谚》是晚清绍兴学者范寅编辑的方言研究方面的著作,全书析为语言、名物和音义三卷,辑录了越地方言的词语、谚语、俚语、歌谣等,是我们了解当时越方言、越文化弥足珍贵的语料。该文从词汇的角度探讨《越谚》的词语结构、注音与释义。  相似文献   

19.
今本《西游记》开头大讲邵雍先天易学及其"元会运世"历史观,目的在于借以隐示《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的"名"和"字",其中包括《西游记》前两回及其分卷诗就以"易诗"的形式,亮出了三个"复卦"卦象,不仅一再隐示阎希言之"名"中有"复"字("希言"实系其"字"),而且实际也是对阎希言所创"阎祖派"阵势的罗列,表达了对全真道复兴的祈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语用角度学视域,分析了《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等"三言"的语用特色。"寓言"体现了最小信息量原则,"重言"反映了话语角色对"以言取效"之力的运用,"卮言"是语用综观理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