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语会话笑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笑话是指幽默的话语。本文着重对英语书面会话笑话的分析。从结构上看 ,一则话语只要具有能产生幽默效果的关键语句即成笑话 ;笑话中人物对“合作原则”四准则有意无意的违反常常产生幽默 ;关联理论对会话笑话中幽默的理解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一方的已有假设与另一方提供的新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在前者看来是最佳关联的推理 ,而后者的另一个新信息表明前者推理的错误性 ;推理的错误性是幽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笑话,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幽默的文字或图示来达到令人会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效果的文学形式。而这种通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借助各种修辞手段来呈现。研究笑话中的修辞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有意识地把修辞格运用到笑话幽默的创作当中,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精神娱乐。  相似文献   

3.
笑话是幽默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阐述语用因素对英语笑话言语的作用机制,可以探索英语幽默话语的语用特征和动态运行模式,帮助人们从认知角度和心理推理机制上更好地了解笑话幽默的产生方式。指示语的指示信息对语境即具体参照物存在依赖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会产生由于指示不明而造成的相对模糊性,话语意思也就变得令人费解,从而容易产生幽默的语用效果;合作原则包括一系列推动交际顺利进行的一般准则,违反这些:隹则往往产生会话含意,而在对会话含意的猜测和推理中会产生笑话中的幽默效果;对间接话语含意的推导也是笑话产生的机制之一;前提的主观性和陷蔽性也是笑话幽默推导机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幽默与笑话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乐趣,是人们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特定语境下,利用语音模糊、词语模糊、句义模糊以及标点模糊等构成幽默与笑话,能收到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5.
模糊修辞在幽默与笑话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与笑话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乐趣 ,是人们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特定语境下 ,利用语音模糊、词语模糊、句义模糊以及标点模糊等构成幽默与笑话 ,能收到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万荣笑话是我国的文化土特产,是一种民众共同创编的幽默故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运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万荣笑话的产生和理解进行了一定分析.以求探悉万荣笑话的语用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汉译英研究或作品中,汉语笑话,尤其是古汉语笑话似不大多见,即使出现,也通常是"坐下席".我们这个不擅长幽默的民族在与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的相互感染中已不再是"旧模样",因而这方面的翻译或研究理当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就一篇汉译英"笑话"的不当之处一述己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勰出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对幽默文学持的是轻视的态度 ;他过于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而忽视其娱乐价值和情绪价值 ;他对当时已初具规模的幽默文学现象的概括是不全面的 ,对纯粹逗笑的笑话幽默一味排斥 ;他对性格机智诙谐的幽默家的人格持鄙视态度 ;其幽默文学批评观助长了儒家载道文学观的声势 ,进一步把幽默创作推到俗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阵营里去 ,不仅阻碍了后世正统文人参与幽默文学创作的实践 ,也妨碍了幽默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调侃杂志名     
《故事家》对《故事会》说:天天开会,你还要不要这个家?《快活林》对《故事林》说:你故事再多有啥用,还是没我快活。《幽默大王》对《笑话大王》说:咱俩经营的都是幽默与笑话,何必各自为王呢?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者们大多将幽默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几乎没人关注幽默的神经心理加工过程。现代脑成像技术给学者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有助于揭开幽默大脑加工的神秘面纱。尽管幽默的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已经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对人类幽默理解的系统认识,但目前还有很多可扩展的方向:首先,目前的绝大多数研究都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外部效度存在问题,仅有个别研究着眼于儿童和老年人的幽默理解认知机制,应该开展针对其他年龄段的研究,从人类生命周期的角度整合不同年龄段的幽默理解神经心理加工机制发展变化的特点。其次,应着重结合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汉语幽默认知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传统的幽默观念先后经历了生理气质阶段、可笑气质阶段和可笑表达阶段的发展,其本质属于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在人的问题日益成为问题的现代社会,西方幽默观念也开始向悲观主义的转捩,其转折点就是弗洛伊德。从情感节省和超越痛苦的思路出发,弗洛伊德认为,幽默的根本不是玩笑,而是生存哲学。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对悲剧的内容进行喜剧化的处理,从而形成了与传统幽默大相径庭的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将美国西南部民间传统的粗野幽默加工成为一种独具地方魅力的艺术形式,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在传播快乐的同时,他巧妙地将艺术和现实结合起来,加入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出对道德、金钱、政治、家庭等社会问题的担忧和深刻反思。这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当前娱乐文化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脱口秀幽默翻译中,语言幽默更多来自于双关的修辞手法,文化幽默更多来自于反语的修辞手法,而普通幽默则主要来自于反语和突降两类修辞手法;另一方面,语言幽默主要采用加注策略,文化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翻译策略,普通幽默则主要采用直译和语言修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春燕 《东方论坛》2005,1(2):58-63
梁实秋散文的幽默特色表现为一种学者加绅士的雅隽风格和高贵品位.这种高品位幽默是一种与"俗幽默"相对的"雅幽默",与"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其散文的"雅幽默"与西方超现实幽默均表现为一种主体性精神和超越性品格的高雅品位与高贵特质.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对幽默的探讨与创建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他一方面把幽默放到话语产生与转换的结构域场中予以宏观阐释,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的层面上展开对幽默的具体解读。冷静、超脱与睿智,这是他幽默的基础。超越于知识分子道德与名誉的功利欲求之外,这是他敢于幽默的原因。“两脚踏东西文化”,这是他幽默与众不同的地方。鲁迅与左翼文艺工作者对林语堂的幽默观及其《论语》的批判,有明显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从模糊理论的全新视角探讨了幽默的模糊根源、模糊机制、常用的模糊手段和所起的语用功能,旨在阐明模糊性是幽默话语的本质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的"灰色幽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描写灰色的社会环境、灰色的人生和灰色的情绪的一种幽默,就审美形态而言,"灰色幽默"介于"白色幽默"(明快的幽默)和"黑色幽默"之间,呈现出中性的、温和的色调,这种幽默散发着忧郁的气息,饱含着抒情和哲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幽默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很多人认为英语幽默晦涩难懂。论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选取英语中一些会话幽默的例子,分析幽默产生的原因,帮助人们真正理解英语幽默的实质及趣味,增强对英语幽默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