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博物馆一项重要功能,体验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体验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博物馆具有开展体验教育的先决条件,本文就博物馆陈列展览、互动展示项目及特色培训分析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内涵。博物馆开展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是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科普展览展示的新趋势,通过分析传统多媒体展示系统在展览展示应用中存在的展项单一、形式固定等方面的不足,借鉴世博会德国馆多媒体联动系统应用的成功范例,在以物联网为主题的无锡感知中国博览园综合馆序厅建设中,设计开发了基于人与机器、人与人以及机器与机器间互动的多媒体联动系统,有效增强了参观者的体验乐趣。本研究旨在推动大型多媒体联动系统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促进科普展览展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科普是未来林业科普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科普具有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互动灵活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科普形式而言更有吸引力,能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虚拟成像技术作为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数字技术之一,将在林业科普的数字化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绿色微型生态"科普展示系统为例,通过分析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实现功能和虚拟成像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虚拟成像技术在林业科普领域的应用情况,研究林业科普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方向,以及虚拟成像技术在林业科普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科研的职能,它既要面向专业化教师、科研、学生队伍,提供开放式研究场所和专业化教学科研实践内容;又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与文化教育。文章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指出当前高校博物馆存在教学实践与社会科普工作之间存在矛盾,网络信息化滞后,具有难以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提出在高校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中,有必要应用既适合内部管理又可满足教学科研工作藏品管理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高校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5.
沉浸理论运用于科普展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介绍了沉浸体验;然后研究如何将沉浸理论引入展览展示设计中,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理论模型;最后给出沉浸理论在无锡感知中国博览园综合馆序厅的运用实例,为科普展示中沉浸体验的产生及激发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医学科普教育是传播健康理念和增强公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旨在将医学科学知识、防病治病方法、医学保健措施和健康理念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传播给公众,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腾飞的经济,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相比,我国居民的基本医学素养却较为落后,因此医学科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科普教育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医学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运用新媒体模式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初步尝试,并总结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科普的经验,通过实践发现新媒体背景下医学科普教育在趣味性、传播范围、互动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俄语科普作品的文体风格不同于其他科学作品。在术语运用、动词表现形式、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段等语言表达方式上都有其特殊之处。在俄语科普作品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科普作品翻译的基本标准,注意科普作品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通俗性,只有这样才能努力保障俄语科普文体风格在译文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普及工作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教育,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高尚生活方式,借助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旅游的品位档次,借助旅游产业的平台,拓展科普工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科普旅游。科普旅游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层次的表现。近几年来,科普旅游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建成了一批科普旅游基地,但是科普旅游理论上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科普旅游研究对科普旅游概念、资源、内容、特征、意义及区域科普旅游、专项科普旅游等进行了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科普旅游文章数量少、级别低;案例开发研究居多,理论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过于简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等方面。未来科普旅游研究要重视科普旅游知识体系的构建,找准科普与旅游的结合点,开发科普旅游项目,构建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普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科普旅游产业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科技资源的内涵和现状分析,提出了当前科普工作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要将科普对象从限定性群体发展到大多数人群;科普工作从个人的单干转变为更多人的合作;要把对科普的投入从科技计划项目的完成后提前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之初;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要把对科研成果的科普工作从零星变成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急科普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及时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科学应对,对有效遏制新冠肺炎及信息流行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施应急科普的主体、科普内容、渠道与形式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应急科普工作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较好成果,但也存在应急科普统筹工作机制缺乏、应急科普内容审核机制缺乏、日常科普教育不足等问题。针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及今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制定专项应急科普法律法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科普机制,建立应急科普教育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科普资源库及人才库。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了我国科普展示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运用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科普展项的工作流程,阐述了教学设计理念对科普展示设计的启发。最后列举了一个运用教学设计理念来设计的科普展示案例,以证实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西部农业开发中农业科技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严重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民吸纳新科技的能力低 ;推广、科研、教育割裂现象明显 ,研究和应用推广脱节 ;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弱、人员素质差、经费投资力度小。当前西部农业开发科技推广的思路是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 ;加强农业推广的宏观管理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发挥农科教优势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推广队伍 ;鼓励发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促进科教推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科兴农是 2 1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 ,然而当前科教兴农运行中存在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 ,推广不力 ,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在分析科教兴农制度的基础上 ,就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制不适应科教兴农工作等问题 ,提出必须深化改革 ,改变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分割的状况 ,满足科教兴农的需要 ,进行直接结合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现代首饰展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对目前常见的首饰展示形式进行了分类,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首饰展示中应用的实例,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饰展示中应用的优势与意义,对未来首饰展示形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整合社会分散的科博场馆科普资源,推进科普载体建设,不仅是科教兴川战略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的大部分科博场所面积较小,属于中小规模场所,且在管理和陈展方面与国内外大中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展教理念缺乏创新;二是投入不足、展教条件、设备差;三是营销工作不到位等。文章提出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有:开展联票活动;进行展品交流;联合举办各种科普活动;整合人才资源,实现专家走出校园、研究所,服务社会大众。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课后服务,不仅为青少年科普期刊发展科普服务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而且为期刊指引了发展的新方向:补充和完善学校科学教育,促进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高。青少年科普期刊的课后科普服务,是以科学启蒙为己任的新科普,即超越知识目标、知能中心、课堂学习、知识接受,以生为本、关注科学观念和精神,提倡学生探究、走向社会实践的科学教育。它不仅内容发生了变化,既有科学知识的扩容,也有科学态度、精神、价值观的补充,而且课后服务的方式也发生转换,形成以学生、活动、课外为中心的科普特色。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村”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科教兴村"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对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民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科教兴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农业,农民增收依托于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教兴村"的重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与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持是"科教兴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展览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展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中成长,要通过不断创新,适应变化,才能展现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魅力。如何在展览中有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于展览工作人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列举了近年来众多展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取得明显效益的例证,说明现代科技手段在展示中的应用是当代展览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