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虚拟企业内部费用征收为背景,探讨了虚拟企业与其相应的协作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及虚拟企业政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分别构造了虚拟企业理事会平均主义政策倾向和非平均主义政策倾向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实现虚拟企业政策动态一致性应满足的条件。分析表明,虚拟企业的理事会若不能保证其政策的连贯一致,必然会导致协作企业对其不信任而隐瞒真实收益水平,提出应通过设立恰当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理事会政策的一致性,通过改变理事会政策的平均主义倾向以保证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动态博弈的斯塔克博格模型,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污染排放的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模型的均衡条件和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条件,提出用排污权交易制度代替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以及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等手段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控管理,是完善长江流域环境治理政策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市宏观调控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政府是否需要运用政策手段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调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宏观调控的内涵进行了综合评述,并从理论博弈与时间一致性理论角度分析了股市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现实的不可行性,最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否定股市宏观调控,股市宏观调控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资本结构对宏观政策的动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企业决策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宏观政策的动态适应性;给出了包含宏观政策变量的最优资本结构函数关系式;讨论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中,如果政策制定者(政府)的政策目标与公众的政策目标预期相统一就构成政策信誉,否则就是政策信誉失衡。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转变,使得住房供应体系发生了改变,以保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稳定为重点的政策目标被放弃,于是,公众政策目标预期突出表现为超前购房透支需求、投资和投机获利的预期逐渐强烈以及非理性的住房需求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市场绥靖立场,构成地方政府在控制房价问题上履责的反作用力。政策目标的转变和地方政府的履责不力,是造成政策信誉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于长久以来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不显著的现象进行探讨,通过运用博弈论尤其是动态博弈均衡方法,着眼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同效益函数及期望得益进行分析,最终认为唯有摆脱土地财政传统模式、改进地方综合绩效考评体制、优化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真正有利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策网络作为探讨政策形成的一种新兴方法,将政策过程理解为具有不同立场、多元利益的群体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由于这种分析方式能反映当代社会的现状,所以近年来政策网络研究在公共政策领域受到相当的重视.以政策网络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具有现实的意义,该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宏观调控方案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释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宏观调控是政府以土地作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和措施的综合。我国已将土地宏观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我国实行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论述了我国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提高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最早将博弈论引入到宏观经济学中,讨论了宏观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他们认为政策制定者面对的不是与一成不变的大自然之间的简单博弈,而是与理性个体之间进行的动态博弈,理性个体能够观察并预期到政府政策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淡许多经济政策的可信度下降,这时时间一致性问题就会产生.政策制定者应该按规则行事,而不能采取相机抉择的方式.因为相机抉择方式意味着已知现在的情况来选择最优的决策.这种行为或者会导致一致但却次优的计划,或者会使得经济不稳定.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工作奠定了经济政策可信性和政治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宏观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对很多国家的货币及财政政策的现实操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瑞华 《南都学坛》2007,27(3):104-110
禽流感疫病控制博弈是完美但不完全信息非合作动态三方博弈。根据中央政府可能采取的(扑杀、强制免疫、扑杀和强制免疫)三种防控策略和中央政府(全额补偿、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不同比例全额补偿、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中央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个人全额补偿)五种补偿政策,组合成十五种宏观调控模式。采用得益矩阵和均衡分析不难发现,中央政府最佳的宏观调控模式是中央政府采用(扑杀加强制免疫)防控策略和(中央政府加个人不同比例补偿)的补偿政策相结合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政府和企业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都是通过企业这个微观主体来完成的。因此,循环经济发展的是否顺利,环境政策是否得当,主要依赖于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政府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对政策的执行之间就形成了博弈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和企业都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他们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应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循环经济更加顺利发展、如何使政府和企业都达到双赢的结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博弈论以及委托代理模式的方法来研究讨论循环经济下,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以及决策影响。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公共产品等特性,仅依靠市场调节会产生“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政府部门需发挥积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针对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构建一个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三阶段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中国30个省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博弈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认为:对地方政府减排行为奖励越多,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好;地方政府抵制中央减排政策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惩罚的概率和力度可以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减排,同时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益;碳排放强度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减排动力越小,中央政府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农村"三权"抵押融资中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进行建模,探索了政府的激励政策与约束政策对金融机构积极支农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政策是影响金融机构支农和政府公共目标实现的决定因素。在实现政府公共目标的初期,约束政策较激励政策更有效;随着政府公共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励政策将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实际发展状况和回顾目前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博弈学习与演进的理论思想,构建了证券市场交易者动态演化模型,并在不同标准下分析了证券交易者交易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证券市场交易者学习与博弈演化过程中,博弈双方的效用函数、交易群体的财富水平、证券市场的风格、系统种群的初始状态、理性交易成本、证券市场固有的系统风险等因素,影响着其路径的演化方式及演化方向。同时,各个因素变量的变化也会影响着系统种群演化的路径选择和最终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在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建立科学的农村低保资金分担机制是建立健全该制度的重要保证。在对政府行为和财政对策选择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就建立农村低保资金分担机制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的垄断专营带来的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问题,政府实行了代建制模式的有益探索。在代建制模式构建过程中,政府分化为代建制的规范性权利与旧制度的失范性权利,两者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博弈。文章从失范性权利坚持推新或者守旧策略的角度,建立权利博弈模型,分析代建制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兼容策略和政府相应的公共政策,对于推动后发的中国自主标准成长为国际标准至关重要。为了给中国政府制定相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构造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研究技术标准的市场规模和兼容成本对企业兼容决策的影响,得出了企业在标准竞争中选择互相兼容、单向兼容和互不兼容策略时的决策条件,据此为中国政府制定有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公共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土地紧缩政策在于调控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缓解城市政府征收集体土地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城市政府的“土地经营”成为土地征收制度发生“异化”的制度性根源;近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及物业税征收将对征地制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有研究所提出的消解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现象的对策多为事后性对策,且偏于刚性方式。以博弈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建构传统策略下中央与地方的策略互动、“协调”作为中央策略下的策略互动、协调引入博弈最始端下的策略互动三个博弈模型,比较得出将协调引入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将有助于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现象的减少和消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协调为理念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五次经济周期以及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对比两个时期4次宏观调控,得出以下经验: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是宏观调控成功的关键;宏观调控必须讲求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心理预期;改革开放要警惕“极左”和“极右”两种倾向;在经济理论上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误导。在总结过程中,注意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以历史为主线,概括当时的经济过程、中央政策、理论争论与社会心理,涉及关于通货膨胀、理性预期、市场非均衡诸多理论,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