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人保证制度是补充借款人信用的重要制度。由于保证的特殊属性和自然人的特性,确保当事人审慎判断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保证合同的书面要式规范问题。我国现行保证制度对自然人保证人的保护力度较弱,其保证的书面要式规范也存在诸多问题,应遵循我国《担保法》及有关法律规范关于保证合同书面形式规定的立法宗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强化保证合同的书面要式规范。针对自然人保证合同违反书面要式性的效力问题,应从完善电子合同保证书面方式、金融借贷保证合同的书面要件与自然人保证人的签章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然人保证制度的书面要式规范。  相似文献   

2.
合同的相对性是整个合同法制度和理论的基础之一。本文探讨了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内涵及例外规定,并就我国《合同法》中体现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例外规定作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完善《合同法》在这方面的规定提出了建议,期望《合同法》更富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美国合同法中的利他合同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涉合同的不同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肯定了第三人给付受领权和给付保有权,但没有规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不能很好地保护第三人的权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我国今后的立法中,应完善履行请求权的保护,明确利他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借款合同自钱款交付时成立.这一规定使得自然人借款合同成为一种要物合同.要物合同制度渊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传统中,作为要物合同的借款行为必须是无偿的、口约式的.当前,我国自然人借款合同并不具有这样的属性,所以民法典将其规定为要物合同缺乏理论依据.为了使现行法律规定具有合理性,就需要对民法典第679条进行限制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当前,就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取信机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本身只有不断完善其取信机制才能获得取信的资本和生存依据,就政府审计而言,改进现有“取信”机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权力机构为审计的独立性创造有利环境;就民间审计而言,则要通过组织结构创新、社会道德、法律监督等各种途径去规范和监控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而为民间审计建立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取信则昌、失信则亡的生存和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或地区关于赠与合同性质的规定表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我国理论界对此也产生很大争议 ,本文就结合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对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进行论述 ,阐明我国《合同法》中的赠与合同属于诺成合同 ,不动产的赠与合同为要式合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通过对无效合同制度的建立 ,使国家权力以法律的形式适时适当地对处于私法领域的合同自由权利予以调整和规范 ,对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新合同法中无效合同制度的分析 ,论述了新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制度的特征及种类 ,指出了我国建立无效合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契约中当事人的合意不能决定一切,合意的物质性因素不能被忽视。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两大法系国家均注意到了“合意”的物化性,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当事人意志的介入。我国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即“合意 合法”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效力的根源。与先进的德日民法相比,我国合同法构筑的合同效力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捐赠是一种特殊的赠与制度。在性质上,捐赠属于双方法律行为,应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和特别法的规定;而捐助是一个特定化的概念,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应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和特别法的规定。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公益事业捐赠法》都使用了"捐赠"概念,但是《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有重大缺陷,即混淆了"捐赠"与"捐助"的区别,将二者作为同义语使用。另外,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纯正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即捐赠关系中的特定受益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因而无法为受益人提供有力地法律保护。我国立法对捐赠制度的规范应形成一个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合同法理论在责任承担的问题上只注重保护合同从生效到履行阶段 ,即规定了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忽视了合同尚未成立或无效时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而给对方带来损失时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为了更加全面和公正的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利 ,需要有一种新的责任形态来追究有过错方的责任 ,新《合同法》的第二章将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即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于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是违反先合同义务而承担的责任。从而确立了我国合同法上的这一制度 ,弥补了合同法学理论的不足 ,这是新合同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研究法将我国合同法草案中关于欺诈胁迫合同的法律规定,与西方两大法系合同法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相应规定相比较.从其产生的原因、性质、法律后果等方面分析,认为在我国合同法中将欺诈、胁迫的合同规定为可撤销的合同,既有利于充分保护受欺诈、胁迫当事人的利益,又可使我国合同法律制度更接近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2.
预期拒绝履行制度(Anticipatory Repudiation)作为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主要类型,系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前,一方当事人用言辞或者行动表示拒绝履行他的合同义务,从而严重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我国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新《合同法》于第94条和第108条则规定了预期拒绝履行制度.鉴于《合同法》规定之粗略,本文拟就预期拒绝履行制度在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提出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合同落空与情势变更是分别存在于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不可抗力制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比之下,英美法中的广义合同落空原则更宜于理解和便于操作。我国在制订统一的合同法时,可考虑在合同效力部分并列规定履约不可行与合同目的落空制度,或并列规定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给付不能和情势变更制度;也可以通过制定完整的不可抗力制度来发挥上述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创造的保护合同期待权的重要制度工具,我国《合同法》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本文拟从一则案例展开,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不安抗辩权的立法和法理规定,谈谈不安抗辩权的正确行使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合同法》中“先合同保密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保密义务”、“后合同保密义务”、“技术合同的特殊规定”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合同法》对商业秘密制度的保护 ,并在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旧三大合同法的比较中 ,分析了《合同法》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利益第三人合同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论证了此种合同存在的价值,指出应在我国合同法中规定此制度,以弥补现行合同法的缺陷。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立法建议,以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在不同立法例中有共识,亦有分歧。本文在比较借鉴两大法系的立法、判例及国际公约的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学上之精灵"的无权处分制度是《合同法》颁布以来倍受争议的一项制度。如何完善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已成为民法学界所争论的的热门话题。通过对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内涵及其效力的界定,并结合对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评析,认为无处分权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应该是有效的,其处分行为效力待定。若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处分行为有效,否则,该处分行为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笔者又从体系化的角度协调了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并通过参照无权代理制度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最后,笔者拟制出我国无权处分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按照英美法系的合同理论,合同违约包括实际违约和期前违约两种形态。期前违约的本质在于期前违约方侵害了对方的期待利益,对此合同相对方有权获得法律救济。我国《合同法》在继承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期前违约制度,但对期前违约制度的规定却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协调上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合同法》做出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20.
周黄河 《南都学坛》2012,32(2):94-97
电子商务合同和传统书面合同的统一并不在于形式上的统一,而是功能上的统一,电子商务合同与传统书面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能够同样地获得法律的保护。我国合同法采取的是法律解决的方式,即对书面形式作扩大化解释,将电子商务合同视为书面形式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