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目前,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出现了一些阻力和认识上的偏差,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给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造成更大的障碍,其主要问题是: 1、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改革。在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工作中,许多乡镇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以及相当数量的职工思想上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一些乡镇及主部门怕改制而丢了企业,企业法人代表怕改制后企业监督制  相似文献   

2.
<正> 一、存量折股 多元持股 对于资产存量较多的企业,以“存量转让”的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将评估确认后的经营性资产50%以内转让给企业内部职工和企业外部法人,50%以上为国家股,组建国家控股,企业职工、社会法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推动产权流动,转移资产经营风险。 二、存量折股 增量扩股 对职工人数少,资产存量不多的企业,要以增量扩张的方式壮大资本规模,将评估确认后经政策性剥离的净  相似文献   

3.
以2001~201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粘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费用粘性越低;(2)区分公司的产权性质,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非国有公司,在国有公司不存在;(3)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不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发挥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机构投资者持股体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则未体现出显著的效果;此外,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有益于费用粘性的降低。本文较为全面地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展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同时也肯定了中国背景下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陕西农信社微观数据,深入分析了不良贷款约束下农信社静态效率变化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以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陕西农信社总体上保持着静态效率提升与动态生产率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的静态效率与动态生产率差异明显;(2)一级法人农信社静态效率低于农合行和农商行,但动态生产率增长最快,"追赶效应"明显;产权改革虽然选择了效率较好的农信社进行股份制改制,但不同改革路径的"选择效应"差异较大;改革对农合行和农商行效率的提升效应十分明显;(3)陕西农信社效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不同产权形式农信社效率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产权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并出现相对停滞状态,需引起关注。据此,本文提出了理顺省联社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推动农信社分类改革、加快农信社业务综合化经营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所谓职工持股制度就是指公司的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制度,公司员工包括经理,职员和工人。随着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方企业职工持股改革的试行方案也陆续出台。这些方案究竟前景如何,怎样才能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职工持股制度,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本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力推行这种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美国雇员持股的内容及其发展 雇员持股思想早在美国50年代中期就有人提出,但直到70年代初期,职工持股才开始受到公众的广泛重视.并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职工持股制度是通过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建立起来的。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6.
徐明东  田素华 《管理世界》2013,(2):125-135,171
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GMM动态面板方法检验了不同转型经济改革方式对国有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仍然对国有企业有较强干预和保护的背景下,单纯的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及其软预算约束的影响比较有限,对其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影响并不明显,相比之下,产权改革的影响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其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而且,产权改制后是否国有控股对企业投资行为有重要影响,仅改制为非国有控股后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才得到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 当前,加快转换乡镇政府职能,对指导和促进乡镇企业改革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乡镇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新形势,政府职能必须实现五个转换: 一、强化指导职能,促进改制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改制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乡镇政府要突出重点,择优扶强,始终把指导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政企分开后,乡镇对企业发展指导、调控的职能作用不能削弱。要引导企业制定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把加快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  相似文献   

8.
国有、集体 (主要指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市、乡、村集体企业 )企业改制中 ,股权的设置与经营 ,事关改制的成败与今后的发展。是国家、集体控股 ,还是企业职工买断 ;是搞股份合作制 ,还是把整个企业推向市场 ,使经营性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资本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是股权相对集中 ,还是搞职工全员持股 ?众说纷纭。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 ,不仅成为争论不休的经济问题 ,而且成为贯穿整个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政治问题 ,使一个十分简单的经济问题复杂化、政治化、敏感化。回顾国有、集体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盈余预告披露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1)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层采取的盈余预告精确性提高(更具体的形式和更小的误差),及时性也增强;(2)银行、财务公司类机构、一般基金类机构对管理层盈余预告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相对较强,而养老、保险类机构对管理层盈余预告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则相对较弱;(3)处于不同持股规模时,管理层盈余预告的精确性、及时性均随着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增大而提高。但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易导致了管理层盈余预告的乐观态度倾向;(4)股权分置改革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比股权分置改革前有所增强。建议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规模和专业素质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乡镇企业局通过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在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乡镇企业局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晰产权,通过典型引路建立领导责任制,积极推动全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到2001年底,全市需改制的1379个乡镇企业中已完成改制1276个,占任务总数的93%.其中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8个,有限责任公司192个,摘红帽406个,拍卖出售327个,其他形式293个,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1.
Re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has been on the agenda of n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since the late 1970s. Fiji is no exception. It has embarked on reforming its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ince the late 1980s. The government of Fiji has reformed most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an avowed objective of enhancing profitability,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his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share some of the experiences of public enterprise reform process in Fiji. It aim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process, contents and impact of the reform and examine the factors impeding the reform program. It highlights that (a)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were responsible for introducing reforms; (b) the reform efforts have not been able to produce desired results; (c) the structural inadequacies in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created bottlenecks in the reform process; and (d) uncertainty in the political sphere has contributed further to policy shifts.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沿革与经营者行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演化与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的选择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演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当一个"旧"的激励机制无法满足国家的支付,政府不得不被动地修正自己的策略,机制的沿革是"渐进式的帕累托改进".这是理性的政府和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动态博弈的必然结果.帕累托改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上.提高外部市场环境的效率和完善经营者选择机制是今后激励机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科龙”和“美的”两个案例的剖析 ,探讨企业产权安排、政企关系、治理机制与企业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产权清晰程度和产权的流动性是产权安排的两个方面 ,我国的产权改革主要是循着产权清晰的方向迈进;作为产权安排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虽然产权清晰并不能必然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但却是提高企业长期效率的前提 ,它通过激励、外部竞争等治理机制对企业效率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又决定了不同的治理机制对企业发挥作用的程度 ,即使是相同或相似的治理机制 ,在不同的产权安排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无产权保障的治理机制也能在特定条件下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 ,但却不能永久解决;产权安排不同的变迁路径不仅体现了政府作为大股东的不同理性行为 ,而且也是管理者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积累差别的产物。因此 ,通过各种形式的民营化优化企业的产权安排将是公有制企业改革的必然出路 ,而这种优化产权安排的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多方利益博弈下政府作为大股东的代理行为能否得到有效约束 ,以及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产权能否得到尊重和确认 ,而管理者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则是这一改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宇通客车的管理层收购事件,发现现行国有产权分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权利划分制度导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目标利益的不一致,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管制方面,地方政府与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等中央级政府部门间有着不同的管制策略,充当了不同的行为角色,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与地方国有企业合谋采用“司法高于行政”策略巧妙规避中央级政府部门相关管制政策的引人深思现象。案例研究同时发现,宇通客车管理层在与地方政府合谋的同时,还存在多种途径攫取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公司全部股东利益的迹象,以实现管理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前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责、权、利及其政绩考核以实现各级政府管制目标的统一,以及如何合理协调行政与司法在国家经济管理方面的关系问题是完善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公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者证明内部人股权和公司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把内部人股权看作经营者股权。本文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认为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内部人股权的概念,把非流通股都看作内部股。通过对深市上市公司的分析,本文发现经营者股权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国家股和法人股等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一定比例的非流通股可以促进公司绩效,而非流通股比例过大,则会使公司绩效降低。企业应该逐渐降低非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比例,提高经营者股权,以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塑,作为政策供给者的政府和作为政策核心反应者的非国有资本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参与主体。本文利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中政府和非国有资本两大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行为逻辑,并通过Matlab软件模拟不同初始状态下非国有资本策略选择受政府激励行为影响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受非国有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额外收益和政府激励成本的影响,当政府支持的激励力度较小时,"不参与"是非国有资本的最优策略。当政府支持的激励力度较大时,"参与"是非国有资本的最优策略。从政策层面推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在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时,政府应进一步构建合理的政策制度,降低非国有资本的准入门槛,赋予非国有资本公平的进入机会,并推动资本间重组兼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以此降低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主体的交易成本和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年)为依托,将企业增加价值在其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份额(分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非竞争市场因素影响增加价值分配结构结的结构方程模型框架,并以2003-2010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目前国企相对民企、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以及商业相对于工业和地产对增加员工所得份额、降低政府所得份额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对分配结构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对增加员工所得份额、降低政府所得份额有影响,表现为对分配结构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3、研究发现政府所得率与员工所得率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结论表明:非竞争市场因素对我国增加价值分配结构存在重要影响,在解决分配结构问题的时候,应尽量消除非竞争市场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低碳技术创新是解决高排放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针对低碳技术创新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根据政企双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博弈状态和博弈形成机理,建立了动态赋时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的决策做出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性能指标的时间量特性影响。政企在低碳技术创新行为决策博弈中,某一时段的目标函数取决于当前双方的博弈状态和前一时段演进过程中博弈结果。然后,建立了动态博弈下的企业目标决策模型和动态博弈下政府目标决策模型,以利润最大化来组织生产的企业,政府的低碳规制会直接影响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决策行为,政府的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要求企业的单位排放量的销售额是稳定增加的,或者单位销售额的排放量的稳定下降,这就要求不断地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最后,给出了双重集成引导低碳规制的路径选择方法,并以安徽省部分调研企业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低碳规制路径的合理性,为低碳环境下政府制定合适的引导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政策规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一弛 《管理世界》2004,(12):90-98,120
本文运用基于激励—贡献理论的四分法雇佣关系模式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所有制类型对企业所采用的雇佣关系模式的影响,并比较了传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经理人员提出的期望和提供的激励方面存在的差别。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运用激励—贡献四分法雇佣关系模式在我国雇佣关系研究中具有可行性;(2)组织中心型的雇佣关系是当前各种所有企业雇佣关系的主导模式;(3)在对经理人员提供的职业化管理行为方面,传统国有企业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但是在对经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方面,传统国有企业显著地高于非国有企业;(4)在为经理人员提供的发展性报酬方面,传统国有企业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而在为经理人员提供的物质性报酬方面,传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显著低于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为解释中国经济转轨过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并通过强调有效交易和所有权的重要性来恢复与修补一些经典理论对经济转轨过程的解释力 ,以便将其最终整合到日见丰富和成熟的转轨经济理论的一般框架之中。本文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纳为:第一 ,阐发有效交易理论 ,认为经典理论所坚守的互利信条只是达成有效交易的必要条件 ,所有权的完整性才是充分条件。在所有权存在缺陷时 ,一种对当事人双方有利的交易极有可能伤及社会。第二 ,提出内生风险命题 ,经典资产选择理论所关注的外生风险主要源自宏观经济政策及企业经营层面 ,而内生风险则与微观经济基础尤其是所有权制度密切相关。第三 ,揭示出所有权、交易与产权之间的逻辑联系 ,并阐明所有权不一定是有效的但必须是完整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第四 ,指出内生贸易模型的隐含条件 ,发现在主管政府充当贸易者的场合 ,交易效率条件完全可以被超越 ,国际贸易就不一定非要以国内贸易为前提 ,而这种贸易也就极有可能成为贸易双方合谋算计国家和社会的博弈。本文的政策含义是 ,中国经济转轨的实际绩效与有效交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直接相关 ,而有效交易的成长既不依赖于政府推进市场化的决心 ,也不仰仗于法律与行政部门对交易主体的监督和惩罚力度 ,而最终取决于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