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学跨学科研究的出现,既有学科体制的内在原因,更有学科自身发展的学理原因,还有国外学术文化思潮对我国学术发展产生影响的国际原因。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跨学科与学科独立这一单纯问题的理论探讨,而完全可以拓进到跨学科研究的中国语境、学理渊源以及跨学科研究的中西比较等问题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艺学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访博士导师陆贵山教授卢铁澎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体系,在新时期以来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文艺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为此,人们对这一课题不停地思考与探索,并且做过建立...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转型问题是关系到文艺学发展方向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学术界对于当前文艺学转型所面临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从文艺学学科体系的角度看,通过对文艺学转型的学科本体问题、学科本性及其基本理论特征问题和文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深入分析,来把握文艺学转型的本质和规律,应该能够成为文艺学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李:饶教授,当前面临着又一个世纪之交,思想界正致力于回顾本世纪学术研究的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在这一总体背景中,有关中国文论建设现代化的反思也日益受到关注。有效的建设应该建立在这种认真反思与清理的基础之上,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论走过的历程颇值...  相似文献   

5.
陆陇其与陆世仪是清初享有殊荣的理学家,被时人并称为"二陆".他们基于对当时学术的反思和现实的需要,积极阐扬朱子思想,力主向传统朱子学复归,对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和朱子学的复兴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朱子学思想上,他们都有着实学倾向,主张理气合一和强调躬行践履,但在对太极的阐发、对心学的态度和对居敬的理解上又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7.
林兴宅在20世纪80年代主倡的系统论文艺学内涵丰富,它包括将系统论的原理概念整合到文艺理论中生成的系统论文论、运用系统论方法进行的批评实践,以及对文艺的发展趋势——它将与科技走向融合统一——的大胆构想三部分。该思想体现出一定的理论创见,但它的一些内在缺陷,如创新不足、经验匮乏、路径目标不符等却影响了它的持久行远,使其呈现出昙花一现的历史症候,并对它的理论价值形成了遮蔽。实际上,它不仅开拓了文艺研究的思维空间,而且是当时一股重要的思想启蒙力量;它推动了文艺研究的"科学化",是当下"统计文艺学"的先行者;它的术语概念和研究范式已成为今天文艺研究的伦理日常,被习焉不察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艺学方法论讨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次讨论以 1985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85年之前 ,讨论的重心是以所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的移植为标志的文艺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1985年之后 ,讨论的重心是以文学的“主体性”为标志的文艺学价值取向问题。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打破了僵化的文学观念和单一的文艺研究模式 ,促进了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从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变 ,并最终使新时期文学研究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它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动力之源,已成为文艺理论界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和任务.当前,"文化研究"是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派的一个长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机成分和不断更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具备科学性,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立场和方法论特点,必须提供人们把它当作相当彻底、严整的意见与研究的特性.在艺术中,"使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度和正确的自我体验的深度在这里融合成一种新的直接性".那种缺乏在整体联系中认识事物的一切联系的理论,那种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的作法,因其缺乏科学性,而有损理论创新的声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性、民族性品格和时代性原则,要倍加珍爱,需进一步充分展开和发扬光大.总结和研究许多具有迫切现实性的文艺理论问题,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提供新的机遇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文艺学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鲁枢元 《人文杂志》2004,(2):94-101
量子物理学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都为本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空间 ;在现代本体论意义上 ,文学艺术是一个有各种因素介入的活动过程 ,文艺学是一个阐释的“环路” ,文艺学研究注定也是个人的选择与变通 ,文艺学学科存在于“自然—人类社会”的庞大系统之中。世界知识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使文艺学的跨学科成为一种必然———尽管跨越的方式可以有种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界限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比较 ,可以将这一界限划定为 :以意识形态为理论基础、以实践逻辑为内在逻辑 ,以历史、总体性、物化和批判的观念为基本观念 ,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为基本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 ,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 ,所以 ,这一界限也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环境危机使人类不得不审视自身,加强生态意识。生态运动和文艺思潮的合流强有力地冲击着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已经打开一片新的视野。生态文艺学将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平衡,并在这一过程中“绿化”自身。  相似文献   

13.
肖明华 《中州学刊》2012,(3):188-193
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讨论十余年的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但纠缠于此却没有必要.因为这会忽视当今文艺学研究共同体已然迈进了一种反思型的研究范式之中的事实,更会对反思型文艺学研究的特征、效用等进行不必要的忽视.反思型文艺学研究具有从“口头禅”走向“真觉悟”、从平常误识走向科学反思、有自觉的知识建构等重要特点,这无疑可以避免对当下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作意识形态的屏蔽的局限,并让文艺学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范式等都得以转型,同时也捍卫了较为科学的参与性与实践性.虽然反思型文艺学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但它依然是文艺学研究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4.
韩德信 《江淮论坛》2007,(5):188-192
中国文艺学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以确定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古典文艺学形成时期。第二个时期为古典文艺学嬗变时期。第三个时期为现代文艺学的形成与曲折发展时期。第四时期为现代文艺学开放与多元化时期。文艺学历史分期问题,不仅是学理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文艺学自身是否独立的问题。过去有关文艺学史分期问题,大多采用以历史事件、政治事件或有影响的人物思想为线索的做法。应该说,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它能够以简单化的方式.理清理论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看清文艺学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密切关系。而缺陷在于:这种做法消解了文艺学自身的内在逻辑关系。文艺学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忽视了历史人物在文艺学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主要在于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不是建立在必要的文学积累与储备上,已经演变为知识的自我推演与整合,从而导致文学理论知识与文学实践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距离,知识的交换只能在知识生产的内部完成,又反而加速知识生产的运转,最终导致文学理论知识的无根和膨胀.化解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应着力改革文艺学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重视知识生产主体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积累,让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中的问题意识与文学生产中的问题意识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通过改进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方式,把文学理论知识真正引向广阔的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文良 《江淮论坛》2005,(6):129-13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生态文艺学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生态文艺学研究之本的中国生态文艺创作渐趋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艺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生态文艺理论研究日益多元化、纵深化,学科意识开始走向自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文艺学已经具备了学科崛起的可能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论的科际整合,经历了蜕变期、定格期和突破期等三个阶段。文艺学整合研究的本体论根据,在于文学现象始终具有整体关联性。这种整体定性不仅在不同时代的文论中得到了明确表述,而且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语义学理论得以诠解。文艺学科际整合作为一种现代性表征,其实质在于知识爆炸现象背后的知识爆聚。只有通过文艺学的整合研究,才有可能克服分科研究的碎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作为当代中国文艺学和美学"文化研究转向"的一次尝试,应当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其中媒体的参与对于论争本身的普及化功不可没,而西方理论的引入和质疑话语蜂起,也使它不同于上个世纪90年代流行的"审美文化"话题.但是,即便今天回顾这场余波未消的论争,可以发现个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撇开传统,奢谈创新,是不是终将成为镜花水月一类东西?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文艺学得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视,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建国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国民间文艺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间文艺学本位模糊不清。以赵树理文艺学观念及其创作理念为基础,通过梳理我国现代文艺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现状进行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