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既可在国内外传播学界开拓出文学传播学这一独特学术领域,又为建设文学传播学学科奠定了基础。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传播学基本原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可以见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主要有聚徒讲学、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行吟与吟游、游仙与隐逸、题壁与刻石、传抄与印刷等,而与之相关的传播思想则有:“大言不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再次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以幻为真、声律传文等。此外,作家人品与政治地位、作品形象与故事情节、语言与修辞则作为古代文学传播的辅助性要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献中蕴藏着丰富的传播心理思想。本文例举“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要使诚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矣”、“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这三个思想进行分析以证明这些思想比起引进的传播心理学理论来更适合中国国情,指导我国传播实践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会更好,因而值得挖掘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文学描摹世界、表达客观世界和人类经验认识,其需要传播,在传播中获得意义,实现其价值。文学在人际中传播,关系是人际传播的核心。从关系传播来探讨建安文学发展的动因及文学的意义对于了解建安文学的面貌是无法回避的途径。研究发现,权力关系、友情关系、亲情关系传播下对促进建安文学的繁盛和文章观念的变化有巨大推动作用。权力传播促使文学创作环境和创作观念得到改变,并实现了经国大业的功用;友情传播形成了文学风尚,促进了文章观念的深入;亲情传播则继承了文学齐家的传统,也实现了文学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主要有:统治者民意考察、士人干预政治、抒豁怀抱、自娱与娱人,以及教化民众、艺术鉴赏、文学价值追求,也包括商业营销等方面.而此一时期文学的传播方式则主要有聚徒讲学与周游列国,谏诤与酬唱,音律、行吟、游仙隐逸、传抄与刻石等等.辅助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重要因素有:作家品格及其社会地位、艺术形象与故事情节、统治者喜好、语言与修辞等.导致上述文学传播目的和方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诸种文学传播思想:"大言不言"、"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再次立言"、"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以幻为真、声律传文等.  相似文献   

5.
文学传播是用文学这种符号把满族婚俗传播出去的过程与现象。首先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就其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讲唱文学等方面,对满族婚俗进行描述;再从文人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的角度探究出对满族婚俗如何传播;从传播现象中归纳出文学传播的特征,即文学体裁广泛性、传播的连续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扩大20世纪文学影响的同时,也有力地影响到文学的发展态势和文坛格局。从文学的传播方式来看,广播有播读和改编等多种样式;播音者和编辑是文学广播传播的两大主体,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文化修养决定了文学作品广播传播的质量和范围。文学广播传播的内容、环境和对象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就传播效果而言,广播扩大了20世纪文学的影响,发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作品,并将文艺大众化落到实处。总起来说,在20世纪文学传播史上,广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参与到20世纪文学建构的全过程,在对语言形式的回归中呈现了20世纪文学的声音形象。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作为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其传播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传播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韩非子的传播思想建立在“人性自为论”和“君权中心论”的基本假设之上。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韩非子建构了一个以“法”、“术”、“势”为核心,“法术之士一国君、国君一臣子、官吏一民众”这三个层次自上而下的社会传播体系,体现出高度一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之交中国文学传播模式由小众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革命者、商人、知识分子各自价值观发生在大众传播领域里的重叠与合谋。换而言之,该时期的文学走向大众化传播是文学改良者、革命者、出版商、知识界与传媒人等多个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地域差别对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由于行政区划经常随着朝代更迭等政治原因而变动,审视古代文学的地域性时,有必要考虑到这种变动;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信仰等各方面因素,也会不断变化,它们对文学书写的影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历代文学创作既是后续文学发展的背景,也是解析后者不可或缺的互文性因素;同时,地域文学还呈现出地域间的流动性与互动性。只有从动态角度看待地域文学,才能把握其丰富的内涵。本文即以清代扬州文学为中心,探讨了古代地域文学的动态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乱离主题是战争年代的特殊文学产物,女性乱离文学则从女性切身经历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她们在生命和人格、母性和自尊之间的艰难选择,体现出抗争命运的顽强意志和尖锐清醒的批判意识。与同类男性文学相比,乱离主题的女性文学因其"我手写我心"的直接性,更具有"以血书者"的真文学的感人力量,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译介现代中国文学的国家,来华记者和一代代中国学家是其传播与接受的主力。不同于日本汉学家对古典中国文学的译介是为了找寻归属感、亲和性和凝聚力,日本中国学家长期译介现代中国文学的政治意味浓、现实考量较重,且学理性较强。日本翻译、传播、研究和接受现代中国文学的基础和规模决定了它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贵州文学创作取得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总体上受文学传播媒介环境和题材选择偏狭方面的制约,难以助推整体的贵州文学产生更大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贵州文学传播主体即作家群、文学刊物主管单位、文学传播机构及媒体策划人主体意识淡薄.要在传播活动中扩大新世纪贵州文学的影响力,应从“理解力场”、“内外有别”策略、“形象整饬”和“自我指涉”的效果反馈四个方面来建构和强化主体意识,使新世纪贵州文学更好地塑造“新贵州”形象,推动文化更快地发展,从而服务于贵州社会整体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学构思规律的探索,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论大家陆机和刘勰,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文学构思论的一些有见地的基本观点"神思"说、"应感"说、"意象"说,并且作了简炼而深刻的理论阐发.后代的一些文论家在他们有关论说的基础上又作了发挥和发展,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构思论.  相似文献   

14.
李凯 《东方论坛》2010,(1):F0003-F0003
传播学中国化、本土化的呼声大概已经有十几年,在十几年间,不少新闻传播学及其他学科致力于此的学者,从各个论题以传播学的视角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总体而论,所获成果数量偏少,且不够系统,没有明确的体系、框架,涉及古代政治传播及传播思想的成果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由前期的贵族才女、官妇到后期的文学世家,创作格调高雅清婉;二是思想内容由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形态--表层的断裂、深层的文化接续、转型和再生--研究的是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从古代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 ,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直到魏晋以后 ,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学特征的理论 ,这就是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两个基本特征论 ,前者为“缘情”说 ,后者为“穷形尽相”说。但是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民族特色 ,所以中国古代前期文论中对文学形象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文学的情感性特征 ,相对说要朦胧些、粗疏些  相似文献   

18.
生物循环变化思想是建立在化生说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探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自然哲学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循环变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 ;然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与生物进化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认为生物循环变化思想虽有其缺陷 ,但是它仍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清除了某些思想障碍 ,其系统的、整体的观点为现代保持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末魏晋时代发生的纸简替代是文学传播史上具有技术革命意义的事件。纸作为传播介质相比较于简帛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而《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论著作并体现那一时期文人丰富的文学传播观念。以第一卷为例,刘勰对于文学传播过程中传播介质、传播效果诸环节,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欧美文学一直围绕着自然在做文章,比如希腊神话中的遵循自然,中世纪的违反自然,文艺复兴时期的超越自然,启蒙时期的回归自然,浪漫主义的歌颂自然,现实主义的反映自然,现代主义的神话自然,等等。这种回归自然的思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