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海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20-23
《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它和中国古代其他志怪小说相比较,虽有其共同的创作规律,但在作家的创作思想,作品的思想内涵、情节艺术、人物形象以及创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地超出许多,认真分析和探讨其原因,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有志气有才能的文学家总希望有所创新,文言笔记小说作者也不例外。但创新成功却不是由希望获得的,蒲松龄和纪昀的创作活动就显示了这点。本文拟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的初步比较中来探索文言笔记小说创新的得失和发展规律。一《聊》、《阅》常常在相类的情况下表现出相异。首先是对体裁的认识。蒲、纪二人对笔记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有一致处,也有不一致处。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相似文献
3.
林润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38-40
《聊斋志异》是清初社会的形象史。它从吏治、科举等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清初社会广阔的生活面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历史。 相似文献
4.
清代初年,我国文坛出现了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这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在蒲松大年青的时候,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汉、满两族地主阶级互相勾结,镇压了农民起义,又建立了清王朝。这是血和火交织的年代!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野蛮掠夺,极度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以蒲松龄所在的山东为例,清兵多次烧杀抢掠,把俘虏的人口分给满族地主贵族作 相似文献
5.
《史记》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振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3):21-24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褒贬精神,人物故事、行文笔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广会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46-4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构筑了一个充满妖狐鬼魅、畸人异行、虚幻的、奇异的世界 ,它是蒲松龄心灵与当时社会现象碰撞的产物。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 ,借妖狐鬼魅来抒发他自己的“孤愤”之情和一些当时的社会现象 ,表现出了作者赞美鞭丑的心态。《聊斋志异》是现实、心灵共同作用的成果 ,《聊斋》的世界是建立在现实世界之上的 ,与之相交、相切 ,源于现实 ,但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8.
连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及其与小说结合的特点,看看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和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二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 相似文献
9.
田汉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
蒲松龄的佛学思想主要来自小乘部派和禅宗,以佛性论和缘起论为核心内容。佛教理论的渗透使《聊斋志异》许多篇什显露出宗教异端思想的战斗锋芒,也构成部分作品的思想糟粕。佛教哲学的朴素辩证法和“六道”并存的幻想模式,给予蒲松龄艺术上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安国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5)
一《聊斋志异》有无民族意识的问题,是多年来蒲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环绕这一论争,蒲学界大体分为三派,即肯定民族思想,否定民族思想,后起的“有民族意识,但表现并不强烈”三派。实质只有肯定或否定两派。几十年来,这两派论争不断,说明双方还没有提出足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地 相似文献
11.
田汉云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一文学语言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可是从表现形态看,从作家的直观感受看,文学语言有两个来源,一是现实生活,二是古代文献。蒲松龄的态度是“不薄今人爱古人”。关于蒲松龄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文学语言的问题,要另作专门研究。本文的任务仅限于考察《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与古代文献中语言遗产的关系。笔者曾据“三会本”所录诸家注及自己考查结果加以统计,在语言方面为《聊斋志异》有所取资的古代典籍在二百三十种以上。这种统计自然难以做到绝对准确。但是纵然不完全,统计结果还是可以说明蒲松龄勤于向古人学习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张引群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张引群蒲松龄在短篇小说名著《聊斋志异》中以泼辣清丽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历史图画,是书涉及到许多重大的社会本质问题,其中一部分作品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对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同时,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往往又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能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一、诛伐封建贪官污吏及豪绅恶霸,批判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为了达到入骨三分的效果,作者或用异化的手法,或不动声色地白描,或虚构,或戏谑,从而使讽刺意味溢于言表。首先,作者打破人和物的界限,用异化的形式惩罚恶行恶德,… 相似文献
13.
周五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0,(2)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何如,一般的文学史都冠之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曲折”等等,这些固然不错,但未免太笼统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可以说大多数古典小说都有这个特点。就拿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的《红楼梦》来说吧,“通灵宝玉”、“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癞头和尚”、“跛脚道士”这样的神话,“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的设计,何尚又不是浪漫主义?也是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形象生动”,又有哪一部名著中的形象不生动?不生动就成不了名著。我们应当去 相似文献
14.
洪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虽用文言写成,但却植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几百年来,在地方戏曲和民间说唱文学中,《聊斋》故事始终是我国观众最喜爱的题材之一,以至人们在街头巷尾相聚闲谈时,“说聊斋”也成了一时的风气.《聊斋》何以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那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以及生动的形象吸引着读者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它高超的语言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 相似文献
15.
郝延霖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杰出的作家蒲松龄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它的版本很多,篇数也多寡不一,根据三会本统计,共约五百个短篇。《聊斋志异》不仅以包含的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见称于世,而且通过对那些花妖狐魅的形象塑造,奇人异事的记述,对封建社会中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司法,弊端百出的科举,进行了既曲折而又猛烈地抨击;对广大人民被压迫的痛苦生活,对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寄予了深切地同情。这位曾迷恋科举、才华横溢,而又终身潦倒、受尽冷遇的作者,在那文网森严、动辄得咎的封建主义最专制的清代,怀着满腔的孤愤,辛勤地从事志异故事的搜集和创作,从而使这部短篇小说集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动人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美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聊斋志异》中,无疑有许多陈腐、庸俗的内容。例如: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虔诚宣传,对风流艳遇、一夫多妻、富贵荣华的迷恋向往,对儒家纲常礼教的尊崇膜拜,等等。但也几乎无须证明,《聊斋志异》又有着超越时、空限制的美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特别是“优美”这一美的范畴,在这部 相似文献
17.
张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有和易可亲、多具人性、飘忽不定、穿梭阴阳“令人忘为异类”的花妖狐魅;有解构传统的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多为悍妇、女强人、复仇者,这两类女性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蒲松龄的孤愤以及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18.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0-107
本文作者自述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偏重文学事实的考证和文本结构的解析。由此研究《聊斋志异》 ,在深知蒲松龄的生活事迹的基础上 ,解开了《聊斋志异》创作的特征 :宗教迷信的故事模式转化为观照现实世界、抒写人生苦乐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郑红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4-66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 ,却有着浓郁的民间情趣 ,有着浓厚的民间基础。这种民间性源于作品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题材写法的吸收和改造、作品的民间来源、蒲松龄本人的思想和性格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姜观吾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3)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驰名中外的短篇小说集。从来没有人说它是史书,然而在不少篇目中,却蕴藏着史笔,兹择要写出数则,以公同好。一、有关清政权镇压农民起义的事实。卷一《鬼哭》篇中说:“谢迁之变,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按谢迁起义在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他领导农民军,北取高苑,南越沂蒙山区,经过莱芜临沂等地,一直打到苏北,攻克了宿迁。起义军处死了带头降清的淄川恶霸地主孙之獬,又没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