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费、霍的“歧义谬误”──错入人于“罪”?(香港)黄展骥1.前言《谬误──诡诈的论证》专著为费恩赛德和霍尔瑟两者合著(简称“费”),于1959年初版。该书列举51种“谬误”,给以名称、说明,并从现实生活中选出大量例子,专事对抗空前严重的种种怪异和特有...  相似文献   

2.
逻辑研究生延安大学政教系武宏志副教授所著《谬误研究》一书,作为“陕西省教委科学研究专项基金成果”,1997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该书25万字,包括四篇(序篇、理论篇、历史篇、分析篇)二十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在不少章节里,新见迭出,分析深入。是谬误逻辑研究的一部力著。作者在前两章对谬误研究作了有力辩护。这种辩护的出发点不是逻辑通俗化的需要(象人们通常认为的),而是论证(Argument)实践与形式化逻辑理论之间的矛盾。这就使谬误研究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并自然而然地同逻辑科学的改革与发展联系…  相似文献   

3.
“人身攻击”是谬误研究的悠久而典型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辩谬篇》在分析“拆散”谬误时就指出 ,某些论辩“只是针对提问者 ,而不是针对论证” (177b ,33;178b ,17;183a,2 1) [1] 。这种谬误被广泛注意是因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论到了它。Arnauld的《思维术》在“自爱的、利益的和情感的诡辩”题目下曾举出“他是一无所有的人 ,因此 ,他是错的”这类“人身攻击”的例子。明确阐述“人身攻击”谬误的是怀特莱的《逻辑要义》。此书在谬误分类表中明确列有该谬误 ,并将其性质认定为“不相干结论” ,指出 ,在“人身攻击”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描述、逻辑、语言新论》由张海保、孙煜主编,黄浩森审定,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3月初版。全书20余万字,分为上编:思维与语言;中编:描述与语言;下编:逻辑、描述、语言。分别由十余位学者执笔。我翻看一下,觉得水平不错。细读斐彦贵的《诡辩新论》(237-253页),论述很全面,态度认真,文内颇猛烈地批评国内有关"诡辩"的主流观点。但我个人认为,裴的批评,对、错参半。在后面我搞引几个片段来点评析,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其余全书的多篇文章,有暇再推介和评析。"诡辩"是什么?我们试看下面的回答:(l)"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  相似文献   

5.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与“同一性与必然性”一文中,论证了先验偶然真理和后验必然真理的存在。本文以克里普克的谬误为例子来论述一种正确的思想方法,展示如何清晰与明确地思维。通过严谨的语理分析与逻辑分析,揭示意义混淆的其中一个重要类型——语词与世界的混淆。一、驳克里普克的先验偶然真理  克里普克认为,诸如“亚里土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以下简称“语句A”)这句话。在克里普克那里,其意义十分含混。克里普克认为语句A之所以是偶然的,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并不必然教过亚历山大。但这时他将语句A解释为陈述了…  相似文献   

6.
读者琐谈     
《老子》,五千言,历来版本各异,注家甚众,故断句、释文,歧义存焉.近读张松如周志的《老干校读》(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深感作者将“古今聚讼,这无定诂”(《校读》第3页)的老义译释得如此信达,实在是功力不凡.任继愈同志《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版),也是笔者经常研读之书;译者对其1978年版作了较大修订,并对学术界研究老于哲学思想时,“代替古人讲他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新译,第43页)的倾向作为反思,认为不能简单将老子的哲学思想非‘唯物”即‘唯心’地‘一刀切”.这无疑是老子研究方法上…  相似文献   

7.
我读到一位香港资深作家的鸿文,它虽然不足千字,却有如豹皮般*谬误斑斑”!并且,作家对逻辑的思维方法存有颌大的误解和缺乏科学的求真精神。该文很具代表性,因为其他不少作者也有类似的观念、思想,并不时发表为文,致使广大读者深受感染和误导。现因限于前幅,我只搞引其中一小段,略作评析,以就教于读者。1.摘引有一个“包顶颈”的批评家,名叫朱隗,最喜欢吹毛求疵。他看到诗句“桃花少人事”,便马上指为“不周延”,批评说:难道李花便特别忙于应酬?他看到另一诗句“秋声午夜真”,也一样认为“不周延”,批评说:除了午夜秋…  相似文献   

8.
《逻辑与智慧》(郑伟宏、倪正茂;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版,)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内容多彩多姿,行文简易流畅,是一本难得的理想读物。我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摘引该书《苏味道的哲学──违反矛盾律的特征是‘模棱两可’》一章(131至135页)的要点.然后作些评析,以就教于作者和读者。搞引(一);苏味道是唐朝武则天的宰相。做了几年宰相,竟无所作为。原来他善于察言观色,是个典型的“无意志长官”。这位“风”派人物曾对人谈过自己当官的诀窍:“处理事情不能决断明白,否则出了差错,必遭处罚,只要模棱以持两端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香港)黄展骥本文前段是阿茂正传,后段引述著名学者谢扶雅先生《中道救民论》大文里的一整段(见《展望》半月刊,306期,1974·11·1,香港。)让读者们比较两者。谢氏说,他研究中西比较哲学50年,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亦人亦猿"停论,并摘引杨熙龄《奇异的循环--逻辑停论探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有关矛盾和悻论的几个片段,来点评析,借此消解"亦人亦猿"悻论。本文有些地方过于简略。读者如感兴趣,参看文末的几篇拙著及几位论者对我文的批评,可有较详尽的解释。杨说(摘要):区别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包括逻辑修论)是个重大而困难的问题,大家还在讨论。波普尔喜欢用"白天鹅"例子来说明"矛盾必然假":所有天鹅是白的(甲)。有些天鹅不是白的(非甲)。甲、非甲是逻辑矛盾。波认为两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是必有一…  相似文献   

11.
在谬误分析方面,中国人本来也是先行者。在公元前4世纪,《墨经·小取》就分析了譬、侔、援、推这些论证方式的谬误。其后,荀子又对“名”的谬误进行了归类和分析。这些谬误分析和其他学派在百家争鸣中对他人的驳辩,表现了强烈的批判思维意识和较高的谬误分析水平。王充的《论衡》更是对谬误分析作了最大的扩展,对各家学说和民间信仰中的“虚妄”之论予以毫不留情地批判。但是,总的说来,汉代以后的文化一统的趋向,使我国的谬误分析与批判思维衰落了。尽管后来有冯梦龙所辑的一些文献里有不少谬误分析的实例(如《笑史》),可惜它已…  相似文献   

12.
评西方逻辑论著:“中庸”、“歧义”(香港)黄展骥(一)评索利斯的“诉诸中庸的谬误”──真理可站在“极端”的一方!1、索氏全文摘译人们总嘉奖中庸折衷。把握到人们这普遍心理倾向之后,有些人就利用它作为诡辩的伎俩,把自己的观点(见解、主张、原则、论点、理论...  相似文献   

13.
略论《墨辩》“辩”的谬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是谬误分析的先行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墨家的《墨辩》(《墨子》中的《墨经》四篇和《小取》、《大取》的总称)就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名、辞、说或辩说(辟、侔、援、推)等论说方式中的各种谬误。它不仅构成了墨家辩学体系的谬误理论,而且也是中国古代谬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进行谬误分析的先行者。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墨家《墨辩》“辩”的谬误论,对于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批判性思维智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诠释“自然主义谬误(naturalisticfallacy)”一词首先出现于英国哲学家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1903)。摩尔认为,“善”是一种“简单的、不可分析的非自然性质,将善等同于快乐,或等同于演化的进步,或等同于其他自然特性,就是犯了“自然主义谬误”,他写道:“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逻辑教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路研究员在《金岳霖的孤独与无奈》〔1〕和《论我国的逻辑教学》〔2〕二文中讨论了我国的逻辑教学问题。我们欢迎王路的文章,中国逻辑科学要繁荣和发展,必须在逻辑研究和逻辑教学两个方面开展经常性的讨论。王路文章提出了四个问题:我国高校是否要教授普通逻辑?应如何教授普通逻辑?我国高校是否要教授现代逻辑?应如何教授现代逻辑?一王路认为,对我国的逻辑教学,“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是在大学里教授现代逻辑,用现代逻辑取代传统逻辑(我们简称他们为‘取代论者’)。另一种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吸取现代逻辑的一些内容(我们简称他们为‘吸收…  相似文献   

16.
“中庸”的歧义性、混合性、空义性──评《南北极》的发刊词黄展骥1:“中”总胜过“极”?香港的《南北极》周刊(后改为月刊)创刊于1971年1月1日。它的《发刊词》认为:中庸的见解(和行动)总是胜过极端、一面倒的见解;认为极端都是偏激的,都是要不得。它说...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来看,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里的相当一部分论述非非是科学的。按照我的理解,《1844年手稿》并不是青年马克思计划写作的成果,只是他最初以哲学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思想实验的过程。我已经说明,马克思的这一文本是一个极其复杂多重逻辑线索构成的矛盾思想体,它由三个笔记构成①。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第一笔记第二部分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本文仅就第一笔记的文本及其特定语境再进行一些解读,以求研究的深入。以我已经作出的分析,从《1844年手稿》文本写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人生哲学思想刘长林一、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公民的理想、信念意识。他说:“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指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邓小...  相似文献   

19.
<正> 贺麟(1920—)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也是著名哲学翻译家.从1926年留学美国迄今,他翻译了多种斯宾诺莎、黑格尔及新黑格尔主义的著作.包括鲁一士《黑格尔学述》(1936,商务)、开尔德《黑格尔》(1936,商务)、斯宾诺莎《致知篇》(1943,商务,后改名为《知性改进论》1960年由商务出版).斯宾诺莎《伦理学》(1958,商务)、黑格尔《小逻辑》(1954,三联)、黑格尔《精神现象学》(1962,三联,与王玖兴合译)、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952年后陆续出版四册,与王玖兴等合译,商务)、《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1988,商务).贺麟的译书,特别是《小逻辑》和《伦理学》,选词精到,独特的翻译思想贯穿了他一生的哲学实践,在中国哲学翻译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