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小青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教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变异 ,畸重于教育的社会功能 ,而相对忽视了它的本体功能 ,使得人才的培养一味依托于社会需求 ,远离甚至悖离了人的主体性、自然性。本文从现行教育的缺失之处着手 ,就未来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 ,对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目标的构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并提出了相应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毅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30-33
21世纪中国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紧密相关。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了我国农业、农村、科技、教育的发展需求 ,研究了专科生在农业、农村就业岗位的专业素质要求 ,将高等农业专科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定位于专业、开发、经营相结合的复合型农村创业人才 ,确定了新的专业培养规格 ,研究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玲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2-64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召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分析了传统(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的弊端,指出传统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指出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抓住优化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这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林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构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闯少铭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1-53
分析了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培养目标 ,以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金一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3):81-82
军事教学作为人类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高等院校教育内容的充实与完善 ,是实施素质教育 ,增强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人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农林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 ,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素质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提高高等农林教育本科人才素质和构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创新型人才就是综合运用自身的创新素质不断地为社会进步或科技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是好奇心、执着心、反叛性和兼容性;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品质、知识、思维、能力和健康.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培养要营造创新文化,搭建创新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形成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创新机制,形成评价体系;建立法律屏障,形成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论证了构建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也提出了教师要提高整体素质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同时结合成人教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阐述在成教学生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方肃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8-112
摄影教育在数字影像时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也为教学和创作提供了更大的洞悉学科间相互关联的景深。在梳理摄影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数字化背景下摄影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从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14.
试论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 ,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必须以加强逻辑教育 ,提高国民逻辑思维素质 ,优化国人思维结构为前提和基础 ,都离不开逻辑思维素质的提高。逻辑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创新的坚强后盾 ,而且在知识型教育向智能型教育的转变中 ,有提高学生自学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重要作用。当然 ,要防止对素质教育特别是逻辑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的不正确或不深刻等错误认识 ,特别是要防止后现代主义和培养逻辑思维不用专门学习逻辑的思维倾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教育发展质与量的双重度量--兼论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作者在本文中阐述了教育公平的本体理论及其有关的观点,揭示了社会民众呼唤与追求教育公平的社会现实及其原因与实质,最后提出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晋日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106-108
论述了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专才”,而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手段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等院校加强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武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14-17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当前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尤其是理工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颖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8-142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心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大教育政策虽然始终对提高教育质量予以充分的关注,但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对教育质量认识的偏差、教育资源的短缺和教育质量监测标准的单一等。为此,需要以大教育质量观的视角和动态的思维审视教育质量,正确处理普及教育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创建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48-152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了保证人民群众有学上的目标。在此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平和质量要求成为义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保证全体国民享受公平的教育,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表现为,如何使全体国民实现上好学的目标。笔者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保障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