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是个后起的年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在英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的一百三十多年,才从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经过八年民族解放战争获得政治独立,建立起美利坚合众国;它在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五十年后,才于十九世纪初,经过第二次对英战争的胜利,完全摆脱英国的经济控制,开始搞自已的工  相似文献   

3.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面貌。当我们在痛快淋漓的感受鲁滨逊时,我们可以看到,鲁滨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他的人生不仅是冒险家、实干家、殖民者的三重奏,而且是生活在宗教阴影下的生命交响曲。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式的英国人优越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他们不断进取的技艺带来突飞猛进的器物进步所造就的船坚炮利之国力,二是其自恃合理的现代思想之尖锐力度。鲁滨逊手捧《圣经》、肩挎长枪的“拓疆者”形象,似乎是霍布斯的“利维坦”的象征。他之所以能够完成历史性的“创世”,在于强行以现代“技艺-技术”征服原住民的同时,用基督教世界观取代其文化,实现将整个世界“大一统”到西方文明阴影下的隐秘运作。在鲁滨逊们的眼里,西方的历史即世界的历史。然而,西方造就的“利维坦”真是全人类的福音吗?  相似文献   

5.
都铎王朝(公元1485—1603年)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在其统治时期是英国资本主义因素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文试就其奠基人亨利七世的历史地位作初步的探讨。一、亨利七世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具有的性格 15—16世纪初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主义母胎中开始发展的历史时期。这时封建主贵族与资产阶级正处于势均力敌状态,亨利七世则扮演着中间调停人的角色,并且还常成为创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的帮凶。处在这样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历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都描写了荒岛历险,它们有相似的开端,却有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不同.<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他的世界观使他把鲁滨逊塑造成资产阶级开辟世界的英雄;而<蝇王>作者戈尔丁参加了空前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血与火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人的劣根性,有着比较真切的观察,因而感到悲愤和忧虑,作品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正是这种特定社会、文化意境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英国是世界上率先步入资本主义的国家。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呈现出三大主要特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的重商观念、有形与无形资本的统一和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商业发展是资本主义早期的重要内容,因此英国商业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事物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自身还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社会主义力量还没有成熟到能与其相对抗的地步,由此决定当今时代的性质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没有改变,时代的发展方向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作为20世纪产生的新事物,将在向资本主义学习并同其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代替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将是社会主义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呢绒工业在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誊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在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呢绒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从一个经济落后于西欧大陆的偏僻岛国一跃为“世界工场”和头号殖民帝国,与呢绒工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本文试就十五、十六世纪英国呢绒工业的发展作一初步分析,以探求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成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揭示了目前的世界历史时代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是对外开放。当代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过渡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论述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对外开放,提高国力,在对外开放中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平演变”,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学界视他为“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韦伯有众多涉及各个学术领域的著作,其中宗教社会学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是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的。本文就韦伯新教伦理形成脉络,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文化因素,现代化是西方文化的特例,在其他民族中不会产生。那么,传统商人伦理特别是诚信伦理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能否承担这种西方既成的体制?我们认为,传统商人诚信伦理至少能在结果上获得"善"。虽然,遵守诺言、契约、合同只要求责任主体间履行的最后结果,但从商人的儒家品德看,主体的守信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内而外的路向,这恰恰与韦伯的观点相反。  相似文献   

13.
笛福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他在 1 71 9年写的《鲁滨孙飘流记》( Robinson Crusoe)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 ,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荒岛上的鲁滨孙”已成为一般人熟悉的典故。这是一部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巨著 ,今天我们重新解读之更不乏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小说,深受读者的欢迎。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论证了新教伦理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意义,但是在韦伯那里新教伦理是一个现成的概念,他没有对它的产生原因作出历史分析,只是作为问题提了出来。这一分析缺位使韦伯远离了唯物史观。中世纪晚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在现实的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需要是促生新教伦理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笛福笔下鲁滨逊不断变化的身份、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关系、小岛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描写的强奸、屠杀和暴力等情节的分析来重新解构《鲁滨逊漂流记》,并得出如下结论:《鲁滨逊漂流记》和许多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能够被列入帝国文本,在对它的解读中,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所折射出的殖民历史和殖民思想,同时现实世界也要求我们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经典文本进行彻底的后殖民重构。  相似文献   

17.
从行动理论视角解读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有助于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微观基础的新解读。韦伯的论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解释对象前后不一;价值观变动理论以缺乏证据的心理假设为前提;经验证据存在概念混淆。认识到这些问题有助于社会学家更好地构建宏观社会现象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自由与平等的价值天平,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行并列的“均衡”态势,经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逐步向自由倾斜,及至当代,这一“失衡”之势又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调和”色彩。我们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为分析文本,以资产阶级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福利国家以来等4个时期为逻辑进路,在审视资本语境下自由与平等间张力运动的同时,展望自由与平等价值张力运动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肯定、对自由人格重视遥相呼应,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创作目的上,他们都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或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意义、价值取向的关注,西方是指向宗教,而中国则是指向史学。鲁宾逊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体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写人物,这些作品围绕其文化内核在人物形象、义利之辨等方面而极具民族特色,反映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