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2):48-49
身在职场,必然会有老板,该拿老板当“神”还是当“鬼”?其实,老板心里只希望你能拿他当“人”看……  相似文献   

2.
对神与人的关系.人们的争论是曲折而复杂的。“还坛神”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关系的实例.即“还坛神”无神。一方面.“还坛神”中的神的作用局限于证明、沟通等人的作用上,神的品行局限于人的世俗化上。另一方面.人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超越于神的。综观整个“还坛神”过程.驳倒的是天国──神的世界.论证的是人间真实──人的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3.
斯芬克斯之像,也就是人兽神神象,是原人迈向文明、走向自我途中留下的一个划时代符号,也是让今人百思不解的一个谜符。根据神象建构的规律,以及神象“三像”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的对应演进规律,可对斯芬克斯式神象,也就是人兽神神象的“编图”密码进行解译,得出的结论是:斯芬克斯式神象是人类自我意识“混我”的自画像,该神象的两种基本形式:“兽身+人首”与“人首+兽身”蕴藏“混我”内部演进的早晚两个状态。  相似文献   

4.
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象征的神变成了审美的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与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石红艳 《南都学坛》2012,32(4):21-22
山东、河南等地的汉画像石中有一神人怀抱伏羲、女娲的图像,宋艳萍在《汉画像石研究二则》一文中将伏羲、女娲中间的神人定名为"抱持神",并认为他就是炎帝神农氏。实际上,所谓的"抱持神"不可能是炎帝神农氏,或许是老子哲学思想中"道"的世俗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神”景是风景名胜中一类特殊的景观。在中国,几乎是有山必有神,有洞必有仙,有风景必有神的故事。历史悠久、文化品味高的神景固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而一些新建的神景却出现了泛滥与“创造”旅游垃圾的现象。本文列举一些典型的神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文化传统原因,提出应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精神文明的总政治前提,分析神景的存在、价值与建设方向,特别强调合符中国国情之宗教文化的鉴别判析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人"声鼎沸中的"人",是由眼睛和心灵组构而成的克服了动物性的神人。正因为是神人,"人"才会认定世人的心早已蒙尘、朽坏,并试图给他们施行洗心、换心的外科手术。洗心、换心术其实是一种诡谲的修辞,它的结果一定是发现"我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们"从来就是"人"。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7,(12):53-53
人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神”。可是,我偏偏遇到了这么多菜鸟级的“神”…… 1.一天,一个“神”打电话说:我昨天在你那买的电脑,我想看DVD碟,请问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易明 《北京纪事》2013,(4):92-94
习总书记在讲我们的“中国梦”时,说到人民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高水平,还加了个“更”,这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压力呀,可让大多数没病找病有病着急的人欢喜。医生这个行业十分古老,在几千年来不同阶层的百姓心目中,赋予了它无数神一样的光环。  相似文献   

10.
“神人”教学法是历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吴长欣 《老友》2011,(11):51-51
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维持生命的动力是“气”,而生命的体现便是“神”的活动。因而,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转化,不可分割孤立。从临床实际来看,90%的老年病皆因精、气、神三者衰退,而加速躯体的衰老所致。可见,精、气、神于人体健康状况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2.
刘绍义 《中华魂》2014,(22):39-39
古代“电”字真神奇 神仙和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再说了,把神仙说成电,也有亵渎神灵之嫌。其实,并非我胡说八道,“神”字和“电”字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与“申”字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并结束在周灭商前后。在这一时期,阶级问题是主要问题,祖神地位逐渐居于自然神之上并进而融合自然神。而鬼神世界之所在也从川泽山林转移到宗庙中。上帝是祖先世界的最高神明,他只与其后裔殷人交流,商王室以此有了不移的天命。第三种鬼神世界观范式是周人宗教改革的结果,周人将上帝与鬼神世界高升于天,以天地分割了人神世界,使上帝不能以祖神的身份居于殷人的宗庙中,以此打破殷人对于天命的垄断。也就是说,三代鬼神世界观经历了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上帝绝非一开始就在天上。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文明三态("农耕""游牧"与"海耕")以及世界历史三态("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与"人的时代")的宏观空间与时间视域,借助希腊悲剧为比较体,能够对元代中国悲剧(《窦娥冤》等)进行重新审视与解读。元代中国悲剧结胎于"农耕"与"游牧"交汇的特定语境:原"农耕"中被边缘化的戏剧经"游牧"的刺激而逆时逢生。在该语境中逆生的中国悲剧衍生了三大"互为"特性:第一,在主题上,演绎着对"人役"(人受人的奴役)的宣诉;第二,在结构上,因"人役"苦难与"役神"(即渎神)情结的背谬张力而构成了"悲身乐尾"的形式;第三,在审美上,对"人役"苦难的舞台宣诉孵化出"力与德"的冲突范式和"怜悯"的审美格调。以上中国悲剧在主题、结构、审美三个层面上的特征一脉相连、互为相生,均是"人役"主线(主调)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5.
在“父神”上帝死亡之后,奥尼尔试图重建“母神”信仰:对“大海母亲”的信仰与对“圣母玛丽亚”的信仰。前者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性联系,后者中蕴涵着“爱”与“宽恕”的价值追求。此二者对处孕“人和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即造就“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形”“神”当以谁为主呢?从西汉到六朝这数年之久的时间里,《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及魏晋玄学之“略貌取神”观,代表了道家形神观在这一时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巫山神女,三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文人创作,新意迭出。本文既勾勒出一幅巫山神女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轮廓,也对古今有代表性的佳作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与鉴赏  相似文献   

18.
陇南乞巧中的"跳麻姐姐"民俗事项是人神沟通即陇南人民与其乞巧信仰对象巧娘娘(织女神)沟通的宗教活动。"麻姐姐"是人神沟通的媒介,是未婚巫女,是"跳麻姐姐"的神职人员;"跳麻姐姐"对于乞巧民俗意义重大,它是陇南独有的一种宗教性的特色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对老子哲学的研究要“言有宗,事有君”;以现代思维方式观照老子哲学存在着错位;老子哲学之道有两个面向,不仅有“有”的向度,更有“无”的向度,而“无”是“道”更重要的面向。在与世界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存在、逻各斯、大梵、至上神等观念并行的语境中,“无”是中国式的,是老子的贡献;“无”是绝对的。共时地讲,它在世界的背面,历时地讲,它在万物之初。“无”在人的内在中显露,是“内在超越”的方式,是内在的精神境界;原初的“无”只是看或被看;“看”,是一种逻辑,是中国原初的智慧之道。  相似文献   

20.
儒家人道主义与斯多亚人道主义表面看来颇为相似,实际却有质的区别:前者从君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有等级的社会人;后者从人本位出发,论及的人是生而平等的自然人。儒家人道主义是一种“民本”思想,导致的是专制;斯多亚人道主义是一种“人本”思想,产生的是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