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共赢不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及现代治理的路径安排。文章以财政收入工具为依托,选取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市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环境保护税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经济增长目标,显著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成立。科技创新投入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劳动需求增加是环境保护税推动经济增长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动力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能有效抑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有机融合。本研究启示在于: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税税法体系的构建、推进绿色技术战略支撑、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劳动供给的不断优化,对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与物流业结构调整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对物流业结构调整的引领功能,以及物流业结构调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然后,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出发点,结合耦合协调关系,探析生态文明视域下物流业结构调整障碍机理,研究得到: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制度文明、产业文明、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四个方面,组合构成了物流业结构调整的系统性动力障碍。最后,基于障碍机理分析,从政策体系、产业布局、文明理念、要素供给四个角度给出生态文明视域下物流业结构调整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广西要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经济的竞争力,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尤显迫切。构建广西海洋生态文明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础,传承与发展传统海洋生态伦理思想,树立海洋生态理念;需要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文明责任制度建设;需要完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管理与协调发展机制等来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而且影响力仍将不断攀升,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具有普适性和普世价值,用于规范和引领海外投资和国际贸易,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的话语体系,提升和改造工业文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走出去"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工业文明"的覆辙危及中国形象与文明复兴、生态文明具有普适性和普世价值、建立生态文明的制度规范体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是科学指导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新的价值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教育价值的变革,在生态文明视阈下,高等教育价值应坚持正确的定位和取向,改变和超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以生态价值为根本取向,重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回归本源性价值,实现高等教育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应然使命。  相似文献   

6.
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既繁重而又紧迫任务。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及本质,高度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桃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99-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出了明确指引.生态文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是民族生态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与生态制度文化内涵,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与当代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有着相通相承的价值诉求.在生态文化多元性基础上深入解读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特征、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挥其内生性作用,对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标定位、行动指南、价值取向、实践路径、根本保障等方面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新路径,而且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把自然资源纳入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在内的社会大环境中,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责任、公平、和谐、永续价值取向的自然资源价值观,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构建城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核心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下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是构建城市绿色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生态相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浩 《江海学刊》2004,(2):25-31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自然过程 ,而是能动的道德建构的价值过程。应当确立超越而涵摄的“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依此 ,必须仔细考察“经济增长”、“进步”、“发展”、“至善”诸理念作为“相适应”的价值标准的合理性及其限度。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有三种基本性状 :体系不匹配 ;供给不足 ;互动无力。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是“生态相适应”。生态相适应 ,是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统摄下的“相适应” ,是整体有机、辩证互动、以整个社会文明的合理性为最高价值取向的“相适应”。必须以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学术精神 ,进行道德—经济关系方面的重大理论澄清 ,建构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作为中国第一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生态系统、政策与人文环境也具有优势,也取得了生态治理的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当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承载量有限等"瓶颈",严重困扰福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福建需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构建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法制与机制建设,以推进福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正义与生态文明都是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人们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各种全球问题、探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途径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生态正义问题缘起于人们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的行为方式,特别是那些以牺牲他人或子孙后代的生态环境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良好的做法.自生态正义问题产生以来,它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实现生态正义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的根本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得实现生态正义与建设生态文明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建设生态文明内在地要求实现生态正义,实现生态正义又构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蕴涵着深厚的生态伦理特质。从生态伦理的视域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取向、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从新的视角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并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环境正义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事实与价值的张力平衡为破题切入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张力平衡视域中展开论述,要求在历史性与当代性的张力平衡中实践环境正义。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正义思想在历史的检验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科学性。充分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正义思想,明确马克思主义在环境正义领域的话语权,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理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在“十二五”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全面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实现其以产业升级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探索构建产业升级与生态文明联动的二维联动模式,探索发展路径:从完善城市功能角度进行产业升级;从发展接续产业角度进行产业升级;从发展替代产业角度进行产业升级,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哲学智慧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的准确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对生态价值的全面把握、对生态文明的根本追求,其核心内容包括:万物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解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和谐文明.生态世界观强调有机创造性、内在联系性、整体性.生态认识模式包括生态模型、生态理性、生态法则等.生态价值观是生态社会的价值取向,包括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切发展就没有了支撑的根基。分析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构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比较完备的对策体系,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