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十四年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战初起 ,中国共产党支持、参与民众自发的义勇军抗战 ,并组织义勇军队伍。在大规模的义勇军抗战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东北抗日联军 ,在日伪残酷的殖民统治下 ,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坚持抗战。 1 940年后 ,为保存实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越境到前苏联远东地区整训 ,同时抗联小部队一直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活动 ,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积极争取沦陷城市青年学生开展秘密抗战活动.华北根据地城工部门领导的地下党调查日伪组织特务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派遣地下工作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秘密打入城市学校.运用社会关系发展骨干,利用各类公开合法团体发展组织.特别是,通过秘密读书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最终,动员了许多学生到根据地参加抗战或在沦陷城市秘密从事抗日活动.中共对沦陷城市青年学生的争取工作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共乃至中华民族在沦陷区坚持抗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面对日伪敌军的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诬蔑和封锁,主动出击,通过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团结进步人士构筑抗日宣传统一战线、打入敌人宣传机构、创建海外宣传基地、邀请外国记者访问抗日根据地等措施,有效地开展了新闻宣传工作,瓦解了日伪敌军,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配合了抗日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5.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6.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是由小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对它建立的基础,发展以及教训的论述中,阐明它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对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秦富平 《晋阳学刊》2006,(2):127-12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椐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抗日战争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后来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启示。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对抗日开始动摇,准备对日妥协,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坚持自卫原则,坚决予以反击;另一方面,揭露蒋介石所谓实行宪政的欺骗宣传,把宪政的口…  相似文献   

8.
抗战中后期,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促进民族经济振兴,中国共产党把美国作为开展对外经济交往的最佳选择对象,同时还注重投资环境的改善,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华军事和经济援助对象主要是国民政府,加上敌、伪、顽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以及美国商人对抗日根据地的投资经营兴趣不高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对外经济交往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沦陷区妇女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册上不可缺少的一页。沦陷区妇女抗日斗争的历史向世人揭示;中国共产党是沦陷区妇女抗日斗争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沦陷区城市的妇女,主要以隐蔽、秘密的形式从事抗日斗争;沦陷区农村的妇女参加抗日工作比较普遍和深入,牺牲也十分惨重;沦陷区妇女抗日救亡,以秘密斗争为主要形式,但在某些地方,妇女也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沦陷区妇女艰苦卓绝的反日斗争,配合了根据地、国统区的抗日战争,打击了日伪统治。  相似文献   

10.
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塑造抗日救国形象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还可以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经验启示。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以新闻活动为中心塑造自身的抗日救国形象。面向民众时,中国共产党以公共出版物为载体广泛宣传抗日主张和军队形象;面向国民党和民主党派等政治群体时,以舆论营造为路径积极交流并支持与保护抗日民主人士;面向海外人士时,以新闻活动为纽带促成驻华记者实地探访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如实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实绩。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策略与多种方法在国统区及海外树立了其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成为抗日根据地及全国人民的首要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得到了贯彻实施,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这不仅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而且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主要根据地之一,地处华北敌后战场的东南端,是联系华北与华中两大敌后战场的枢纽,对牵制、打击日伪兵力,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日敌后解放区的建设中,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占有重要地位,积有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历史进行概述,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正。一、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山东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开展游击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抵抗了日寇百分之六十的兵力和伪军百分之九十五的兵力,为大反攻和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解放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要取得全面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论著,共有九篇收入《邓小平文选》。其中论述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主要有三篇:《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人《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赣鄂皖豫四省的前期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绵惠 《天府新论》2005,(3):108-110
20世纪2 0年代末30年代初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四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地区,国民党蒋介石在这些地区推行保甲制度也最早。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倡导,各省政府的积极努力推行,几年实行的结果,赣鄂豫皖四省的保甲已具规模。由于保甲制度起到了有效控制基层民众、配合反共“剿共”的作用,国民党蒋介石认为成效显著,要求全国各省市仿行,并且保甲制度最终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基层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三制”原则,在根据地内建立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鄂豫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豫南的竹沟、鄂中的汤池和鄂东的七里坪为战略基地,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经过半年多的战斗,粉碎了日寇  相似文献   

17.
强化党的领导、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是刘少奇敌后抗战思想的四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加强党对抗战的领导,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进行根据地建设,重要的是要抓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既要有站在抗日前线的抗日的军队和那些武装起来的人民,又要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展土地改革,必须为土改立法并总结推广土改成功经验。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刘少奇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敌后抗日战略基地。它是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也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同位于太行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及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联系通道。山东抗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8年抗战中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了重要的作用。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有主力部队27万人、民兵71万人、自卫团150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时的2000余人发展到10余万人(不包括划归冀鲁豫区的山东部分)。这一强大的革命队伍成为取得人民解放事业胜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刘金江,臧济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华北根据地的重要战略基地和战略一翼,是华北与华中两大根据地的主要枢纽,同时在我党由抗日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中起到了其他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李朝阳 《江汉论坛》2005,3(10):89-93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处理蒋介石和抗日问题上,走过了从反蒋抗日到促蒋抗日,最后拥蒋抗日的曲折历程.力图实现其发展个人势力与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是这一串复杂变化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