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羊年伊始,三阳开泰、万物竞发,《百色学院学报》又开始了新的航程。在此,特向一直支持我们、关心我们的学者同行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文学人类学"栏目本期主题是"中国玉帛之路的考察与探究",19世纪的欧洲视角把古代欧亚间的文化通道称为"丝路",本期栏目从中国文化历史的视角进行重新命名:玉路或玉帛之路。叶舒宪《乌孙为何不称王——玉帛之路踏查之民勤、武威笔记》从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和生态背景,尝试解说从西玉东输到西佛东输的文化传播多米诺现象,兼及中原华夏族与西域民族间由玉石贸易纽带而生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2014年玉帛之路田野考察的武威笔记。从河西走廊出土的汉代木鸠杖,探讨华夏王杖、玉杖的源流。通过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解说天马神话观的由来,再通过河西走廊上历来向东输送最多最频繁的两种物资——玉石和马匹,解说西玉东输现象与天马西来说的物质与精神互动及其叠加影响,兼及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间贡物贸易的纽带关系,诠释中国所以为巨大版图之多民族国家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对上古玉石之路的入关终端所做的田野调研和文献综合梳理,提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命题,认为自史前至先秦时代的西玉东输运动至少存在新老两条路线:水路漕运之道为距今约4000年的黄河道,以黄河两岸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为证;陆路运输之道即雁门关道,约3000年前始于家马和马车技术在商代进入中原之后,即穆天子西行之路线。雁门关作为西部玉料资源进入中原国家的战略要道之关口,催生出中华文明内部的文化区分标志: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定居文化——从犬戎族到犬封国、神马吉量的神话历史叙事,再到穷奇、饕餮一类妖魔化想象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玉帛之路——丝绸之路形成史考察",叶舒宪《鸠杖·天马·玉团——玉帛之路踏查之武威笔记(二)》,通过河西走廊上历来向东输送最多最频繁的两种物——玉石和马匹来解说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间贡物贸易的纽带关系并诠释中国所以为巨大版图之多民族国家的道理。易华《齐家玉器与夏文化》通过玉文化的盛衰来说明齐家文化是东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反映了夏朝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冯玉雷《玉帛之路环腾格里沙漠路网考察报告》腾格里沙漠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5.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化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是欧洲人视角对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路的命名,“玉帛之路”则是按照中国视角和本土话语的重新命名.后者更有助于从古老的华夏文明立场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条连接西域与中原国家的路线.文章综述构成玉帛之路古代路网的七条支线:乌鞘岭中的洪源谷道和白山戍道、张掖守提道、扁都口道、三水镇道、建康军道与合黎山口道、玉门军道、敦煌—瓜州古道等.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上古西玉东输玉石之路山西道考察",作为西部玉石资源进入中原的终点,有一新一老两条路线,即史前期的水陆黄河道与商周以来的陆路雁门关道。后者体现于《穆天子传》的叙事,视为文学而未被学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两次对"玉石之路山西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挥文学人类学的大传统理论和四重证据的新研究方法,希望通过新材  相似文献   

8.
采用考古发掘的实物新材料,求证距今5500至4000年的中原及西部地区玉礼器所用玉材来源——墨绿色蛇纹石玉,依照《山海经》黄帝与玄玉的相关命名,通过中原及周边的19件玄玉标本,说明中原玉文化发生期的最早时代为"玄玉时代"。讨论西玉东输运动从深色调玄玉到浅色调黄玉青玉白玉的依次登场之多米诺效应,并最终取代玄玉的过程。这是通过实证手段求证华夏文明五千年主脉络的新尝试,凸显文学人类学派四重证据法在探寻和重构失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玉石之路山西道考察上古时期西玉东输的"玉石之路山西道",作为西部玉石资源进入中原的终点,有一新一老两条路线,即史前期的水陆黄河道与商周以来的陆路雁门关道。后者体现于《穆天子传》的叙事。由于该书长期以来被当成文学小说,其中描述的穆王西行路线没有得到学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于2014年6月和7月两次对"玉石之路山西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发挥文学人类学的大传统理论和四重证据的新研究方法,在探索新材料和建立新观点两方面都大胆尝试,希望能够开掘历史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文献学和考古学视域出发,从书证和物证两方面考察了玉石之路山西道代县路段的情况,认为雁门关是玉石之路山西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进而对丝绸之路和玉石之路的名实之争进行了反思,认为"玉帛之路"的表述更切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在对若干输气管道个案计算基础上,可以发现规划输气量下,管输费率与输送距离间存在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到输气单位体积、单位距离的管输价格与规划输气量间的函数关系,就可以实现既定输气费率下经济最远运距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当代新疆文坛著名的哈萨克族作家。具有双语背景的作家叶尔克西,其散文创作呈现出浓郁的游牧文化特征。她的散文力图再现生活于草原之上、世代传统的哈萨克族草原人的世界,以及他们勇敢走向世界的渴望与希冀,可以说叶尔克西的散文世界是人们了解哈萨克民族文化发生过程的一个媒介或窗口。仔细探究叶尔克西的散文世界,一种独特而富有意蕴的空间感油然而生,童年的视角与女性的视角彼此交织下的草原人对自然生命的天然顿悟,以及把握一种自然生命的钝感力等等,无不呈现出多样、丰富的内涵。正是这些内涵的存在,让叶尔克西的散文世界尽现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交往空间的时空分异性、同一空间内多条文化带的叠加和文化因子传播的地域差异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初步阐释这些空间特性的形成及其与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完善了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叶尔克西的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作为一个哈萨克族女作家,她对汉语的感觉非常好;第二,叶尔克西写出了新疆这片充满阳刚、粗犷土地上的阴柔之美;第三,汉语写作表达了一种不为常人注意的“隐性”特质,即新疆的精神文化特质。叶尔克西的散文创作具有双重文化背景,一是汉语学习的经历,另一是哈萨克民族文化,这两个背景作用于作家本人,使之在不同的文化视角、思维方式下创作了清新细腻的作品,充满了对哈萨克草原生活的诗意眷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气东输为满足下游用户对天然气用气量的需求,对一些干线阀室、站场进行改扩建,以期增加供气量。本文以西气东输改扩建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技术经济学原理,结合改扩建项目特殊性,建立了项目总投资、总收入与总成本的关系式,得到了关于经济输量界限的计算模型。根据西气东输以往改扩建项目的经验数据和参数值,分别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最终得到经济输量的界限值。经济输量界限值概念的提出,对以后西气东输改扩建项目的决策及未来公司投资和效益的研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七”在塔吉克族文化中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它常见于塔吉克族民间俗语、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及宗教教义中。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对数字“七”与塔吉克族文化之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数字“七”在塔吉克族风俗习俗和宗教信仰中的表现形式,并指出“七”之文化含义的形成与塔吉克族的宇宙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节日民俗是反映蒙古族牧业生活特征的文化形式。动物是蒙古族文化起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以动物这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对那达慕盛会进行个案分析,从动物学溯源的角度力图挖掘蒙古族文化与动物相对独特的关系,剖析了动物元素在蒙古族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蒙古族节日民俗中蕴涵的动物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和谐相处的一种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白族丧葬习俗、文字的兴起、起名习俗的变化以及神话传说的演变四个方面,讨论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与白族文化的关系,对白族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因素进行了剖析,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白族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及定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我国目前的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出发,从分析长输管道行业特点入手,运用垄断竞争市场定价模式及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影响的理论,剖析并提出我国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思路,通过具体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价格,来规范我国长输管道天然气的定价模式及新时期的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血缘关系渐变为地缘关系,是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历史发展趋势.两族的传统社会组织在地域界限的划定、社会组织的构成基础和部落决策层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证明两族间有着相近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