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院黎话是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沙院镇流通的闽语。沙院黎话共17个声母,48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古心、生、书等声母均读边擦音 、文白读影响调类分化等。其主要语法特点是“俭”作男性名词后缀。用“糞pun^44”表示被动,用“贝poi^44”表示处置等。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叶韵图《射声小谱》反映的清代常熟方言声母方面的特点有: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全浊声母;匣喻莫辨、奉微不分;区分尖团音;知章庄组三等字与精组字声母有别;部分影母字读如喻母;部分疑母字读如喻母;从母与邪母混同;泥母与疑母混同;部分禅母读作古邪母;部分禅母字读为古床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兴县方言的声母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知二庄、知三章组声母合并且与精组洪音合流;日母由(Z)变成z;明泥疑三组声母去塞化由[mb]、[nd/(n)(d)]和[(η)g]变成[m]、[n/(n)]和[(η)];非敷奉三母由唇擦音变成舌根擦音;微母由轻唇浊擦音变成零声母.兴县方言声母的演变是音系内部调整和晋方言区域特征扩散及官话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汉字中娄、律、轹、(黑枼)是来母字,擞、数、核、铄、揲分别是心、生、邪、书、禅母字。对这样的谐声关系,高本汉、董同和、李方桂等都为之拟个共同声母sl-。除了谐声字,在闽西北还有一大片地方把一部分来母字念成S-(白读)。如建瓯:  相似文献   

5.
<妙法莲花经释文>为日本僧人中算所作,书中的反切基本与<广韵>相同,也存在个别例外反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发现了三种语音现象:一、浊音清化,全浊声母混入清声母没有什么规律;二、从邪相混;三、生书合流.浊音清化、生书合流属于隋唐以后典型的北方语音特点(日本汉音),从邪不分是六朝以后吴语标志性的特征(日本吴音).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和音系学讨论了在上古音单声母的研究中各家有分歧的前两个问题:来母、邪母和以母的音值问题,以及上古清唇鼻音声母的问题。认为把以母的声值拟为*l-,连带地把端知组等音值拟作各种边音是不妥当的。以母自身通转可拟为*l-,跟定母通转可拟为*d-。心母和以母的谐声,可拟为*sd-。从音系系统性上来说,鼻音和送气音及书晓的谐声关系不具备拟一整套清鼻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代土家语有s、z两个舌尖擦音声母,其来源非常复杂,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的舌尖擦音声母,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带s的复声母,一部分来自原始藏缅母语由非舌尖擦音构成的复声母。  相似文献   

8.
湖南湘乡非组今读声母均为舌根音,部分乡镇方言中奉母读为舌根塞音;奉母的舌根塞音源于三等重唇音的分化以及匣母的影响;奉母的舌根塞音在未来演变中会擦化为舌根擦音,进而受普通话影响发生唇化。  相似文献   

9.
从音韵发展的历史看,今读为h声母的字主要来源于中古声母的见晓组的洪音。本文分析了佛山(市区)话h声母的来源,认为佛山(市区)话中溪母、晓母和匣母的变化与广州话及广府片的其他粤方言点的语音发展相一致,符合历史音变的规律。透母、定母的演变却与四邑方言的变化一样,都是送气的塞音与浊音清化了的塞音丢失了塞音成分,成为了今读的擦音h。这一现象,反映了佛山话处在广府片与四邑片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广州话和四邑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闻(下洋)位于雷州半岛的南端,其境内流通的黎话属闽南方言.徐闻黎话共有16个声母,49个韵母,8个声调.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唇齿擦音声母[f],没有送气塞擦音声母,古清、彻、穿、初、昌等声母读擦音[s],没有前鼻音韵母和[-t]尾入声韵母,部分古阳声韵字和入声韵字变读阴声韵等.  相似文献   

11.
广西防城区粤语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城区粤语属于粤方言钦廉片,无舌尖韵母和撮口呼韵母y;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读送气音,仄声字绝大部分读为不送气音,少量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存在边擦音 和舌面前浊鼻声母 ;入声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2.
在苗瑶语的六种塞擦音中,齿/龈塞擦音为古苗瑶语原生音位,其他五种塞擦音都是后起的。后起塞擦音主要有三个来源:(1)复辅音声母耦化所形成的腭前塞擦音、边塞擦音与卷舌塞擦音;(2)齿/龈擦音、塞擦音演变所产生的齿沿塞擦音;(3)声母简化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龈后塞擦音。  相似文献   

13.
除零声母外,罗山方言共有20个声母,均源于中古36个字母。但与普通话相比,其微母、邪母、疑母为普通话所无;舌尖后音的消失和因此而引起的舌尖前音及舌面前音的重新组合,非母、微母、邪母、泥母、来母及其他各母(包括零声母)的具体归字,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4.
邪母古读考     
黄侃先生认为上古无邪母,后来的“邪纽古归心纽”。30年代初,钱玄同先生著《古音无邪纽证》,认为“邪纽古非归心,应归定”。欲辨清邪母源流,须考定邪母究竟有哪些来路;从汉语语音发展史的角度考定邪母何时开始萌生;何时比较多见;何时基本形成。通过甲骨文、汉字谐声系统、古注、古读、异体字、通假字等多方面材料,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邪母字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邪母字与唇音无涉,而来自定母较多和先秦邪母已开始萌生、南北朝已经多见、隋唐基本形成、少数字到宋、金时代才转读邪母的结论,对黄、钱二贤之说作了某些重要修正。  相似文献   

15.
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演变规律,有和北方方言等大多数汉语方言相同的地方,也有特殊之处。和北方方言等其它汉语方言比较,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发展变化有如下特点:(1)一些声母仍保留着上古读音,如明母合口三等字其声母粤方言念m(普通话念零声母);(2)演化出唇齿浊声母v和喉擦音h。v的出现是唇音声母互相转化的结果。而粤方言的这个h,来源有两个:开平县赤坎话的h是从双唇送气音ph演变来的,中山石歧话的h则是从唇齿擦音f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考察了晋方言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的读音类型和层次,指出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读不送气音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读音层次,读不送气音是并州片的固有层次.并州片内部在反映该读音时,其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读音有较大差异.并州片既受南部汾河片方言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音的影响,同时,其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平声读不送气音和仄声读送气音又对北部、西部方言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六十年代记录成都当时实际语音的《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和《四川方言音系》表明:成都话舌尖擦音、塞擦音只有组一套声母,没有对立的组声母。调查表明:世居成都的老年人“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六七十岁以上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对声母的保存与否影响较大的几项社会控制因素依次为: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区域。老成都话分的类型属“南京型”,读二组音的字方法与《西蜀方言》一致。  相似文献   

18.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字在今庙塘话里均为清音,舒声字不送气,入声字部分送气,部分不送气,不送气稍占优势.古全浊擦音基本上清化,只保留一个与韵母[1]相拼的浊擦音[z].入声大多是古清声母字归阴平,次浊声母字归阴去,古全浊声母字大部分归阴去,一些归阳去.古全浊上声、去声和入声都有一部分读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保存在现代湘语和吴语中的浊音声母的发音特征进行了综合比较,主要从是否送气、清浊程度、浊音清化以及浊塞擦音和浊擦音的相互转化等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叶江西临江方言韵书《辨字摘要》、19世纪初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和20世纪初江西高安人涂锉《国音四种》"改正土音法"所记录的高安土话反映,现代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知三章:知二庄精"代表了较早的历史层次,现代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舌面音反映了早期的读音。将江西赣方言历史方言文献与现代方言语音特征加以比较,可进一步揭示现代江西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不是古音的遗留,而是知三章组声母读舌尖塞擦音以后发生的音变现象。与部分江西赣方言区精庄知二组声母读t、th的性质一样,都是通过舌尖塞擦音ts、tsh丢失擦音成分的方式演变而来。这种音变现象发生在同一阶段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来源不同而声母读ts、tsh的音节中,因此,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