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强赤华 《统计研究》1991,8(4):31-35
消费品购买力的匡算与预报是统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目前多采用定性分析加上简单推算的方法提出短期(年度)消费品购买力分月度和全年数字。由于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科学性不强、预报值与实际发生值往往有较大出入。本文拟对适合消费品购买力变化特征的短期预报模型提出建立方案和计算程序框架。一、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时序变动特征及消费品购买力预报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罗卫华 《统计研究》1993,10(2):62-64
所谓结余购买力,即一定时期内形成购买力与实现购买力的差额,也就是形成购买力因多种原因而未能在零售市场上转化为商品支出的结余。结余购买力不应等用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结余,这是由购买力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在目前统计工作实践中,是将一般意义上的结余货币全部视同结余购买力,因此结余购买力既可表示为形成购买力与实现购买力之差,又表示为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之差。我们知道,统计结个购买力的意义主要在于研究市场供求状况及其运行规律。事实上,在将结余货币全部视同结余购买力的情况下,用结余购买力计算的一些相关指标,已很难反映市场供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社会集团消费品的零售,即已实现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是国家宏观监控所注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理论上有许多争议的指标。现将讨论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指标的内容范围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是指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合作组织等社会集团单位用公款购买的非生产经营用公用消费品。普遍认为,这一概念的含  相似文献   

6.
曾翔 《统计研究》1990,7(5):63-65
一、开展购买力平价研究的作用和问题由于我国的统计核算基础薄弱,加上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我们一直没有参加ICP项目。涉及到国际比较时,一般都是限于用汇率换算成美元的方法。但用汇率作用国际比较的依据会遇到不少问题。进行经济实力的比较。经过开放改革近十年的经济建设,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继续拉大?从统计数字看,1980—198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9.2%,远高于美国同期3.1%和日本4.0%的增长速度。据此分析,差距应是缩小了.  相似文献   

7.
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 ,也不断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大量积聚并沉淀下来 ,造成即期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 ,有效需求不足将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2 0 0 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解决需求不足 ,除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外 ,更重要的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本课题通过对城乡居民购买力来源、投向、结构及问题分析 ,阐述了目前内需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并对未来一段时期购买力水平及潜能进行预测 ,提出了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 ,疏通购买力实现…  相似文献   

8.
王成岐 《统计研究》1994,11(1):72-75
国际比较中两类购买力平价的区分王成岐价格是数量比较的工具(权数),数量是价格比较的工具(权数)。这种价格与数量在指数上的相互关系在古典指数理论体系内的因子互换测验中得到了反映。该检验要求:数量指数与价格指数的乘积应该等于价值的比率。这一原则隐含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王娟 《统计研究》2012,29(3):41-44
 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但是重点针对亚洲新兴市场的研究依然有限。本文对七个亚洲新兴市场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作者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1957年至2011年的汇率(以美元作为基础汇率)及季度价格水平(本文采用CPI作为价格水平指数)。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长期均衡在亚洲新兴市场中均不成立。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或许会导致其不理想结论的因素,并针对文章的实证研究得出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余芳东 《统计研究》1995,12(1):67-72
购买力平价用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的方法、局限及完善措施余芳东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国际比较中,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汇率由于受到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用它作为不同国家货币的转换因于进行国际比较,不能如实地反映各国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12.
唐斌 《统计研究》1987,4(6):22-27
市场供求状况是国民经济各方面比例协调与否的综合反映,结余购买力是商品购买力与可供量平衡的结果。长期以来理论和实际部门多把结余等同于市场供求缺口,并由此推出:结余越大,缺口越大,缺口越大,市场稳定性越差。按照这种观点,既无法否认从1953—1978年间,福建省多数年份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但结余购买力不仅存在且不断扩展的事实,也无从解释近几年结余购买力急剧增加,但市场却能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因此,深入分析福建省结余购买力的形成及对市场压力的数量界限,有助于准确测定供求缺口,评价福建省近几年供求失衡的真实程度,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余芳东 《统计研究》1997,14(6):35-39
联合国从60年起开始实施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以下简称ICP),采用购买力平价方法(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下简称PPP)进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该项目一直作为一项实验性活动,始终没有被列为全球性的日常统计工作,其比较结果也不作为联合国行政决策的依据。目前世界上对ICP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欧盟和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国家认为PPP在GDP国际比较和社会经济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每年开展PPP调查,计算PPP系数,并用来比较成员国之间实际GDP水平和调整工资的依据;二是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统计基础薄弱以及在经费上难以支持PPP调查外,还由于它们对该项目的比较结果持怀疑态度。为此,联合国国际统计方案和协调工作组在1996年4月16-19日召开的第二十八届会议上就ICP活动提出,在近期内将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PC项目,将对该项目做一个全面彻底的总评价。 本文试图在总结联合国IPC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国际比较中的PPP和调整汇率法,并剖析了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PPP不能真实地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实际经济差距,在当前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日益加强的情况下,采用调整汇率法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和总体水平上去比较一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地位,更综合、更科学地反映世界各国实际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统计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成瑞 《统计研究》1991,8(1):33-44
社会经济统计学来源于社会经济统计的实际活动。我们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应当从研究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比例”,作为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这一基本指导原则的提出,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  相似文献   

16.
郭宗沐 《统计研究》1985,2(1):62-66
有这样一种见解:“由于在社会现象中,随机现象不多,因而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可以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范围,就受到了一定限制,一般只是在抽样调查中用到数理统计中的抽样原理。”①断言“社会经济现象中随机现象不多”,这是值得商榷的。 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中任意一个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变动标志都可以引导到数理统计学中的随机变量。或者说:总体的每个变动标志都是一个随机变量。  相似文献   

17.
用数学方法选择社会经济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硕平 《统计研究》1986,3(6):42-46
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的。一个总体现象总是具有多方面的特征,需要多个指标来衡量。但是,指标多了,研究起来就比较复杂,给实际工作也带来不便。因此,要用少数几个指标代表众多的指标,使问题简化,同时,又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反映总体特征,不损失与研究对象有关的重要信息。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来选择指标。数学中有许多选择指标的方法,它可根据客观存在的各指标值,去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来。本文试通过一实例来探讨如何用条件广义方差极小原则选择经济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社会安全感研究综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人们心态的变化。社会的有序变迁、平稳运转、稳定发展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社会的安全感是对这种愿望满足程度的反映。了解当前社会安全感的现状 ,对于党和国家制定政策、发现和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 ,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因此 ,调查个体的安全感是了解社会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人们的经济状况的…  相似文献   

20.
严武 《统计研究》1990,7(3):43-46
社会指标体系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可以综合反映和说明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概况的基本特征的指标体系。对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最早始于本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指标运动”。自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适合本国国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社会指标体系。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制定了社会指标体系。从指标的内容和结构看,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按规划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种方式是指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比如,与政府的能源、交通、邮电、城乡环境、保健服务、教育、司法等机构相对应而建立的指标体系。这类形式的社会指标体系,一般都由政府建立,并且按规划组织编写社会报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按这种方式建立了社会指标体系。如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编制的《美国社会指标》、美国学者菲茨希蒙斯和拉维编制的“社会经济核算体系”(S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