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社会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是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或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高低,不仅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城乡分布等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是主导产业。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走向非农社会,在生产力方面首先是由动力革命所引起的。首先是水力代替人力,使纺织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迅速提高,接着是蒸汽力代替水力,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机器体系。机器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这是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发展,劳动力向非农化转化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及交通建设与耕地占用的关系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于耕地的潜在威胁,当前是国际性的发展问题.“各国和世界领袖人物都公认存在这些问题”,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同一过程.农业劳力转移通常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二是农村劳力就地实现产业转移或实行兼业化.无论何种过程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非农业建设与耕地占用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不断转移,城市化与农村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个特征非常显著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历史阶段可预计持续到下世纪中叶,甚至中叶以后.在1982年和1990年2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人口比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生产力发展,一大批农业劳动力正在从农田中解放出来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类型问题,不仅和农业现代化,而且和工业及其他行业的现代化直接有关,探讨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制约因素,能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加速经济发展和城乡面貌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10亿多人口,近80%生活在农村,劳动力的75%也在农村,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然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目前,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和劳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尽快实现。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一、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的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又各具特色.日本和我国一样,同属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也有某种类似的伦理道德、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因此,研究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对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日本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明治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业国家,但一百多年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 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早在奴隶社会初期,随着工商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的分离,在工商业劳动集中的地方,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古代的城市,而现代城市的产生、发展,则是与工业化的产生、发展相一致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的一页,同时也拉开了人口向城市稳定地、持续不断地、加速集中的序幕。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既导致了工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又加速了小农的破产(如英国的圈地运动)。以此为背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劳动力的第一次大转移——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这样,现代城市便在古代城市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历史。随着工业化的现代化发展,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也在不断加速进行着。据统计,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湖南益阳地区的实际,试图从农村生产力诸因素的变化,阐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一、农村生产力诸因素的变化,为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从自给自足经济向着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的阶段.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使我国农村生产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益阳地区来看,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存在的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过剩的农业劳动力找到出路。 那么,出路究竟何在呢?能象日、美及欧洲等国那样,把大批农业劳动力都转移到大中城市去吗?不行!这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必须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而目前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都还很低,农业所提供的产品还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我国由自然经济为主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52年到1980年,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由83.5%减少到68.7%,平均每年下降约O.5%。进入80年代,这种下降呈加速趋势。从1980年到1994年的14年间减少了14.40,平均每年减少约1%。如此决的速度在世界上也是极少见的。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劳动力转移的源泉。我国广大的农村一直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在目前约4.33亿的农业劳动力中,约1/…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从而带来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还会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显得更为迫切。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种植业中的劳动力拥有量大于耕地的容纳度,而需要按照农村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农村各部门之间依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分配耕地无法完全吸收的农业劳动力,以促使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多余的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以外的部门转移,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劳动力转移(或称流动),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产业部门或空间地域上“合"与“分”的辩证运动过程。它是社会分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再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劳动力人口新格局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必要过程;也是现代经济学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比重长期处于80%而难下降的状况,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 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要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学术界一般认为,农业劳动力人口转移过快,会给非农业系统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人口如果转移过慢也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那么,我国过去和目前的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不同的理论分析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政策建  相似文献   

16.
<正> 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概况(一)台湾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从二十年代开始,非工业劳动力的增加速度开始超过工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开始下降。但直至五十年代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不快,农业劳动力年外移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低于2%,农业劳动力的比率保持在50%以上。从六十年代开始,台湾农业劳动力外移的速度加快。1960—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9.2%,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73.7%,研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律,探讨人口经济结构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制定发展战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自然、经济、人口等条件千差万别。从全国总体上和全国平均数上来分析,虽然能有概括性的了解,但掩盖了各地的差异性。而一省、一县以至一地的情况,虽然能够较为具体,但不能用以代表全面情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1982年的其他社会经济指标,试图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一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劳动力移民政策走向及非法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非法劳动力移民产生的原因日本在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来实现的。然而,8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农业劳动力比重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无法继续向第二、三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城市化发展是一条客观规律。城市化之所以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则首先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转移。当前对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看法。现在仅就我国的国情,探讨一下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