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幽默特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以幽默著称于世的作家,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和赵树理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本文着重论述分析了其文学作品所显现的幽默特色。鲁迅的幽默常常同讽刺相结合,并以讽刺为旨归,格调冷峻,笔锋犀利,以白描见长;老舍的幽默则往往与滑稽、诙谐相结合,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笑料,笔调婉转温和;张天翼的幽默表现为无情的嘲讽与鞭挞,重客观写实而摒弃主观议论,其格调类属“冷幽默”一派;钱钟书的幽默则带有明显而突出的学者型特点,其幽默与机智的结合中辉映着学识的光华,出语多为格言警句;赵树理的幽默具有质朴俚俗的个性特色,语言格调轻松活泼,属于“谐趣型”的幽默,喜剧手法相对单纯。作家幽默的个性差异,源于个人气质、文化教养、生活道路及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的不同,当然也与作品题材和描写对象相关联。上述几位作家的幽默最大的共同性,是都倾向于以改革社会为自觉明确的目的,对生活抱有严肃积极的态度,与西方的“黑色幽默”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从写《残雾》起,老舍就把他在小说领域里所擅长的幽默艺术运用于话剧领域,而且随着剧作技巧的完善和剧作风格的形成,幽默也臻于成熟。老舍作为“幽默剧作家”,比之他作为“幽默小说家”,其幽默艺术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具有更鲜明的肯定性与抒情性。 在探讨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时,我们必须注意老舍幽默所体现的幽默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以及老舍本人对幽默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相似文献   

3.
由幽默写家到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的创作显然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过程。在创作上,老舍始终未脱离他所熟悉的城市平民题材,由早期对这种题材的简单展现到其幽默成熟后的正确表现,再到解放后对北京新市民的歌颂,反映出作家对于文学外部环境的自觉以及对于题材认识的深化;艺术上由伤于滑稽到幽默再到现实主义的严肃表现,反映出老舍市民题材作品发展的过程。30年代老舍的文艺自觉表现为创作上的积极参与和理论上的自我消化。理论修养体现于创作之中,表现为幽默的成熟和题材的扩展深入与典型化。30年代老舍文艺自觉的主要内容是对于自我创作活动的认识和反思。回国后,老舍很快进入了社  相似文献   

4.
老舍幽默艺术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幽默艺术的领域里,老舍以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为根基,并广泛吸取中外幽默大师的艺术营养,融合时代的、社会的和民族的审美需求,涵咏吐纳、孜孜探索,终于蹊径独步,臻于独特而完美的新境.本文不拟对老舍的幽默艺术作全面的论述,只想谈一下他的幽默艺术的源泉和特征.一老舍的幽默,源于他的生活、他的时代.在五四新文学阵营中,老舍是唯一出身于满族贫民的作家.他生逢清王朝的"残灯末庙"时节,从小就受到贫寒的煎熬,精神上抑郁寡欢.家世父仇,凝就他心中深切的隐痛;而出身农家的母亲那刚强、宽厚的品  相似文献   

5.
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辞格     
“幽默”一词早先源于拉丁语.是一个生理学术语。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它走进了生活领域,用来泛指一个人的性情与气质;十六世纪末,它进而闯入了艺术的城堡。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出现过“幽默”一词,但时至今日.古今中外仍没有严格地对“幽默”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对“幽默”一词论者大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如:“幽默无需成本,但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对疲乏的人们,幽默是休息;对泄气的人们,幽默是破晓;对悲伤的人们,幽默是阳光;对烦恼,幽默又是最好的解药。”作家王蒙也曾在一篇以他默购题的散记中写道:“幽默是…  相似文献   

7.
牛马自喻作为贯穿老舍作家生涯的事件与意义的统一体,在老舍的文学话语系统中不仅具有回答作家在官员、教员等职业演进关系中的意义所在,更有着回答生存需求解决与作家职业价值形成的思想蕴含。山东时期的老舍身处不能自主的商业兼职写作环境,兼职作家于老舍而言是与牲畜拉车等同的劳力工作,通过将劳苦身体经验转化为“风格即人”或“风格即驴”的“幽默”文学态度,以动物性自嘲人性成为老舍此时的职业适应策略。抗战时期拒绝教书从政的老舍试图依托“文协”建立社会层面的战时作家职业伦理,但抗战初期的文化应激性与抗战的持久性使老舍陷入了职业伦理绝境,“牛”的生存面目成为老舍的职业生命诉求的表征。老舍之为“文牛”的职业作家志趣,显示出现代中国职业作家的主体性内涵及其限度,厘清这一问题对于重新认识新文学职业作家之于现代中国社会的身份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如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他的带有苦涩味道的幽默,并非冷潮热讽,而是引导人们在笑人笑己中,把读者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后期,以“幽默小说家”的姿态登上文坛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老舍,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问世以后,幽默讽刺作为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一直保留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成为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在一些研究老舍先生创作的文章中,往往忽略他的幽默讽刺风格的变化发展,特别是在研究《四世同堂》这部全面而深刻地体现老舍先生创作风格的作品时,更不能不顾及这种变化和发展。这部作品,虽然仍保留着幽默讽刺的风格,但幽默由诙谐变得深沉,讽刺由温馨变得辛辣,而且冷静分析批判的成分明显加强。这种风格的变化,体现老舍先生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化,对加强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深化、丰富这种艺术风格意蕴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的变迁,作家年事的增长;文艺思潮的交替,作家世系中这一“代”和那一“代”不同,是客观存在。20世纪初,刘鹗、吴研人、李宝嘉、曾朴、章太炎、梁启超是一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鲁迅、胡适、郭沫若、田汉是又一代倒了20年代,冰心、老舍、巴金这一代登上文坛;30年代,曹禺、夏衍、胡风、周扬驰名;40年代,吴组缃、沙汀、赵树理、孙犁、马烽、贺敬之这一代作家发扬蹈厉;50-60年代,李国文、王蒙、邓友梅、宗璞等新一代作家崛起“文革”前的66年间,中国出了六代作家,人所共知,无须赘述。“文革”十年…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3.
徐红 《理论界》2013,(5):136-138
鲁迅、老舍两位伟大的现代作家,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与他们积淀在内心的“父亲情结”密不可分,“父亲情结”贯穿他们的一生。鲁迅经历了缺失父爱,寻找父爱,为父亲向腐朽的父权制复仇,重构现代父子平等之爱这一过程,鲁迅寻找父爱的过程与他“立人”的思想一脉相承;老舍幼年失去父亲,但老舍有父爱的替代与补偿,父亲的伟大人格像一棵参天大树生长在他心里。深深地影响着老舍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孔庆东是我国当代一位新锐作家,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幽默。但他不是为了纯粹的幽默而幽默,而是以幽默为手段表达了自己对丑恶事物的鞭挞、抗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弘扬。孔庆东语言表达幽默的成因有二:一方面在于个人,另一方面在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由雅及俗,体现的是雅中之俗,那么老舍的小说则是由俗而雅,体现的是俗中之雅.老舍的这种创作道路,同他的身世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天赋的幽默感,根源于清末北京满人对小趣味、小刺激的沉醉,及其将微不足道的事物艺术化的能力.老舍的文学观中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艺术,即如何写;一是揭示,亦即是将世态人情中所存在的渺小与污浊刻画出来.老舍小说的成就,是"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建立平民文学与白话文学主张的最为直接而典型的回应.老舍由于出身贫寒及其与北京的世俗文化、风土人情有着很深的联结,因此他的小说艺术是从"俗"上起步的,在西方小说及新文学运动的强烈影响下,他走着一条既追求平民性又追求艺术性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他在郑重与幽默之间的几次摆动:从滥用幽默,造成油腔滑调到故意禁止幽默,文字变得极其平淡无奇;再到返归幽默,却决心看住幽默,不准它将自己带了走,亦即是懂得了控制;最后又一次决定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地去写.这种多次的摆动所显示的,正是老舍求得俗中之雅的艰难.《离婚》和《骆驼祥子》表明了他此种追求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宋曰家 《东岳论丛》2001,22(1):123-127
巴金与老舍是并肩而立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老舍以幽默胜 ,巴金以激情的倾诉为长 ;老舍以市民社会小说名世 ,巴金以家族系列小说而著称 ;老舍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 ,巴金则善于揭示家庭内外知识青年的精神世界。巴金与老舍尽管在创作上有种种明显的不同 ,然而却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石兴泽·老舍是个雅俗共荣的作家。他具有相当超前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实践,早在若干年前,他就吸收借鉴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写作意识流小说,尝试歌舞带唱的实验话剧。他也具有相当浓的“趋俗”意识和多方面的艺术实践,他的不...  相似文献   

18.
《骆驼祥子》及其版本老舍是一位善于用笑声和眼泪揭示人生的作家,他出身于城市贫民,故创作多取材于城市中下层社会的人们的生活,他的富有幽默感的艺术才能,主要是在这个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老舍是在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他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离婚》  相似文献   

19.
“诚斋体”的幽默是作者的一种气质与心态的表现,或者说是诗人某种人格的写照。“常中求新”,“平中出奇”,善于从平淡中发现趣味,在人们熟悉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道出新奇,是“诚斋体”幽默的显著特色。构思上出奇制胜,曲径通幽,语言上通俗自然,活泼风趣,是“诚斋体”幽默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老舍从开始创作起就表现出幽默的天才,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优势,以成熟稳健的幽默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幽默大师。本文拟从老舍幽默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容及幽默的特点、手段来探讨老舍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