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开发,成为这几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亮点。但是,磕磕碰碰的事不断,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海外投资尚处学步阶段尽管中国海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给国民经济发展以良好的机遇。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恢复关贸总协定能够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现在世界经济结构正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并保持着强大的发展势头。同时,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处于经济萧条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受益于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尚未完成工业化,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则已悄然发生了。与前四次低端产业从工业化国家向欠工业化国家单向、梯次转移不同,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成了第五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转出地,且出现了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出、高端产业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的“双转移线路”,形成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隐忧与冲击。通过分析历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的关系,揭示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新特征和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并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背景,结合国际发展环境与中国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加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出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并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情况下,发展制造业应该注意信息问题、加工贸易问题、规模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工业化建设,发展制造业。有些国家还实施外向性发展战略,向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力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这是近年来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和企业界人士、经济学家和工会领袖深为关切的一个问题,他们对此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对策。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的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六十年代起建立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西亚是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发展中地区,其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演变密切相关。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恢复、高速增长、低速发展三个阶段,一体化和多极化特征日益突出。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在世界整体格局变化的影响下,西亚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对西亚工业化影响最深刻的是:第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揭开了西亚工业化的序幕。污染型、耗原燃料型,耗劳动力型或技术设备已降为二三流的“夕阳工业”部门,70年代以来从发达国家加速向这里扩散、转移。西亚现代工业的骨干——炼油、石化、化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后工业化社会是战后澳大利亚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和趋势 ,其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基本同步。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和自治领 ,澳大利亚的这一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不仅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性 ,而且开创和形成了一种新兴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后工业化社会是战后澳大利亚工业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和趋势,其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基本同步。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和自治领,澳大利亚的这一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不仅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性,而且开创和形成了一种新兴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经历了农业和轻工业加速发展、制造业与出口快速增长和重新重工业化三个阶段,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现阶段中国工业化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业弹性下降、制造业结构不合理、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水平亟待提高、出口增加困难等问题,需要从转变制造业和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企业管理以利降低成本和自主创新、深化改革以利清除制度障碍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国成功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的视野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工业化背景出发,在区别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第一轮世界工业化进程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轮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是把一个国家从农业经济社会转变为工业经济社会,即大力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以及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力比重;同时要强化工业自身结构,即建立强大的工业科技开发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装备工业。通过比较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推行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详细阐述了我国目前所推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在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简要地论述了我国工业化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各国推进工业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制造技术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与其它学科交互融合发展,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只有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创新,我国制造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洞悉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台湾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由台商投资中国大陆推动的海峡两岸贸易发展,拉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台湾的一些所谓"夕阳产业"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台湾制造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已经逐步融入中国大陆制造业体系,两岸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关系仍然向纵深发展。台湾要实现后工业化时期的结构调整,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尽快实现两岸"三通",二是尽快对大陆资本实行开放。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对经济社会的驱动作用日益显著,国际金融合作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和治理更加重要的选择。目前,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一般制造品市场需求乏力、发达市场波动及美国收紧量化宽松政策等引发的新兴国家金融震荡、贸易下降及增长减速等难题,稳定金融、强化增长动力以及提高全球金融经济治理权是其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深化金融合作不失为应对挑战的关键抓手和平台。本文在分析金融合作对于新兴国家的代表性群体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意义、背景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及出路,以期充实相关研究并为所有新兴国家深化金融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对先行工业化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的模式,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先后实现了工业化的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工业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生产力领域的重大变革都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先行工业化国家正是适应工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调整政府行为,推动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现阶段中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结合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内条件、国际背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能力,建立公共服务型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15.
海湾国家 (指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等六国 )的经济发展以 2 0世纪 6 0时年代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其经济发展的特点为 :海湾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 ;海湾国家的对外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 ,也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 ;海湾国家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现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但是 ,其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经济特征,实现工业化,始终而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老路.有鉴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在借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业协会是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产物, 行业协会的完善是我国市场经济成熟的表现之一。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 发展行业协会在社会经济领域起到应有的作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并且形成了一套既定的社会范式。由于我国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处于特殊环境与机遇, 所以它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 自我运行能力弱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行业协会发展的障碍。借鉴发达国家行业协会自我运行的实践经验, 以提高我国行业协会的自我运行能力, 促进行业协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西部的重庆、四川和陕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相对发达,实证分析表明,这些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由于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小,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至于整个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太明显。在西部开发的新阶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实现西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典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结合、公有制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相结合这三大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工农、城乡互动的过程。市场动力主导作用下的自然工业化,有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征。这种自然工业化模式与现实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比较,工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不明显。浙江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自然工业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要化解二元经济结构,除了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政策外,还要立足工业化市场作用机制,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