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佛教绘画分南北两派,南传即显宗,北传即密宗。两派的侧重点、壁画风格迥然不同。密宗壁画比显宗壁画更加晦涩怪异、深奥难懂。佛本无形,佛教绘画创作中各种化身的创造,来源于始作俑者对人和动物的切身感受。佛教绘画不仅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现象。  相似文献   

2.
明宣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史学界历来对他评价很高。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治国,任用贤臣,爱惜民力,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仁宣之治”。但是,其执政期间也并非毫无弊端。由于明宣宗重用宦官,过度崇奉佛教,沉迷于宫廷娱乐等,不仅为明代中后期的太监专权埋下了隐患,而且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神秀一系为代表的禅宗北宗在当时号为正宗,是禅宗的主流派系.北宗兴盛之时,也是密教兴起之时,以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为主要代表,创立了唐代密宗,因此两宗关系相当密切.北宗门下著名禅僧,如神秀门人嵩山会善寺景(敬)贤曾与善无畏交往,对谈禅法,并被认为是善无畏门人.神秀门人义福也相传为金刚智门人.普寂门人一行先后师从善无畏、金刚智,参与翻译了许多密教经典,并作《大日经疏》,也是当时密宗的重要人物.嵩岳一向是北宗的大本营,而担任金刚智翻译《瑜伽念诵法》、《七俱胝陀罗尼》笔受的温古也号称“嵩岳沙门”.善无畏住持圣善寺,而普寂最重要的门人弘正后来也长期住持此寺.因此两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对之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实物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确认邺城大总持寺。通过对其所处位置、寺塔样式和多院分布等因素的分析,综合判断该寺殊胜地位、杂密信仰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传承。推论大总持寺显、密兼修,并解释其形成的社会、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宣宗为训诫外戚恪守臣道,令杨荣从历代正史中摘抄有关外戚的史料,收录从汉到元外戚七十九人,分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两类,汇编而成《御制外戚事鉴》。全书五卷二册,图文并茂,十分精美。此书长期以来仅限于明廷赐给外戚,外间流传不广,虽经弘治年间内阁翻刻,但到明末此书已难寻觅。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也只求得天一阁所献两卷钞本,故录入存目类。现今在中国初刻本、钞本皆不存,唯日本东洋文库尚存一部初刻本,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伯特·林瑞宾的研究情况,并对《神圣的疯癫:密教成就者的画像》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7.
姜芃 《山东社会科学》2013,(1):74-87,189
作为意识形态,宗教的产生既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相联系,又有文化上的继承和渊源.藏传佛教也不例外.西藏的地理位置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其佛教的输入源泉(特别是后弘期)主要来自印度,因此,藏传佛教与生俱来就带有印度佛教的胎记;另一方面,西藏之所以能够接受印度佛教,也与其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以及藏族当时的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自汉魏至唐宋,江西一直有藏传佛教思想流传的痕迹.元灭南宋后,藏传佛教正式开启了在江西传播发展的历史,后经明、清两朝持续积累,至民国时期曾呈现出兴盛状态.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总的说来极其有限,影响不大.这不仅与藏传佛教的特点和国家宗教政治有关,也与江西的地理人文因素密不可分.藏传佛教在江西的传播发展,不仅丰富了江西宗教文化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江西宗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
试论藏传佛教对藏区出版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前的藏区出版,由于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院成了藏区出版文化的基地。该文从寺院的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基础和人才力量的准备方面分析了寺院所具有的藏区出版文化的条件,探索藏传佛教对藏区出版文化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出版文化的中心,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本文结合中国出版文化的研究,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出版文化的特点、出版的主要形式以及印刷的装帧形式。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的团结思想建筑在六大缘起论和佛心慈悲理论之上。在现实生活中,藏传佛教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知恩图报、众生平等影响信教群众,与民族团结形成互动关系。特别是对党和国家的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感,促进信教群众形成国家认同,有效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能够传入蒙古并被蒙古族广泛接受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文化思想的吸引方面对藏传佛教能够被另一个民族广泛接受的理由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是一种由伦理范畴和认识范畴所组织的文化价值体系 ,其伦理范畴较之认识范畴更为重要 ,因为佛教本身的重心在于道德层面 ,在于出世的伦理范畴。其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它的理想境界、信仰方式和宗教修持等方面。作为藏族文化发展主流的文化思想 ,藏传佛教伦理道德观在藏族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已成为藏族传统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结构要素 ,为藏民族提供了一整套的生活、行为准则和伦理生活范式 ,对藏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即价值观念产生着普遍的永恒的影响。它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友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就佛教三大流派之一的藏传佛教于蒙元时期在蒙古的兴起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并对藏传佛教在蒙古兴起的缘由、过程、特点、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藏传佛教对汉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最早传入西藏是在公元 5世纪 ,大规模正式地传入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 ,从唐朝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的。其后藏传佛教对汉族发生了长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诸朝统治者 ,都崇奉藏传佛教 ,因此而影响到大量汉族群众。其具体表现是 :1 在汉族地区兴建了众多藏传佛教寺院 ;2 汉族人入藏传佛寺当僧人 ;3 部分普通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这些对提高汉族群众的文化素养 ,对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对促进汉族和藏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7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的佛教,给藏族的灵魂观念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变化,藏族社会在原有的灵魂观念之上,普遍接受了佛教的灵魂不灭和六道轮回的思想。大乘佛教的菩萨果位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佛陀与有情众生的距离。对自己的宗教上师的崇拜,发展到藏传佛教密法的传承中,就强调弟子应当“视师为佛”,通过日积月累,在藏族社会中自然会形成有众多的佛陀和菩萨的化身一代一代地生活在民众之中的观念,结合教派和寺院的领袖人物的继承,将化身用人间世系排列起来,就进入了活佛转世的门槛。  相似文献   

17.
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度的精神化和宗教化,主张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本文认为,印度文化的宗教性或宗教性的印度文化堪称是印度人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就更不用说这正是印度文化的独具特色之处了。  相似文献   

18.
论四川藏区宗教观念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期,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加上藏传佛教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使四川藏区宗教观念朝着市场化、弱化、融合化、民主化、规范化、世俗化方向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宗喀巴的中观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宗喀巴所处具体的历史环境,探寻宗喀巴提出"缘起自性空"的中观思想的社会缘由与理论根源,阐述了宗喀巴中观思想的内涵和独特之处,指出了宗喀巴中观思想在格鲁派教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藏传佛教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朝实现了对西藏的统一后,推行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在元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西藏特点的“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明朝从西藏地区的特点出发制定了管理西藏的政策,其中藏传佛教在明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保证了西藏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而且加强了明朝中央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