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论最初更多是属于史学的范畴,其体裁基本以史书论赞为主,但在隋唐时期,却由于史书影响力的衰落和文人史论的兴起而逐渐被纳入文学的领域。通过对文章总集的研究可以看出,文学家的文学独立意识使他们有意地将史论与散文史传分开,而史书编纂的集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史传与史论的关联性,从而对史论的由史入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兴盛于唐宋以后的人物论散文作为史论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则是在应用美文与史传论赞两种完全不同之文体的综合影响下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文史结合的产物。最后,当古代文体发展趋于稳定之后,研究强调辨体的明代文章总集则有助于对史论文体作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纠葛,使国内学者对"自由主义"及其文学派别的定位和评价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本位"向"文学本体"的回归过程。对"自由主义"概念的认知偏差和多元阐释塑成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多重面孔,使之成为一种颇耐人寻味的研究现象。文章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发端、命名及其与西方自由主义的关系、"文学自由论"产生的根源和流变过程,以及当下研究中"泛自由主义"的过度阐释倾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究和方法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祝尧《古赋辨体》之辨体批评思想丰富,理论体系完整。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辨赋体之源流正变。二、鲜明的文体分类观和赋学发展史。三、以复古为宗旨的辨体目的和以六义为一贯的辨体方法。四、以情辞理味和丽则丽淫为辨体批评的标准原则。五、辨析历代赋作之优劣高下,从而为学者树立旗帜榜样等。祝尧辨体批评思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获,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自80年代以来,文论范畴研究成为古代文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研究者对方法论的忽视,古代文论范畴研究尽管成果不少,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目前范畴研究中归纳出五种方法论,就这五种方法论的优长及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气"说的分析,谈到了五种方法论的综合运用的效果,最后,笔者强调除综合上述五种方法论之外,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还应紧密结合文学实际.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用本体论方法认识事物的本原和本性,将从诉诸事物本身的终极存在的意义上廓清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本体价值.本体论方法对文学研究的有效性表现在在"思"的层面上聚焦本体的方法论指归,在"言"的层面上把握文本结构谱系的技术设定,在"诗"的层面上思辨文学存在方式背后的本质意义与价值,解答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代茶陵诗派的开创者李东阳从声律形式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本质特征,是我国古代较早开始探讨古体诗声律问题的批评家,尤其是他的“以声辨体”的乐府诗论与乐府诗创作,是对宋代以来诗学批评过于注重义理说教的理性化倾向的反拨,是明代诗学辨体理论发展的产物,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自觉"的起始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较为激烈的问题.究其原因乃在于众家对"文学自觉"判断标准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实,"文学自觉"是指创作群体为文学而文学的意识和对文学技术和创作个性化的有意识追求行为.换句话说,"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期的学人在神话研究中把比较范型具体化为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人类学视野中神话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参与到文学观念的建构中。以周作人、鲁迅、茅盾及闻一多诸位学人作为考察对象,讨论他们各自神话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方法。歌谣研究者把主要来自人类学领域中的比较研究法介绍到中国来,并与中国传统的国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创制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文学比较范型。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母题追索、  相似文献   

9.
辨体内蕴丰富,但文章以体制为先的辨体论是其核心内涵.与辨体和破体相似的还有得体与失体、正体与变体、定体与大体等一系列概念范畴,都体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特点,而变而不失其正这一文体通变观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选择.辨体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不但与五经、诸子血脉相连,而且与其他艺术理论和学科门类诸如书法、史书、韵书、佛典都有很深的学术渊源,而全面的辨体文献搜集和整理则是以上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献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作为一种学风,它是以崇实求真为特色的学风,对蹈虚浮薄的风气具有纠偏扶正的意义;作为一种治学精神,它具有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诸层面.古代文学研究应当在"实学求是"的精神原则下,既提倡严谨的学风,又鼓励自由的思想,其最高境界是诗性与理性、文艺学与文献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中国超稳定文化形态,决定了古典文学和谐、柔性的风格基调.五四时代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自觉唤起了作家风格意识的自觉,引发了文学风格划时代的变革,传统文学的和谐宁静被打破,代之以崇高与悲剧.  相似文献   

13.
京派作家在写作观念上具有鲜明的学院特色,具体表现就是自觉的文体意识和文学意识,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实践中,他们以可贵的文体意识和积极的文体实验加强新文学建设,这种摒弃商业和政治因素对文学的干扰、着力于文学内部体系构建的文体观念是京派作家学院精神的重要体现。京派作家对小说的文体实验首先是淡化小说、散文、诗歌三者之间壁垒的文体界限,将散文、诗歌中的有效元素吸收到小说写作中来,在小说结构、语言、意象体系建构等方面进行更新,以学院派的品格发展了现代小说的抒情一路,同时进行了适量的改造,使其呈现了理性化的抒情效果。在写作视野上京派作家同时向中外文学传统寻求资源,在传统文化符号体系和西方小说技法的双重影响下,展现出了既古典、又现代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口述实录文学是 2 0世纪后半叶诞生于世界文坛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近十几年来 ,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口述实录文学作品。口述实录文学的文体特性表现为 :作者放弃了讲述的权力 ,成为受话人 ,却又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作者地位 ;“小人物”担当主角 ,并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集束式结构 ;采用直接个体对应式话语 ,真实、坦率、鲜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著名的文学风格,建安风骨几乎成了建安文学的象征.但笔者认为,建安风骨并不能统括建安文学.随着时势和人的变化,文学家及其周围的文学氛围都在渐渐改变.因此建安文学在其后期,于风骨之外呈现出华赡、妍丽的特色.本文旨在评述建安文学从汉声到魏响的这一转变,并力图从环境和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基础,是文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着不同个性气质的作家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题材,显示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记体小说具有"对话性"的文体特征.它执着于心理真实的开掘,使文本中的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异常激烈;它以日记的形式和"不完全叙述"的故事唤起读者的参与,形成了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声音";而文本所代表的"作家话语"又同文本之外的各种"社会声音"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朱大渭先生为本刊撰文,以深切体验评析当代史学研究学风,兼及治史方法,鞭辟入里,发人深思,对学界特别是广大青年学子当是难得诤言。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与骈文     
“楚辞”具有特殊的句式特点 ,那便是以“兮”字为核心和枢纽的对偶型组构方式。它规定了句子内部和两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基本节奏 ,同时也规定了句子必须以两两相对的偶句形式出现 ,从而使其具备了产生骈偶的基础和条件 ,并将这种骈对基因传给它的嫡子赋体文学。由楚辞到赋、到赋的骈偶化、再到用骈偶的方式作文章、最后在西晋形成骈文 ,汉魏辞赋充当了“楚辞”发展到骈文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