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必良  郑沃林 《东岳论丛》2019,40(10):25-32
基于农地人格化财产特性,结合心理账户理论,重点讨论农户农地转出的决策机理。研究发现:农地产权人格化特征所衍生的农地控制权意识,导致农户的农地流转并非是纯粹的生产要素交易,而是分别表达为以情感为导向和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两大效用目标,进而形成了关系型契约心理账户和市场型契约心理账户。其中,关系型契约心理账户由于情感诉求而降低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损失厌恶感,激励了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市场型契约心理账户由于交易成本而加剧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损失厌恶感,抑制了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研究结论:农地产权特性所决定的心理账户差异,使得农地流转具有不同的交易含义与不同的运行逻辑,由此决定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发育进程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资本是一个从积极心理方向研究如何发掘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的新构念.积极心理学、积极组织行为学、神经系统科学、资本价值论、创造心理学和团体动力等理论为企业心理资本的开发和实践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发展心理资本是加快推进企业将人才的心理资源转化为效益资本的过程.心理资本是驱动企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效用的内源性动力,也是企业追求创新绩效优势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个人投资者心理基础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预期效用理论描述的是理性投资者在风险条件下的决策行为,但在行为金融学者看来,人并不是纯粹的理性人,决策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造成现实个体效用的模糊性,主观概率的模糊性。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决策主要依赖于有限的数据和主观判断和经验规则,而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因而造成系统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时,仅仅以部分代表性的或典型的现象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往往不自觉地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4.
个体心理账户中的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理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集团、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做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经济法则.  相似文献   

5.
发展广西海洋文化产业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同时对深化与东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广西海洋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从消费动机和消费满意度对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推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重视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教育;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创新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东生 《东岳论丛》2011,32(5):105-107
我国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良好趋势。文化消费增长和不断发展,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助推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为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将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文化产业并购重组不断涌现,将出现一批较大规模的文化类企业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产业将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较高。在居民的消费中,教育消费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居民的文化休闲娱乐消费支出也日渐增多.通过对重庆某国有企业职工文化休闲娱乐消费的调查,以期对重庆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政策制定和消费引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众筹模式在吸纳闲散民间资本、推动产品创新、加快品牌推广营销、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考虑众筹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本文引入行为经济学,从筹资人和出资人的互动关系视角,构建众筹投融资决策的参照依赖模型,审视众筹决策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项目众筹的成功概率和回馈效用评价对社会的投融资方式决策有重要影响;当"众筹"是社会的纳什均衡策略时,众筹模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出资人越分散,社会效用水平的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论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探讨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入手,研究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提出挑战,认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判断依赖于代表性原则,可得性原则,锚定调整原则和小数原则;并且提出"前景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提出"心理账户"理论解释金钱的"非替代性";同时认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从19世纪起,就将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确定为生产性的产业工业部类之一.其文化产业理论重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接受)两大类型,可用"文化工业"理论来概括.中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趋势是:对经济和文化理论的整合;多学科交叉运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加重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部类、知识性部类的研究;注重对各产业门类的具体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运用;注重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共同富裕视域下,采用收敛模型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在省级层面的变动特征,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文化消费在省级间的水平差值均在不断缩小。第二,无论是否控制了诸多影响变量的情况下,全国呈现出文化消费低水平地区以更高速度追赶文化消费高水平地区的态势,直至达到稳态。第三,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部地区各省级间文化消费增长率的收敛起到促进作用,对全国范围内文化消费增长率收敛的积极作用还未全面形成。因此,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提升弱势群体数字金融素养、发挥财政政策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52-56
以江西2004—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数据为基础构建效率评价模型,分析文化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规律,表明: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第二、第三产业部门间存在较强关联。江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文化企业单位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部门对经济拉动辐射力较弱等问题,需要构建多维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促进文化产业内部协作、从上下游完善文化产业链,培育繁荣有序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提高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感恩行为养成策略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行为决策理论为基础,从感恩决策的独特视角剖析大学生感恩行为的决策评估系统,深入分析感恩决策法则中的体验效用、决策效用和预期效用,提出了要以体验效用启发大学生"知恩"、以决策效用促进大学生"感恩"、以预期效用引导大学生"施恩"的高校大学生感恩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效益悖反"现象,系指两个相互联系又彼此排斥的事物,分别而论都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但当它们成为一个共体事物的两个部分时,便在行为方式和价值效果方面相互牴牾,彼此限制另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物质和精神生产要素的配置机理,自发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化、原子化和最大化,而精神文化生产却天然地对社会和人民负有坚持真善美、提振精气神的文明教化、情理凝聚和思想升华的使命,两者的行为机制和价值取向多有冲突。它们实际地存在于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市场与文化殿堂、文化消费与文化升华等一系列二元结构中。以经济和文化的高度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我们严肃正视、深刻认识并科学处理资本运行对文化生产、发展形成的效益悖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发展实质上就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从具体路径看,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的内涵和要求,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市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突出打造城市文化体系、项目开发体系等六大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学术会议是一种隐蔽的、体面的文化消费方式,其以文化为载体,团结了学术场域里的精英,在经济资本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资本的整合,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在一定意义上,学术会议虽然不是消费文化,而是文化消费,但其与文化产业又存在交叉关系。表面上看,文化产业以文化为手段,其实质是经济资本。而学术会议也是有回报的,只是这个回报不是直接指向经济回报,除了经济资本,更多的则是对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回报的诉求。要保持学术会议表面上的光鲜与热闹,就必须动静结合,以静为主,潜心学术,靠学者个人的努力加强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危机下内需的扩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运用心理会计理论,对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历史演变过程的考察,论证了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居民心理会计账户结构随公共福利和保障水平的下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并成为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理论同时得到其它经验事实的有力支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政策的效果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历史的新阶段,新政策、新任务、新领域、新问题、新模式层出不穷。文化产业在新阶段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资本市场的遴选机制和制度建设尚不能充分适应文化产业代表性企业的特性需求,制约了资本市场服务文化产业的能力,影响了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此,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以及A股文化上市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报数据,追溯了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以A股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为例,梳理了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政策诉求,回答文化产业如何更好地对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继海 《理论界》2008,(6):168-169
本文在新古典理论范式的现代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模型框架内,从消费者行为假定的外部环境设定和内在主体设定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变增强了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扩大了收入差距.强化了居民的风险预期、理性程度和预防性头脑账户。文章得出结论,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转轨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责任和弱化收入分配,因此,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大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消费中来,这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使然.作为一种审美经济,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经济活动,二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精神生产”、“生产也是消费”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论与观点,对于认识和理解当前纷繁杂乱的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能够为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建构一个具有较大普适性与当代特色的解释框架,进而为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构一个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