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贤文化的地域性、 崇善性、 亲缘性和政治性特质并未随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奠定了其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乡贤文化资源、 赋予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创新乡贤文化宣传载体、 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以及完善新乡贤参与机制等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乡贤文化,进而发挥其在重构乡村文明秩序和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9):6-8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的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也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让农民记得住乡愁,更需要发挥改革开放中农村涌现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这些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3.
李萍 《创新》2022,(5):20-29
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的传承现状为考察对象,对乡村文化振兴路径进行探讨,提出在非遗新乡贤推动下,壮族嘹歌文化在重返乡野的同时获得了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的休闲空间、秩序空间、信息空间、生计空间得以重塑。非遗新乡贤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构建起的乡村文化新空间,既从共时性角度强调村落整体布局的优化,也从历时性角度深化村落社会与历史人文的衔接,充分彰显出承续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成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对话互动的有效媒介。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以非遗新乡贤为实践主体、以乡村为实践平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实践形式的文化空间建构模式,可以成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5.
张洋 《创新》2021,15(4):46-51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提升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品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南宁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文章在调查分析南宁市乡村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经营者自身能力不足、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产品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是制约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南宁市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推进其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敬 《社科纵横》2023,(5):154-16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基因是红色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最鲜亮的文化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概述甘肃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甘肃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重视对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文化与节庆习俗结合起来、将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等,但也存在着创新不足且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云浮乡村可借鉴以下几条解决路径: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运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以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淡化、乡村文化产业模式单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等问题。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从现实问题出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以及推进乡村文化生存空间的保护,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9):9-12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农民本身的文明,其关键是提升农民审美境界和思想道德人格。为此,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沈费伟 《学术交流》2020,(7):146-156
从政策逻辑、实践需求、理论依据与历史维度来看,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需要构建合理的乡村秩序。当前乡村社会整体呈现出萧条的景象,充斥着各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乡村社会秩序的失灵,具体表现为:治理秩序失灵、组织秩序失灵、道德秩序失灵、经济秩序失灵以及法律秩序失灵。乡村秩序从内涵上可以解构为乡村组织建设、乡村规则建制和乡村精神培育,唯有让"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合力并进、在"硬法"与"软法"间保持平衡、在"经济"与"道德"间保持张力,才能重构良善的乡村秩序,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高校助力农业,让教育、科技、消费、企业、电商等在学校的主导下从多个维度与农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助农+"模式.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科技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是产业报国型企业文化 ,它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是有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是在石油生产的实践中产生的企业文化。它是在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石油行业现状的基础上 ,经过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职工的群体意识和油田领导的积极培育、倡导 ,抓典型、树英模而逐渐生成和发育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是学刊》2002,29(2):16-20
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 ,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因为民族国家既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共同体 ,又是一个民族文化共同体。全球化进程在消除了民族国家之间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之后 ,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就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建立一种全球文化 ,才能真正超越各民族文化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颜毅艺 《社会》2003,(10):63
学苑之窗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理论界 一直以来都有的呼声,反复呼吁表明了要做 到这一点的困难。在中国农村研究中,贺雪峰先生一直努力实践这一立场,他的学术随笔《新乡土中国》是他这种努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