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镇检察室”的立体解构与回溯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乡镇)检察室作为一个曾经存在和现实存在的事物,其历史演变路径呈现出明显的"几"字型特征.通过深入解构其发展过程、内在动因、定位依据、职能作用等基本要素,揭示出当前农村法律监督权及其机构建设的缺位、内驱力("省直管县")等现实.在基层检察室恢复性设置之新动态下,制度规范的缺失和以法律监督为本职的作用限定等问题都需要做出相关理论探究与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育人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答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新人","时代新人"思想理论在历史进程中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时代新人,在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使命责任三方面深刻地继承了自马克思以来不同时期关于"新人"的思想理论内容,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文化影响刑罚权限制的理念和方向。促进刑罚权限制的文化主要包括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政治文化、自然法观念的法律文化、个人主义价值观和权利本位观、重视犯罪人的“再法社会化”和尊重规范的刑罚文化。  相似文献   

4.
段钢 《云梦学刊》2011,32(2):23-27
新闻学在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伴随其成长,出现了关于新闻学很多领域的多次论争,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次"新闻商品性"的论争。在第二次论争中,王中提出的"报纸双重性"理论可谓是一颗明珠,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三次论证中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8,(1):60-65
家学渊源回溯性研究对于重新认知胡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内在理路的梳理发现,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等所代表的传统文化阶层自觉或不自觉面向胡适家学渊源进行建构,试图建立汉学与胡适之间的隐性联结。将这种建构放置于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长时段架构中,折射出学术现代化与过度现代化发展的渊源脉络及其渗透、交替、演变的痕迹。家学渊源的释误对于胡适与时代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见证胡适学术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以及时代变迁下的胡适思想的变化与坚守。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现代中学教育以来一直在探讨并试图解决由于升学与就业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但直至今日仍没有很尽人意的解决办法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材的培养和国家的稳定。本文试通过对分科制与选科制的历史反思 ,总结历史经验 ,结合现实提出改革对策 ,为解决我国普通中学所遇到的升学与就业的实际问题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反思文学”因其重大成就而将载入文学史册。新时期文学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着的。对于发展中的一个过去了的文学思潮进行挑剔,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用今天的成就去指责昨天的不足,就象指责一个成年人少年时代的弱小和幼稚。但是,仅仅赞美,容易使人沉醉于它的成长而看不到它的实际高度和应有高度的差距。文学史的任务是忠实地描述文学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真实状况,既不能在历史条件尚不具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过去70周年了,其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海峡两岸和大洋彼岸的华裔学者们都要年复一年地纪念它,需要从对于“五四”的反思来确定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有人把“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五四”学者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乃是为中国传统的“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支配;也有人虽然肯定“五四”提倡科学与民主,却反对“五四”打倒旧道德,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至上主义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还有人批评“五四”强调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民族性,认为“五四”学者由于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是反民族主义的,因而难以提出正确的文化方案。本文试对上述观点作一“反思的反思”,以廓清人们对“五四”学者所作的某些隔膜的椰揄和不合史实的判断,并阐明笔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再造”是 2 0世纪 9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管理思潮 ,它由美国管理学教授迈考尔·哈默 (MichaelHammer)和咨询专家杰姆斯·钱贝 (JamsChampy)首先提出。企业再造理论出笼后 ,曾被世界各国企业广泛接受并迅速应用于管理实践 ,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企业再造的热潮。但是 ,纵观近几年实施再造的企业情况看 ,成功者虽有 ,但更多的企业却收效甚微 ,甚至以失败告终。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企业再造理论的重新思考。一、再造理论的基本含义及原理企业再造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对企业原有作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核算与经济核算制这二个名词,长期以来常常混用,在列宁和斯大林著作的译本中,也是这样。有的把它理解为记账算账,理解为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有的把它理解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管理制度,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罗御论 《理论界》2011,(9):75-77
不少用人单位为降低三期女职工生育成本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不惜违反法律规定辞退三期女职工。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三期女职工可以选择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选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本文对三期女职工的两种法律救济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法律层面完善对三期女职工救济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使得"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五四宪法"以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二者为纲,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相关制宪经验,是一部新型的社会主义宪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五四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四宪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具体说来,这种局限性表现为立宪目标的政治意图过于明显,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 ,是 3.3.3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它指主体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功力 ,是思与行的统一。“反思”问题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前沿性探索 ,正确引导大学进行“反思”,必然取得提高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扫黄”浪涛席卷全国,冲刷着书刊市场上的一切污泥浊水。彻底清除那些“精神毒品”、“文化垃圾”,全国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同时这也集中暴露了出版界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的严重性,大量事实使人触目惊心。现在,当“扫黄”基本告一段落之后,痛定思痛,认真进行一番反思,汲取教训,使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是当前出版界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龙沛 《西域研究》2024,(2):94-107+171-172
在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中,“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关系表现出先合后分的阶段性特征。“希腊化”是帕提亚帝国前期体现出的表层文化,而“伊朗性”是帕提亚人自身文化中始终延续并且逐渐凸显的本体文化。“伊朗性”体现在帕提亚帝国的钱币、图像、铭文、建筑和王权观念等诸多方面。在帕提亚帝国前期,出于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希腊化”与“伊朗性”之间呈现出融合并存的态势。帕提亚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帕提亚两极格局对立形势的到来,帕提亚人逐渐走向去希腊化和全面复兴伊朗文化。从持续时间和文化性质来看,“伊朗性”应是理解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和文明交往特征最重要的维度。帕提亚文化对中古伊朗文明和罗马帝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价值不应被其表面的“希腊化”和“内亚性”特征所遮蔽。  相似文献   

16.
王蕾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36-146
近期读到一本名叫《“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的新书。这本书颇为有趣,开篇便开出一幅让人“知其罪其”有所凭依的联络图,在图中对五种常见的“五四”解释框架各个击破。不过作者的用意并不一味在“破”,五种被称为“八股”的解释框架是用来在“破中立”的标靶。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支薪制与分享制的比较研究汪涛职业经理和劳动者领取固定工资,而资本所有者则占有全部剩余,这种由支薪经理管理的企业称为支薪制公司。直到本世纪50、60年代,支薪制一直被看作是现代企业的标准甚至是唯一形式。以高度分散的股权为特征的股份公司从产权的角...  相似文献   

18.
企业在实行“独立核算,国家收税,自负盈亏”以后,其权力的变化属于什么性质?这种变化的结果如何?这些问题都应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下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越位的人道主义:“五四”启蒙残缺性的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明 《文史哲》2002,6(5):12-18
人道主义的博爱信念曾经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但他们又不同程度地将这个舶来的思潮与中国传统的仁道、民本理念相比附 ,于是 2 0世纪尤其是“五四”时期便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故” :从民本主义到人道主义再到社会主义 ,我们的“事故”之所以多发 ,主要原因还在那个糊里糊涂的“爱”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从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到熊彼特的“趋同论”;从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到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从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到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西方学者先后掀起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究其缘由,科技革命与全球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西方学者倡导的“普世价值”削弱了人们的意识形态观念,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兴衰则成为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兴起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