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乌托邦》、《太阳城》是镶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对后世的社会主义思想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创造的共产主义体系成为以后各个时代的许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原型.诚然他们不可避免地带有种种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和阶级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两个遥隔了几个世纪的思想家求全责备.时至今日,仍有众  相似文献   

2.
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在《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简称《乌托邦》)首次提出了“乌托邦”(utopia)概念。此后,这一概念广泛地出现于各种对现实社会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设计的文献中,尤其是大量出现于社会主义的文献中。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2年)中明确宣告社会主义运动中乌托邦思潮的终结。然而进入20世纪,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分化,乌托邦的思想以各种形态在社会主义研究中得到了复活和更新。其…  相似文献   

3.
《大同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性表述,即关于理想社会的描述,在中国思想史上,足称事关制度设计破天荒的系统性创设。惟有将《大同书》的研究置于正统乌托邦思想史的框架中,始能把握《大同书》的意义及其与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从1516年出版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有科学因素,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所以值得纪念。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可分为四大阶段,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扩展。当今学习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有五方面现实意义:会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心、信念和信仰;要吸取空想社会主义中的科学成分;不要重犯空想的错误;要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做表率。  相似文献   

5.
胡勤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43-49
将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南船星系列》第二部《异族婚姻》置于乌托邦传统中进行解读,发现她笔下的三区王国是一个女性与男性共享的乌托邦社会,这个社会既不同于男性的乌托邦社会,也与女性主义者的乌托邦有明显的界线.她从三个方面改写了乌托邦传统:女性在乌托邦社会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力;军队、权力、"正义"等男性所崇尚的理念全部遭到放逐;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是思想者、反叛者.但是她通过女王艾伊思的遭遇揭示了乌托邦社会存在的弊端如对思想、情感等的钳制,对异己分子的排斥和打压.她认为只有打破封闭的文化,实现文化互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社会主义社会正在生气勃勃地前进,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历史:社会主义社会史.社会主义思想的问世比社会主义社会早得多.十六世纪初,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始.四百多年来,社会主义思想家们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几乎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对社会主义作了探索,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场空前伟大的思想革命.社会主义思想史就是社会主义思想家们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一部以民众武装反叛、暴力对抗官府为主要叙述內容的小说。作为市场化的通俗文艺作品,《水浒传》的接受主体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水浒传》的广泛流播,折射出下层民众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即希冀快意恩仇、能够酣畅淋漓地满足物质一肉体欲望,对团结互助、充满友爱之情的理想人际关系的追求,和对保障人身安全与安居乐业的理想秩序的向往。考察这部小说及其传播表现的社会理想,是探索中国“小传统”文化中社会思想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把握民间社会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乌托邦”一词,是在十六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著《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之后,才逐渐流行并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意为“乌有之乡”。但就世界范围而言,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应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孔子提出大同思想之后就诞生了。 思想意识是现实社会的产物。孔子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奴隶剥开始瓦解、封建制尚未确立的大转型时期,子杀父,臣杀君,兄弟相战,权臣僭越,列国兼并,战争连年。面对这一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曾周  相似文献   

9.
《美丽新世界》和《乌托邦》这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作为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它们的思想都曾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人的想法。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概念的对立:科技与宗教、科技发展与人类个性发展、人性的毁灭和人性的张扬。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明白: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科技进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给徐的创作贴上浪漫奇幻的标签,拘囿了对徐作品的阐释向度,进而影响了对“孤岛”时期徐创作的价值判断和文学史定位。实际上,《荒谬的英法海峡》既构设了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又不断解构这个乌托邦,揭示了乌托邦与殖民的连带关系,形成了对“殖民乌托邦”的深刻透视。叙述中难以妥帖安置的裂隙矛盾和逸出的观念情感,引导我们把小说的故事视为上海“孤岛”的隐喻。无论是空间围困、观念悖论,还是人物组合、爱情关系,在隐喻中都实现了意义指涉的迁移。揭开乌托邦和浪漫爱情叙事的乔装外表,才能发掘小说中的上海“孤岛”体验和战时国家情怀的潜在表意。徐创作对潜文本的精心构设,为我们研究孤岛文学乃至半殖地写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乌托邦文学创作的主题经历了从古典反乌托邦小说的理想瞩望、近代乌托邦文学的未来社会方案设计到20世纪反乌托邦小说对现代性方案的反思和批判三个阶段。反乌托邦小说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科技与政治领域严重弊害的深切反思和对未来社会恐怖图景的绝望与反叛。这种绝望与反叛并非对现代性价值理想以及"进步"观念的全然否定,而是以一种"反方案"的方式表达着作家们对未来的筹划,是人们热切期盼健全、合理的未来社会的乌托邦情结的另类形象表达。  相似文献   

13.
钟祥财 《社会科学》2007,1(10):105-114
在历史上,中西文化对和谐有相似的理解,这表明人类构建理想社会具有共同的认识起点。但后来在理想社会的模式设计和实现途径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又偏离了和谐的原有之义,并在社会实践中遭到破产。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对中西和谐社会思想之异同作一比较分析,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2015,(2):331
日前,《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域外汉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流传到域外的中国刊刻的典籍,二是由域外国家刊刻的中国典籍,三是域外作家用汉字书写和创作的文史哲著述和作品。本次会议所发布的《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即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第二个方面,正如书名所显示的,是古代朝鲜时期所刊刻的有关中国小说珍稀版本的影印出版。全书共分九大册,收入中国小说十种。此书由上海师范大学孙逊教授、韩国鲜文大学朴在渊教授和北京大学潘建国教授联合主编。丛刊除搜罗了有关小说的珍稀版本加以影印  相似文献   

16.
翦伯赞的《红楼梦》研究是以1954年对胡适思想的第二次批判和这一时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为学术背景的,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由考察18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入手,着重强调小说中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新的市民阶层的要求.他与他所批判的胡适的红学研究都是借助于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是不同于胡适的“考证”红学对小说主题做出的只是一部家史的概括,他认为《红楼梦》是18世纪上丰期中国历史的缩影;虽与李希凡、邓拓等为红学界同归入持“市民说”学者之列,然而不同于后者以《红楼梦》中的阶级批判性以及市民思想的体现为中心的有的放矢似的论述,翦伯赞把“阶级斗争”纳入到对社会形态的整体考察之中,相比较而言他在《红楼梦》研究中对于唯物史观的运用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7.
村庄乌托邦是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所,这是作家表达自己理想的一种方式。通过村庄乌托邦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江的创作。本文以《饲育》为文本具体分析作家的村庄乌托邦,进而探讨作家的思想、美学倾向。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是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史上最早的两颗明珠,而约翰·凡勒丁·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是继武的第三颗明珠则鲜为人知。不论就写作时间、继承关系还是历史成就而言,《基督城》属于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所有道教典籍中政治性最强的一部著作。此书打的是宗教的幌子,而谈的却大部分是治国之道。对《太平经》的政治思想应当怎样评价,解放以来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说它是“农民革命的纲领”,有的说它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个问题看来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对道教史、思想史、农民革命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卿希泰同志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试论<太平经>的乌托邦思想》一文,认为《太平经》提出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财产公有,人人劳动,权利均等,互助互爱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理想,是鼓舞着农民大起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20.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井人物即平民百姓作为小说的主角,则又有别于以前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魔鬼怪、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长篇说部而开我国古代写实小说的风气之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的开创者。人情小说可以说就是现代小说,它的前面不必附加任何形容词。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将近二百年的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上,除了以上两者外,再没有第三者在思想和艺术上足以和《醒世姻缘传》相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