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处理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医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同志把商品经济与医德根本对立起来,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就无法搞好医德建设,要加强医德建设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德在内的上层建筑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它。医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医德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当然应该受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它们并不构成相互对立的关系。另外,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受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时代在发展,道德必然被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后五四时代",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思潮从各自角度对"五四意义"进行了解读和诠释,从而形成不同的"五四话语"诠释系统。激进主义从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出发,着重于从政治、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革命范式与政治框架去解读和诠释"五四意义",建构了突出政治意义的五四革命话语诠释系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革命范式"、"政治范式"开始向"发展范式"、"现代化范式"过渡;自由主义建构了凸显文化变革、突出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诠释系统,表现为褒新文化运动贬学生运动,把文化运动向政治运动的发展视为"干扰"、"救亡压倒启蒙";保守主义赞成文化运动的路径但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反传统主义,其经历了从接纳民主、科学"新外王"的"返本开新"到五四"文化断裂"的话语诠释系统转变。三大思潮对五四启蒙的不同程度认同以及对"五四意义"的多向诠释,进一步凸显了五四精神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管子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均地分力、县乡、相地衰征、作内政而寄军令、以粟为本、盐铁专营、有市、铸币、置法"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打破了奴隶制社会的体制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全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但为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体制范型基础,而且时至今日其治国理念和实践探索仍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学诗 《社科纵横》2008,23(11):119-120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本源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新情况,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反对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又反对了历史观上的形而上学,从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为详尽的阐述",这是恩格斯伟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5.
宋喜坤  张丽娟 《学术交流》2012,(12):192-196
发生在1946年的东北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新启蒙运动,是五四启蒙、30年代新启蒙、延安革命启蒙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是对五四启蒙的隔代回返后的继承。哈尔滨《文化报》倡导的新启蒙实践作为东北新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表现为五四启蒙,在思想上表现为民族的思想和鲁迅精神的双核心,在哲学上表现为内外双线的双轨道启蒙。在这种文化、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文化报》新启蒙实践以其合理的方式解决了"启蒙"和"救亡"之间的历史冲突。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以来,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拨乱反正,理论界开展了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问题的讨论。焦点集中在意识对物质、理论对实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意识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0):48-51
马克思恩格斯从"虚假意识"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作了基本界定。无论是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还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性是意识形态最基本的属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不仅体现为实践是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更体现为作用于实践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诉求,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最终表现为诉诸实践的效力。从实践性上把握意识形态的两重内涵,可以看出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和遮蔽,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实质上就是对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生产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建构在以总体性为特征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的。不从总体性出发,就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仅仅理解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看到生产的总体性、丰富性和全面性。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无疑是建立在对生产总体性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只有在人类历史性实践活动的总体中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所得出来的"总体结果"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世界历史的进程,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将一步一步地带来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把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称为人类的史前时期。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类的解放包括三个部分:劳动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前二者指的是消除经济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即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后者意味着人的多方面需求和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激烈、巨大的转型,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个伟大转轨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波涌浪激,集汇成内容驳杂,色彩斑斓的宏伟大潮,展现出汹涌澎湃的多元奇观。在五四运动70周年的前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以下简称《思潮》、(刘云久主编,徐世杰、伊胜利、史也夫副主编)一书已经问世。首先《思潮》通过对学术界老问题的反刍和对新问题的深思,深入考察五四运动,较为公允,客观地展示出五四时期百家杂陈和争鸣的画卷。该书作者并没有罗列历史现象、堆垒史料,而力图从纷繁的社会思潮中理出清晰的线条来。它主要评价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即反封建启蒙思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胡适的实用主义、研究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杨洪冰 《唐都学刊》2002,18(2):117-119
古代乐论里 ,乐是载道的工具 ,认为先王制礼乐是为了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的。音乐的本质是对人的心灵的拓展与解放 ,而且 ,只有在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下 ,真正美妙的音乐才会产生。音乐的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健全的精神气魄的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由此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后又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吹响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号角。小平同志抓住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根本,领导我们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学习邓小平解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赵立  史云谋 《学术交流》2002,(4):114-116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综观人类历史说明,思维活跃、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蒋玉 《创新》2008,2(4)
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是南宁市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通过对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吸收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提出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思路:首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整个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其次,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推进南宁市贸易、金融的国际化;最后,需要强化国际化意识,明确南宁市国际化的运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对人类未来的期待与一般哲学家不同,它不仅具有理论的逻辑合理性,同时也有方案的现实操作性.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经常出现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及旧哲学的激烈批评.但就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客观养成条件和文化背景来说,西方文化传统中理想的方面和信仰的方面却不可能不在马克思的思想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思想家本人并不必然完全自觉.古希腊鸟托邦理想、基督教传统、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的异化思想)等,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十六大将党的思想路线完整地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求真务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雄辩地证明:这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运用和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P. J. Cain and A. G. Hopkins, British Imperialism: Innovation and Expansion, 1688–1914 (1993), xiv + 490; British Imperialism: Crisis and Deconstruction, 1914–1990 (1993), xiii + 326 (Longman, London, £17.99 and £3.99).

W. D. Rubinstein, Capitalism, Culture, and Decline in Britain, 1750–1990 (1993), viii + 182 (Routledge, London, £25.00).

Stanley Chapman, Merchant Enterprise in Britain: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World War I (1992), xvi + 33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40.0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