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服哲学的知识化与智慧的遗忘,是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克服智慧的遗志,同时意味着走向具体的存在.作为存在的理论,形而上学既致力于回归存在的统一,又联结了智慧之思的不同向度,从而在双重意义上体现了哲学的以上品格.从存在与价值关系的辨析,到自由之境的诠释,存在本身展示了其多重维度和意蕴,世界之"在"不断呈现了与人之"在"的内在关联.与认识、审美、道德的本体论之维的敞开相应,真、善、美的统一获得了形而上的根据,而存在本身的具体性、真实性则不断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论个体——个体,个人与自由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体论的论域中,个体首先呈现为物。然而,物的追问往往难以离开对人的沉思。在人的存在之域,个体以个人为具体的形态。个人既表现为身与心的统一,又展开为时间中的绵延同一,后者不仅涉及形(物理与生理)、神(心理与意识),而且以德性与人格的延续性、连续性为内容。作为具体的存在,个人具有独特的品格,这种独特性既呈现为本体论上的一次性、不可重复性,也表现为价值论上的不可替代性。个人的发展以自由个性为指向,后者同时从价值与历史向度上具体展示了个体的存在意义。以扬弃人的依赖性与物的依赖性为前提,自由的个性既体现了人的目的性规定,又构成了衡量社会演进的现实尺度,个体存在的意义则由此获得了深广的价值内涵与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人学。这是因为在现象学意义上哲学既创造世界又创造人类,即在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双重认知条件下的解释学循环。哲学创造人的类本质,完成人类种系的本体论承诺。而创造的重任不折不扣地落在了个体人的肩上,即少数个体人的智慧基因的变异,并且在进化论的规则下变成整体性的表现性特征。但是,个体人的生产却必须由伦理化的政治学承担。于是,哲学与政治学就产生一种奇异的循环。这正是世界和宇宙发展和进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智慧     
有一篇文章题为《论哲学是智慧之学》(报刊复印资料1996.9),提出“哲学是智慧之学”的命题,说哲学能增长智慧,通俗的说法就是能使人聪明。笔者以为,关于哲学具有智慧功能的思想在更大的范围内也存在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所闻述的,哲学的学习能增进人的智力,使人掌握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可以称为直接智慧,智力层次的智慧;第二层次,哲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而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最聪明的人。这可以称为间接智慧,世界观层次的智慧;在《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中也提到了;第三个层次,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几乎是万能的。一切理论中的、实践中的问题都能在哲学中找到答案,这是宏观智慧,社会层次的智慧。这些关于哲学智慧的思想,赋予哲学很高的地位,无限的用途。本文就这样一些思  相似文献   

5.
何为意义——论意义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源于成己与成物过程。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为具体的历史内容,成己与成物首先涉及对世界与人自身的理解。无论是成就自我(成己),抑或成就世界(成物),都以把握真实的存在为前提。从知其实然的层面看,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被理解或具有可理解性。成就自我(成己)与成就世界(成物)不仅表现为对实然的把握,而且也展开为一个按人的目的和理想变革世界、变革自我的过程。以目的为关注之点,存在的意义也相应地呈现价值的内涵:从成己与成物的目的性之维看,有意义就在于有价值。以理解之维与价值之维为具体内容,意义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理解这一层面,意义首先与广义符号相联系,并以符号的涵义为其存在形态,而理性原理或理由律则为意义的生成提供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根据;在价值的层面,意义则内在于人化的存在之中,并以观念形态的意义世界和现实形态的意义世界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意义的以上二重内涵在实践的历史展开中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6.
人类得到的自由愈多,他也就在更多地追寻自由;人类在一些领域的自由与他在另一些领域的不自由往往是同步的.这一二律背反说明,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实现是一个无穷递进、上升的过程,哲学必须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追寻人类所盼望的更高层次的自由.人类当代所盼望的自由究竟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就是心理本体论自由.这里就它的理论内容、逻辑依据及其现实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一)心理本体论自由即人类实现其终极关切的自由.人类终极关切的自由是确认个体存在的自由,是超越个体有限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对世界或存在性质的判定形成了哲学上的本体论 ,因此任一哲学都有自己的本体论。马克思从本体之本质的含义出发 ,建立了实践本体论 ,即认为实践是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改变及其意义的展示都依赖于人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实践思维方式 ,即人们在判断任一问题时 ,都习惯而自然地以是否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应当关注个性之"在"(本质),个性的生成和个人的生成是同一过程,都经历了从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再到自由的存在的历史过程。个性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自在个性、自为个性和自由个性。个性价值是指个性对人的效用性,它存在于个性与人的关系中。个性价值本体的根据是人的有效实践,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个性价值的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从感性、对象性、活动性三个内在相关的层面出发,解除了近代哲学强加在实践之上的概念强制,使其呈现为现实生活中的能够为人的经验确认的生成性存在;此种存在构成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的本体论境遇,它凸显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即一种相互生成的历史性的“共在”;如此,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人、自然以及由人与自然之相互生成而造成的历史的全新解读,呈现了它们本然的存在特性。  相似文献   

10.
杨国荣 《文史哲》2006,(5):125-135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化为人的具体存在,人的存在境域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面向对象、敞开世界的本体论前提。以如何得道为指向,《庄子》一方面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之说,由此强调了解构、消除、净化既成精神世界对于把握道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以神遇”的直觉方式。对《庄子》而言,以道为内容的“真知”不同于经验层面的知识:经验之知所指向的是外部对象,“真知”则旨在提升人自身的存在形态(广义的成人),后者蕴含着认识与涵养、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的交融。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科书把马克思视域中的时间仅仅理解为“自然时间”,这是对马克思时间理论的重大误解,从而窒息了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革命意义。实际上,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存在着三重视域:一、哲学视域中的生成性时间,这是马克思历史性存在的本质规定;二、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物化劳动时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同质性的本质内涵;三、人学视域中的自由时间,这是自由的本体论基础。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整的理解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立志为历代儒者极端重视与不厌申言而在儒学中成为一种学说与传统。基于内涵的深入考察,儒家立志具有“‘心’之‘道’而成‘德’”的内在逻辑,统摄儒家至为重要的“心”、“道”、“德”三概念,同时构成儒学的基本逻辑。通过一种现象还原的方法诠释“心—道—德”三位一体的儒家立志,“心”、“道”、“德”三要素分别指对特殊的个体、普遍的群体、自由的人类,立志即是一个将自然个体道德化为德性主体、将自然群体伦理化为德性共体而实现个体与类双重解放的自由化过程,作为对人之个体—群体二重性存在的德性安顿体现出鲜明的伦理特征。在伦理与道德互文的意义上,儒家立志彰显出以“精神”、“自由”、“人本”、“尽心”为特征的伦理世界观与道德方法论,辩证地把握了人之意义与虚无(有与无)、精神与物质(灵与肉)、共体与个体(大与小)三对二重性存在本质,对于克服精神世界之虚无主义、生活世界之物质主义、伦理世界之原子主义的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体论不只是哲学的具体论题或论域 ,它首先是哲学的本性 ,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或自觉澄明。在哲学的演变中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本体论范式 :其一是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本体论范式 ;其二是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迄今为止最自觉地体现人的自由和超越本性的哲学 ,是人之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显现。他的哲学通过对现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在超越以过去为定向的、还原式的、决定论的传统本体论范式和确立以未来为定向的、开放式的、生成论的本体论范式的哲学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代表着哲学的形上本性。在一定意义上 ,本体论就是哲学本身 ,或者说 ,任何一种哲学都带有本体论维度。另一方面 ,从人的存在角度看 ,人在其活动中不断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在超越现有而指向无限。这是人存在的根本。哲学作为人之存在的理论表达 ,其本体论理论正是人之存在所求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国桥 《人文杂志》2008,2(2):118-127
康德学说的非理性意蕴,一方面是别人的说明与揭示,另一方面是康德自己的意识与交代.揭开康德学说非理性的神秘面纱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指明理论理性对自由、情感认识的限度,从而为非理性的行进道路扫清障碍;二是澄清想象力对批判哲学体系的设计师建构功能,在突显想象力无意识意味的同时,进而言明体系漏洞的不可避免;三则论证康德学说实是痛苦智慧的结晶,并指出痛苦对人生命的奠基作用是康德的重要主张,痛苦的本体论意义是康德学说非理性面相的最后生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自由的追求既涉及对象世界,也关联着人自身。就后者而言,自由既有其本体论的意义,又包含价值论的内涵。以“必需”和“外在目的”的扬弃为前提,人向自身的回归与人的自我实现、潜能的全面发展与人格之境的提升赋予自由的历程以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美·自由·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3,23(1):51-56
美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表现为价值的形态;审美过程也相应地既折射了存在的规定,又同时表征着人与存在的关系。在审美的方式把握存在的同时,人自身之“在”的自由表质也以不同方式得到了展示和确证;作为价值形态,美与真、善相互关联,后者同时从审美之维彰显了存在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学界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由伦理学、自由神学三个维度对其自由哲学展开了多重考察。然而,斯宾诺莎的自由哲学在这三个层次上都表现出了一种严重的分裂和不连贯性,无论是政治哲学的、伦理学的还是神学的考察都陷入了"神秘主义"与"激进主义"的二难困境。"摇摆"(vacillate)于这种二难困境中似乎是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一个吊诡,但仍然可以从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强烈"二元论"倾向中得到解释。自由哲学的分裂在根本上是一个本体论问题,斯宾诺莎的最终解答是为"理性人的联合体"提供一种超越于分散大众(masses)的本体论地位。"理性人"概念反思的是中世纪拥有灵魂独立性的个体,是对早期现代主体性的一种描述和预示,合理看待这一概念的哲学史意义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对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理解应该在现代性的知识学、价值学、本体论三个层面中全面地审视.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之知识学层面表现在学科独立论、审美自律论、美育自律论等;价值学层面表现在美育他律论、"审美功利主义"等;本体论层面可概述为:主张优秀的审美艺术之境就是一种对生存欲望与意志的超越之后所达到的悲剧之境,以悲剧审美、艺术为个体生命意义、价值的终极之源,以审美之悲剧化人生境界为本真人生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