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锦生 《学术交流》2006,(10):120-123
消费需求是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的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具有典型的内陆型经济特征的国家更为显著。加强消费预警研究,掌握消费需求的发展规律,编制消费景气指数,建立科学的消费预警机制,对于准确判断社会消费的变化趋势,引导企业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有效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西安市农村经济现状显示,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落后的农村流通体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消费潜力的发挥,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只有改善农村流通,挖掘消费潜力,加速实现农村消费,才能让农村消费真正成为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出现重要转机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由回落转向回升.但目前经济回升尚不属经济自发增长能力增强的表现,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政策效应.能否使我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轨道,关键在于消费需求拉动力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牟焕森  肖雪  宁连举 《探求》2013,(1):51-56
作为一种新文化和新经济,协同消费呈现开放性、社区感、合作精神等新特点,这些特点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商业模式,呼唤着新型经济模式理论的出现。协同消费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分析协同消费的特点,通过比较法将其与传统消费做比较,分析协同消费商业模式创新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变化,论证协同消费更加契合消费生态系统的结构变迁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诉求,有效拓展新的商业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事业与商业发展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5.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长期以来投资和出口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形式的转变,扩大内需成为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文章依据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关于生产必然经历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化,进而带动消费的转化理论,针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发展中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扩大居民消费的有效措施,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绝不能脱离金融支持。防范风险型储蓄过快增长、信贷消费条件过于苛刻、流动性约束及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从金融视角出发,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加快新农村金融支持,调整金融结构政策,加大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及完善金融环境和法制建设等是有效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消费活动由消费主体的需要和客观自然对象两个环节构成.消费活动包括两个基本原则:自然生命原则和精神原则.当代消费异化的实质是对消费原则的背离.由此产生了违背个体生命的消费异化、危及后代人生存的消费异化、符号消费的消费异化和作为经济增长手段的消费异化.只有遵从消费活动的两个根本原则,消费伦理或伦理的消费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收入与消费密切相关,消费调控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内外需求不均衡发展,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房价上涨过快、社会保障不完善抑制居民消费行为。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发展,应当加大货币政策在消费调控中的作用,发展和完善信贷消费,完善促进消费增长的税收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过度依赖出口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国际贸易环境逐渐恶化的冲击;要使我国经济继续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必须依靠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特别是要拉动农村居民和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而由于我国存在显著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农村居民在实际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水平上都显著落后于城镇居民,这些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为农村居民创造平等的经济和社会保障环境,是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最根本措施.此外,我国目前对于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水平相对较高,国家应通过调整个税起征点等措施降低对于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增强其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思路:基于体育消费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消费是消费者对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过程.扩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是拉动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体育消费通过"产业体育"、"健康体育"、"和谐体育"、"休闲体育"和"身份体育"等五个方面直接带动农村消费的增加.目前,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体育差别;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使体育消费受限;农村体育设施短缺使体育消费环境不佳;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下导致健身活动参与意识薄弱;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困难.为促进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继续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体育复合型消费,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优化农村体育环境,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透视"新贫族"的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芳 《社会》2002,(10):36-37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作了一次调查 ,此次调查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成都、青岛、哈尔滨8个城市 ,以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6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00份。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26岁至35岁这个领导市场新潮流的群体中 ,相当一部分人是都市里的“新贫族”。他们拥有最现代化的消费品 ,常常和朋友光顾高消费的休闲场所 ,但他们手头能拿出来的钱还不如那些靠紧巴巴的收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多。社会学家给这个新兴消费群体起名为“新贫族”。“新贫族”产生的背景“新贫族”是我国近年来在“扩大内需 ,拉动消费…  相似文献   

12.
张敦福 《社会》2006,26(2):159-174
依据对日常消费实践的经验和观察,作者从消费者的视角论证: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实践正在快速地奔向“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虚无之物”是瑞泽尔(<')=(7)建构的一个理想类型概念,在使用这个框架之前,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传统和中国经验稍加修改。中国社会消费实践>" 年来的剧变被阐释为消费革命、第二次解放和人们的选择自由。不过,作者认为,变革的社会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中国不仅会丧失曾经拥有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而且生活的意义和情趣正在遭到侵蚀和损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关于"消费社会"多有论述.人们认为,消费社会是生产社会的延续,西方社会已经步入了与传统社会明显差异的消费社会,高度物化、大众消费、个性化消费、消费者主权以及妇女的主导地位等等是其特征.同时,消费与生产的矛盾、生态危机、价值观念以及消费主义全球化等严峻的问题仍是西方社会的困惑之处,"消费社会"的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耿香玲 《学术交流》2007,(6):124-127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受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可持续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对生产目标、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在资源产权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制度、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方面存在缺失,我国实施可持续消费面临着企业生产目标与消费目标不一致、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不匹配,资源回收产业与可持续消费不适应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成为可持续消费的制度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包括将资源和环境成本内化的价格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激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个性化、 多样化消费的流行,凸显了美感消费的重要性.美学正作为一种关键的驱动要素,渗透到当前产品制造和消费的各个领域.界定美感消费的内涵,探讨美感消费的历史演变与流行的现实基础,发现美感消费呈现出个性化、 体验性、 虚拟性与乌托邦幻想相融合的特点.以"崇文门新世界百货的周年庆购物狂欢节"为例,分析商家打造商品的欲望维度、 制造叙事性结构的过程,对美感消费的生成机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时尚化消费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8,24(6):120-122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看,时尚杂志所谓的"时尚",是对物品消费时尚的表现与张扬,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消费时尚.时尚杂志的读者定位是白领阶层.最初,"白领阶层"是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与话语而出现的.时尚杂志传播的内容是消费时尚.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和标本的随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画报》2012,(10):5
据报道,国税总局官员近日在公开场台透露,成品油消费税将在征收环节改革,或将试点在加油站对消费者征收成品油消费税,即由向企业征收改为向居民个人征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来研究经济差距对个体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由于消费价值观的结构维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从消费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两个层面进行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消费水平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和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经济差距对于一些深受文化价值观影响并带有成长习得性特征的消费形态因素无法在短期内产生明显影响,但对于一些新近养成的消费形态因素已经产生明显影响;经济差距虽然尚未显著影响到大学生深层次文化价值观取向的转变,但是也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