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本类型在选本格局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与某一体裁在当时社会语境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就当代文学而言,诗歌选本和小说选本之间地位的演变,所涉及的主要有以下命题:"普及"和"提高"的辩证关系、选本的功能变迁,及其背后文学主体构成上的变化。选本编纂以"选"的方式自觉运用文学体裁或类型分类原则,既强化了文学的现代性特征,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文学观念和对文学的评价与看法。  相似文献   

2.
黄书泉 《江淮论坛》2004,(5):100-106
"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和现代性文学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形态.在中国,则是以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大自然小说为雏形.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八十年代以"自然、土地与人"为题材、主题的"寻根小说"只能被视为准大自然小说.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脱胎于儿童小说.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的演变、转换,其内在机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传统儿童文学观向现代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大自然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领域,显示了新的小说美学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可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建立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作为八九十年代文学的重镇,它本身就是一部蕴含丰富的跨世纪文化启示录,曾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履,日益鲜明地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而作为与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精神连接的特殊文类,它的立足民族"根"性的创化,又可对现代性偏至即"现代性等于西方性"起到一定的调节纠偏作用.本文主要就历史题材小说思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轨迹作一探讨,力图通过这方面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为历史题材小说在新世纪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文学选本的编纂出版与彼时文学的一体化进程之间是一个同构并进的关系,这是一种激进的现代性逻辑下文学出版的独特景观,与社会语境之间关系密切。其具体表现在选本出版的阶段性特征,及其编纂过程中选家的认定及其位置变迁、导言(或前言)写作的意识形态呈现、作家与作品的选择及其编排、选本格局的建构与巩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代,美英出版了一批收录中国"十七年文学"的选本,编者或为地道的西方人,或为华裔学者,或为两种族裔人合作编辑。有的选本试图以作品呈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具有以"选"代"史"的特点;有的从、主题角度编选作品,力图以选本展示新中国社会状况;有的则注重从新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编选作品。有的选本中渗透着编者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观念;有的选本则因编者态度较为冷静,重视审美维度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中国文学的实绩。这些选本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趣味,它们是研究那个年代西方文化取向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代作家欧阳子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现代性 ,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主旨和叙事艺术方面。其小说主题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和文学在视角和价值趋向上多有重合之处。她坚持文学的独立性 ,在小说的叙事视点、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出现的"百花文学"中,一批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触及到了"情爱"这一建国初期创作题材的禁区,并承接了"五四"时期同类题材小说的人性主题.在政治语境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这些小说透过文本叙事的裂缝传递出一种真实的个人性的东西,并隐隐夹杂着知识分子渴望建构独立人格的微弱呼声.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40—70年代,还是80年代至今,对赵树理小说评价的差异主要源自于对文学现代性的不同理解。赵树理小说反映出的现代性问题并不单是五四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也不单是毛泽东《讲话》影响下的解放区文学、50—60年代当代文学现代性中的问题,而应是中国小说现代转变中的现代性问题。赵树理小说是在对中国小说艺术传统资源的现代择取和转化中,在对五四启蒙价值的继承和在对农民现实生存问题的关注、对乡村本位价值立场的坚守中,实现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晚清狭邪小说尽管饱受诟病,却成功扮演了中国都市文学始作俑者。其一,晚清狭邪小说有着鲜明的都市性主题和表征;其二,晚清狭邪小说整体上建构了完整的都市形象体系,展现了人与城、私人性与公共性、性别与政治等深层现代关系;其三,晚清狭邪小说充满浓郁的现代性隐忧情绪和批判意识,这种情绪和意识一直贯穿在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中。因此,可以说,晚清狭邪小说开启了中国现代都市想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莫言小说创作与"十七年文学"范式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17年间的"红色经典"对莫言创作思想的形成、创作风格的确立,甚至创作题材的选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言批判性地接受了"红色经典"的影响,他以民间立场把"十七年文学"中被忽略甚至被否定的人物写进了现代中国的变迁史,从而写出了某种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写出了不同于"红色经典"史诗品格的另一种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陈绪石 《兰州学刊》2008,(8):184-187
促使张爱玲的现代性转向日常的因素有:上海的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日伪文艺环境、独特的女性意识、中国文学传统等,另外,战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宽容的现代意识与世俗化生活原则的制约下,张爱玲完成了对文学现代性的建构。张爱玲的文学现代性是一种怀疑文明的中国式的世俗现代性,具有媚俗倾向;是一种基于宽容的现代意识但最终又有一定传统意味的反现代性;是一种与五四有一定关联但主要体现上海市民精神的文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陈晓明 《文史哲》2021,(5):5-20+165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历经现代社会剧变和文学变革,中国文学传统始终在赓续革新。从古典时代到现代,可以梳理出两个基本传统:其一是"抒情传统";其二是"史传传统"。从古典时代的四大名著起,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进入现代,小说更是构成了文学的主导形式,"史传传统"也以现实主义之名占据美学规范地位。20世纪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变革始终为激进现代性所支配,直至1990年代,传统文化才获得正面肯定,而文学充当了先知先觉的角色。1990年代以后,乡土中国叙事以其内隐的"史传传统"为中国文学创建出一批重要作品,也有一批作家走向成熟,中国文学做出了非同凡响的伟业。在这一意义上来说,传统延续至今,富有活力的当代文学证明了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传统与当代以隐显的两种方式推动中国文学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立新 《理论界》2006,1(6):193-194
西方传奇的复仇主题与中国小说的复仇主题,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中国复仇文学中不乏一种颇具“反讽”意味的表现倾向,西方复仇文学对这种故事有时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误读”,甚至因此而进行一种“再创作”。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现代性是文学现代性重要的可感存在。媒体,作为一个较为具体的视窗,由此可观览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图景。中国现代文体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物化的条件,而且由于媒体生态关联性的影响,使得基于媒体的文体在形态与精神等方面,生成了异于过往的诸多质性。媒体对于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意义颇多。通过媒体这一视角,解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无疑是研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丁晓原 《江海学刊》2006,(1):198-202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现代性是文学现代性重要的可感存在。媒体,作为一个较为具体的视窗,由此可观览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图景。中国现代文体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物化的条件,而且由于媒体生态关联性的影响,使得基于媒体的文体在形态与精神等方面,生成了异于过往的诸多质性。媒体对于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意义颇多。通过媒体这一视角,解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无疑是研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现代性是文学现代性重要的可感存在。媒体,作为一个较为具体的视窗,由此可观览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图景。中国现代文体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物化的条件,而且由于媒体生态关联性的影响,使得基于媒体的文体在形态与精神等方面,生成了异于过往的诸多质性。媒体对于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意义颇多。通过媒体这一视角,解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无疑是研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光芒 《江海学刊》2006,(1):202-206
现代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里并且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演进着。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差不多已成为时髦而老调的话题,其缺失之一在于研究的空泛无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型态转化为现代型态,或者说中国文学现代文体的发生,原本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现代性是文学现代性重要的可感存在。媒体,作为一个较为具体的视窗,由此可观览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图景。中国现代文体的发生不仅提供了物化的条件,而且由于媒体生态关联性的影响,使得基于媒体的文体在形态与精神等方面,生成了异于过往的诸多质性。媒体对于中国现代文体发生的意义颇多。通过媒体这一视角,解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无疑是研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功用观的"不用之用"是体现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进程的一个关键概念,是现代审美主义文学的典型话语,因而也是考察20世纪最初30多年间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进程的重要线索.在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审美主义是现代占主流地位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念的反对派,相对于后者来说,它是一种制约和平衡的力量.对"不用之用"的强调,标志着现代美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确立,不过也应看到,在中国现代的历史语境中,审美主叉的文学现也带有明显的局限.它满足不了急切的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