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主体性是培育、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成逻辑看,文化主体性体现为主体性消解、主体性确认、主体性回归及主体性彰显四个阶段的辩证统一;从基本内涵看,其表现出建构主体性、内核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和功能主体性的多重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巩固必须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化积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治理和文化传播五个方面的文化实践,不断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1):28-34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新时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历史节点。从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化战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与建立的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的原则。文化自信建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往主体的品格,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3.
霍秀媚 《探求》2022,(5):5-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时候,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它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实践,推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在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向新阶段,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高宁 《社科纵横》2013,(11):7-9
实践是文化的产生源泉、发展依据、判断标准,同时文化也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性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其实践性体现为:它既是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来源于、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继承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立足时代和实践 ,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6.
钱国君  吴燕霞 《创新》2009,3(9):81-83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性条件。中外法治的实践充分表明,法治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培植、生成模式。如何立足于我国国情、传统与民情,培育出既符合法治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宁 《创新》2009,3(3):5-8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6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道路。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要始终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成果,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5-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人民性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理念。在民心的视野下考察中国政治制度自信从何而来,何以可能,筑牢文化之源、理论之源以及实践之基。  相似文献   

10.
张胜闻 《社科纵横》2014,(3):165-16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而对于学校这个培养教育人才的主阵地来说,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年学生,塑造着青年学生,文化的育人功能尤为重要。工会作为学校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倡导者、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物质文化的造就者、制度文化的建设者,还是校园行为文化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引进西方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到借鉴西方的各种法律、政治、经济制度 ,再到参照西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宏伟口号 ,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一时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从另一方面看 ,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最大影响的二十年 ,西方人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 ,对中国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的肯定也超过以往。这一现实告诉我们 :每一种具有牢固的精神根基和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都不会从根本上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任何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体系也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学术界普遍承认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它的文化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型变。为了进一步深入思考全球化趋势下的中西文化交流问题 ,本期主题研讨栏目推出这组短文 ,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建生 《社科纵横》2004,19(3):99-100
新时期文学在强化文化意识与文体意识的同时 ,也出现了不断解构文化与文学界限的趋势 ,造成了新时期文学过重的文化负担 ,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现形态、积极和消极意义 ,作了深入分析 ,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文化自觉的实质是自知、自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地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文化自觉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着、呈现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近年来,国家政府很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要在国际上竞争离不开文化产业,所以我们就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亦属罕见。中国文化产业不懈前行彰显了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但任重道远。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亚斌 《唐都学刊》2005,21(6):54-58
具有"文化焦虑"艺术特征的"废都精神",包含这样四个文化结构层面一是在它"喧哗与骚动"式的"废都现象"背后,隐匿着废都文化人深刻的废球、废国、废都文化生态思想;二是在它"弑父与恋母"式的"废都情结"之中,淤积着废都文化人自残、自戕、自毁的文化心理倾向;三是在它"性欲与死亡"式的"废都意识"里边,对象着废都文化人自尊、自卑、无奈的文化突围动机;四是在它"幻想和毁灭"的"废都心态"之内,包含着废都文化人渴望成名、被爱和理性的文化回归欲望.  相似文献   

15.
袁金刚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6,21(6):105-107
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及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了考察、梳理、阐释和总结,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反映了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人类文化的态势,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促进本国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认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具有同一性,把握了问题的实质,不仅对进一步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认识,而且对坚定我国文化建设的即定价值取向,继续推进文化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21,(1):42-54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更是中华文化自我的当代生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与生成中兼包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中华文化自我的生成注入了源头活水和不竭生命。中华文化"各美其美"的文化思维建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主体与凝聚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核",美人之美"的文化融合造就了中化文化不断更新、发展的文化生命",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生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个性和世界性的情怀",天下大同"的文化意境为世界与人类贡献了文化智慧,展示了中华文化自我的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张百顺 《创新》2008,2(2):42-44
爱国主义精神是边疆军营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让爱国主义精神时代化、大众化、多元化是边疆军营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边疆军营文化的创新发展就是要发现、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震撼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先进典型和英雄群体。构建和谐边疆军营文化,要重视先进思想理念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传播,通过边疆军营文化这个特殊"窗口",展示边疆的安泰、繁荣、进步、和谐。  相似文献   

18.
苗伟  李金花 《社科纵横》2011,26(5):126-129
人是文化环境的主体,在文化环境面前,人具有最大限度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环境是人直接面对的文化境遇,它既是人生存状态的集中反映和整体展示,又是人进步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努力创造一个优质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健康存在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必须担负起文化环境优化的使命,通过各种创造性实践去优化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Ruse  Michael 《Theory and Decision》1974,5(4):413-440
In this paper I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man's evolution - in particular the evolutionary problems raised when we consider man as a cultural animal as well as a biological one. I argue that any adequate cultural evolutionary theory must have the notion of adaptation as a central concept, where this must be construed in a fairly literal (biological) sense, that is as something which aids its possessors (i.e. men)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I argue against theories which treat adaptation in a metaphorical sense, particularly those speaking of the adaptation of cultures without reference to men. Iron tools per se are not better adapted than bronze tools - it is the men with iron tools who are better adapted than men with bronze tools. I show that by taking the approach that I do, one can apply at once in a fruitful manner some conclusion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ary theory directly to men and their cultures. I conclude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raised by cultural evolutionary theories, particularly those of confirmation and fa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20.
南北锣鼓巷将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北京"建设的现状及趋势。事实说明,我们需要将文化遗产与"人文北京"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北京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