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人类学的学术发展史,对不同民族心理现象的个案考察和比较研究始终是其中的核心议题。史禄国在与前代和同时代学者民族心理研究学说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丛结”概念,主张把民族心理现象理解为包括观念和态度文化丛,认为应该在民族的整体环境适应中理解“心智丛结”的构造和作用,“心智丛结”是动态现象,包括民族自身创造和借用的文化要素。在考察“心智丛结”的过程中,民族志研究者应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调查技术才干。 相似文献
2.
3.
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和表现;语言机制是心智的组成部分,进而是大脑的组成部分;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就是对人类心智,最终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研究的意义在于:将语言研究转到人脑研究,这是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有助于认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对"专制主义"(despotism)这一政治、历史概念的讨论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但目前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东方专制主义"的概念分析以及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之上,"专制主义"概念本身在西方思想源流中的转变、特别是它在近代的关键转型却甚少被论及。本文即以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为重点,试图描述和分析这一转型。在这一近代转型中,专制主义不仅超越了东西方之分,而且获得了普遍的政治分析上的意义,成为理解和观察现代政治的关键概念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不断重构的历史概念,"中国现代文学"指涉了文学观念、文学样态和学科命名多个层面,它的内涵和外延几度变化,形成了凸显和遮蔽反复纠缠的现象,这是不同时期学科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反映。其实概念演变的背后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国家的背景和何谓"现代"的追问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从文学角度和长时段来看,这种对"现代"立场的坚守其合法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8.
“半封建”与“半殖民地”两个概念均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简单地认为“半殖民地”仅指国家政治地位的变化 ,“半封建”仅指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二者都是片面的。由此否认半殖民地不是社会经济形态 ,不能用以表述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甲午年之季,伴随着西势东渐,"势力范围"流行于中国.该文通过语源学的深入考察,认为"势力范围"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出现,到形成一种国际法概念,经历了一个过程.传统国际法中"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掠夺非洲的过程中分割非洲的一种形式,是领土权的一种.以后,"势力范围"被政治家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无不与该列强的领土野心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真、真实性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术语,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建构的。明代中期以后,"真"这个词整合、融会到诗学体系之内,李梦阳、王世贞等围绕"真诗"一词提出了多个命题。这些命题承续了"真"的原初义涵以及指称对象,同时,也完成了对这个词的改造、更新和重构,建构起真与俗、真与情、真与我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文本、社会、情志、作家等要素归拢在"真"这个概念的范畴之内。"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真诗"对应的也不再是某种简单的创作现象。"真诗"成为特定关系构架下的重要概念,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理论体系。到了20世纪,真、真实性成为文学批评的核心术语,这是中国本土知识统序、文学概念合历史、合逻辑的赓续与衍化。 相似文献
14.
15.
杂合概念经历诸多语义嬗变之后,在20世纪晚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这个概念的后殖民主义转向,依托于转变了的认同意识。杂合和认同是当代文化理论中的关键词,折射出文化观念的不同指向;不但有巴巴、霍尔等诸多探讨杂合理论的中心人物,亦有杂合文化观念的理论探讨所激发的对相关连带概念的思考。杂合概念在后殖民理论中的运用,旨在抵御殖民文化的侵蚀,从而成为挑战性极强的抵抗模式。然而,晚近的杂合理念和认同话语,终究是在西方世界建构的,无法完全摆脱西方主流话语,也没有足够的能量来颠覆顽强的本质主义。今天,杂合虽已不再是热门话题,但还在不断启发人们的思绪,与之相关的认同政治学和跨文化思维模式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已成为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范畴,但在当代理论界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却十分激烈。本文通过对否定性与肯定性两种“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梳理,倾向于对“意识形态”范畴采用肯定性的、广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封建主义”概念辨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国内普遍将西文feudal、feudalism与中文“封建”对译,实属不妥。最初的汉学家和中国学者(包括严复在内)并不这样做,严复译feudalism为“拂特制”。20世纪受西方古典进化论的影响,将西欧feudalism抽象化,按照西欧的模式解读中国和世界,据此严复首先将feudalism与“封建”对译,从此西欧和中国有了相同的“封建社会”。本文从学术史,特别是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阐明西欧feudalism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中国的先秦是封建制,而且惟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义;秦代至清代是皇权专制制度。它们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谁也不能涵盖谁,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概念探微徐秋原一精神文明是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动态概念。是一种历史现象,因此,应当首先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加以考察。社会文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作过周详的描述。在... 相似文献
19.
对“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进行辨析的初衷,在于借鉴汲取西方公共政策的精华,扫除我国政策科学体系现有弊端,加深对我国政策科学研究的思考,并由此加强对公共利益及公共精神的认识,找寻到一条提高政府执行效能的途径。一、概念差异的产生原因分析1、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私人关系的非理性规则,政治经营或知识经营也许有着强烈的理性化诉求和努力,但面对强大的社会传统和社会力量,努力效果往往有限。非正规的社会隐性关系影响甚至操纵公共权力的现象大大存在,公共权威的地位与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同时,中国传统的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