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弃疾和弥尔顿,两位生活在不同时空的诗坛巨匠,却有着相似的遭遇.两位诗人都心怀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却因残酷的现实而壮志难酬.他们分别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失明抒怀》中抒发了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呐喊,但同时也表明了雄心未减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
做人与做官     
阎文斌 《金陵瞭望》2005,(20):40-40
大千世界,缤彩纷呈。人生道路,各有所奔。古往今来,世人未必都能做官。但为官者却始终绕不开这个话题一如何做人。读读古训和伟人教诲,再把做人与做官相比较就会发现。做人并不比做官容易。因而,在两者的关系上。不知能不能这样去理解和把握:先做人,后做官:好人未必就能做官。为官者必须是个好人。因为。倘若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又谈如何做官,更不用说做个好官了。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做官难,做人更难。  相似文献   

3.
杜牧扬州生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在扬州时写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文章,总结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思考唐朝的统治命运,谈兵论政,为统治者出谋划策,这才是杜牧三年扬州生活的主旋律。那些看似轻浮之作,至多不过是他壮志难酬寄情歌舞借酒浇愁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文人与做官     
陈鲁民 《社区》2009,(32):10-10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后者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它却以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创作基础,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新型音乐工作者为目标。因此,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它应以传统作曲理论基础为主线,结合电脑音乐制作等新型技术手段,拓展主科课程学习内容,加强音乐创作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历来认为"衷感顽艳"是纳兰性德的词风,但就其形成原因却很少有人深究,本文不同意"不健康的情绪"、"隐逸和享乐的表现"、"消极思想"的陈说,从时代社会、家世、个人三方面剖析了纳兰词风的形成原因,从而理解纳兰隐蔽幽微的内心世界。悲伤的时代精神给纳兰词笼上了一层厚厚的愁云惨雾,表面高贵实际已矛盾重重的家世,又让纳兰"微察忧危"、"警于满盈";人生理想不能实现,再加上失妻之痛等人生不如意之事,更让他悲从中来,不可抑止。所有这一切便是形成纳兰词风的内外因。  相似文献   

7.
清康熙帝称陈廷敬“姚房比雅韵”,史称陈廷敬为“燕许大手笔”,都以陈氏为“台阁”诗人优秀之选。陈氏一生为做官而做诗,长期处于做官与做诗的矛盾之中,不断地戒诗,又不断地做诗,从而在官越做越大的同时,“诗未因官减”,并不时在“颇觉风流似牧之”的诗人感受中写下优秀的诗篇,使其作为诗人的成就,并高官、理学而三,在清诗中自成一家,尤能于清代台阁诗人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作曲实践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内质所需,对于即兴伴奏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它不仅从思想上激发演奏者的主动创作意识,从音乐角度引领即兴伴奏作品成为统一的艺术整体,而且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拓宽钢琴即兴伴奏的思路,为即兴伴奏注入新鲜的动力与活力。本文从钢琴即兴伴奏与作曲的关系、主动作曲意识带来的不同格局和即兴伴奏的实例借鉴等方面,探讨作曲实践对钢琴即兴伴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电脑音乐中电脑作曲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音乐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倾心研究的课题,其方向和深度各有不同。本文望能在介绍电脑作曲之外,从美学角度尝试解读电脑与人脑作曲的区别问题。利用已知电脑作曲类型分析,得出艺术创作与实践动机的出发点根本上还是人,电脑始终是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出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自赏、自嘲与自慰 ,是元曲家乔吉心态的种种表征 ,是“形” ;细究开来 ,里面充溢着玩世、苦闷与通达的人生情怀 ,是“意”。  相似文献   

11.
论元杂剧中的权力崇拜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权力的追求与驯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产物.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礼教的代代熏染、科举制度的反复筛选,形成了皇权至上、官本位以及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秩序.通过对元杂剧中鲜明的权力崇拜情结的解剖,可以使我们从一个历史的横断面清晰地看到这种社会文化秩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学界普遍认为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明代中晚期的商妇作为妇女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地位并没有一般学者认为的那样低。对传统贞节观念的挑战,通过参与商业活动提高经济地位,通过相夫教子提高自己的名誉,并由此引发当时的人们对于男女平等问题的思考,是明代中晚期商妇地位提升的具体表现。晚明男女平等的观念的提出,与明代中晚期商妇社会地位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元代西夏遗民的社会地位由其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形成差别,其社会阶层主要由官吏、民户、屯田户、军户、驱口、僧祗户等组成。西夏遗民入仕主要任武职和地方官,其中世代为宦的现象比较突出。军户在元代军户中所占数量极小,民户、屯田户、僧祗户都承担国家赋税,在社会地位上等同于民户;西夏遗民的民族融合主要是文化的吸收与融合,种族融合反而不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围绕汉代乡三老是否为官的争论聚讼纷纭,主要原因是对史料的掌握与理解上存在一些歧异,其实乡三老的身份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考之史籍,西汉乡三老是官,但未被列入吏员行列.东汉的乡三老既是官,可能也被纳入吏的系统.汉代县、郡国三老的职掌及作用与乡三老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宋代社会作为传统宗法社会的成熟期,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广受学人关注,论者多从宋代女子离婚、再嫁及贞节观问题切入,认为社会地位的高低与贞节观的宽紧、再嫁的数量成正比.本文认为这是一种表浅的看法,宋代社会女子再嫁往往与其私有权缺失相关,无论是贞还是淫,都体现了父权意识形态的要求,从女子再嫁的具体原因分析她们的处境无疑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6.
周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低于男子。这主要由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礼仪仪式中。在婚礼中周代的妇女在婚姻自主权、人格、财产等方面基本没有主动权。在丧祭仪式中女子往往处于配祭和从属的地位,所服丧服男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丧期限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松雪斋文集》是赵孟頫入元后的心灵记录.他应征出仕,颇有用世之志,骤受恩遇,则进一步激发了其参政意识,然而宦海浮沉,感慨良多.赵孟頫对自己出仕的叙述有着"捉来官府"、"误落尘网"、"诏举逸民"、"擢自布衣"四种解释模式,追忆中的自我美化和强化,是现实境遇影响的结果,也是其自我心理的需要.而他对仕元生涯的慨叹,则由钦羡逸民与自述本志、有意用世与渴望归隐两种叙述框架交织而成,其心理特征是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交战.他的归隐田园、官事尘杂、蛾眉见嫉、贪恋君恩四种描述归隐之志的视角,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归隐之志.而这正是南宋遗民文学所呈现的共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元代的乐府诗,无论是旧题乐府还是新题乐府,大都是可以配乐而唱的。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其传,生今之世,无复能辨之者"的文化背景下,元代乐府诗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个奇迹。元代乐府诗所配唱之乐,主要是诗人们(含坊间乐工)创制的"今曲"。因而,"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犹今之词也",就成为了当时诗人们的共识。在这种乐府观念的指导下,元代诗人们无论是于乐府诗还是古诗,大都称之为"歌",即认为其都是可配乐而唱的。于是,元代乐府诗可入乐而歌的现实,与盛行于当时的散曲、杂剧、词体艺术等互相融合,从而构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音乐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历史剧具有鲜明的虚构意识。它重视心理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借史写心的心史剧特征明显。剧中多敷演历史上的英雄或特立独行者之事迹,形成尚奇的审美旨趣。与其内容相适应,剧作展现的是以阳刚、疏放为主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用社会阶层分析法对社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高度关注社会阶层及其关系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科学理论概括,为党和人民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奠定了基础.本文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变迁的实际及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有关社会阶层方面的重要思想,浅要论述了当前怎样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