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甘肃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借鉴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推出的驱动力—状态—反应(DSR)的模式,对1997—2004年影响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20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对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产业是在满足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对其更高要求的同时,既要保证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又能使其保持与农业、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等大系统长期动态协调发展;既能充分挖掘能力、利用资源、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又不削弱其未来发展的后劲与活力,始终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发展模式。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内涵,农业信息产业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同时,又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发挥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作用,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为“突破口”,带动农业信息产业全面发展,加强农业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我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农业技术取得较快发展。本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的构建、运行特点以及运行效果。总的来看,建国初期农技研究与推广体系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业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和提升,但是行政干预过多过强所带来的教训也是深刻的。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为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某一产业如何发展主要决定于该产业内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而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决定于该产业的资源优势。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主要由农业的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体系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现有优势,并不断促进新的优势形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旅游观光农业作为近期活跃起来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形式,在环境制度发展方面仍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经营准入标准和具体的环境保护标准,使农村生态环境这一农民最大的财富和最好的资源遭到破坏。因此,有必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探索能够促进旅游观光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促进旅游观光农业和谐发展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实现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经天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2):54-64
文章在论述了都市型农业与城郊型农业的本质特征 ,主要差异 ,内在联系之后 ,着重研究了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接点、基础与条件 ,转变的目标、实施步骤及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研究制约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着手,力图为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需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这个实现过程又涉及农业生产力多要素和农业生产关系多侧面的体系。这个实现体系至少应该由理论和战略指导体系、体制与制度创新体系、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推进体系、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国外农业推广体系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主要有:加强政府对农业推广体系的领导和支持;农业推广内容多样化;加强农业推广经费投入,资金来源实施政府强制性;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等市场组织的农业推广作用;不断提高推广队伍专业素质,对农业推广人员实行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推广的立法等等。黑龙江省农业推广体系具有必然性、引领性、双赢性、战略性的特性。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是:应扩大农业推广体系的范围;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应发挥政府的强制性;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农业推广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影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产业特点、公司治理、主业盈利能力与多元化陷阱、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宏观外部因素.促进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应转变观念,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更新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业资源和环境严重破坏.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我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将难以为继,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而作为符合循环农业发展方式的绿色食品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应该进一步调整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规范绿色食品市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使之成为拉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引擎,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宏观技术革命能引发微观产品创新并形成创新群簇。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模式转换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依据创新对象的种类、创新的灵感来源以及创新成果的突破程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基础创新与引致创新,并将它们分别置于产品生命周期、逆产品生命周期、技术革命周期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归纳了创新模式转换的发生机制及展开过程。据此,技术赶超存在两条路径:基于全球产业转移的快速追赶与基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局部超越。中国应把握范式转换的机会窗口,实现从技术追赶向技术前沿的能力跨越。 相似文献
15.
环境战略评价(SEA)是一种针对政策、规划和计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特点.它不但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而且可以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目前,SEA已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并积极推行.作为一个日益发展的大国,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我国的SEA才刚刚起步,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支持农业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瑞士、德国,而后拓展到欧美,在我国则刚刚起步。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种以区域性、安全性、公平性为典型特征,城乡社区相互支持与信任,发展本地生产、促进本地消费的经济合作方式;同时,它还是一种不需要中间商来操纵的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是可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生态型都市农业;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具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安全农产品,发展当地经济,扶助"三农",促进城乡互动,构建和谐社会等多种功能价值。当前,我国促进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战略路径包括: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扩大社区支持农业生产者及消费者人群;发挥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社区支持农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给予社区支持农业政策资金支持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上市公司由于产品生产周期长,存货占资产总额比重大,并且具有典型的生物性资产特征,使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经营风险,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融资约束。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能够产生影响,并且公司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其影响程度也不同。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U型特征,当公司处于成长期阶段,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程度最高,随着生命周期的演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另外,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信息的披露对融资约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与加入WTO后,面临着制度建设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农业建设很长时间内主要是依赖政策来调整,与国家法律和外部制度环境存在差别,如何依法治农,确立中国农业经济立法价值,对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立法中,首先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增长与公平兼顾,克服农业经济领域中的法律拒斥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当前常态化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形成机理,可以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内生Probit模型、T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了土地流转,且结果稳健。对家庭生命周期不同的农户,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这一现象在抚养期、赡养期和稳定期的农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与留守农户相比,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历有助于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非农就业在农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促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回流的农业转移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出务工群体回乡发展的同时,促进他们在本地非农就业是加速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印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3):49-58
进入21世纪,在和平与发展的概念上又注入了代际公平涵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更为广泛和普遍的认同。各国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多的成果,其中从经济学角度对该议题的研究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正式提出距今只有30多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经济学研究还远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在这里仅就目前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中的度量指标体系,主要的专题研究方向以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