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既是一个能源大省,也是一个能耗大省,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2006年河北省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17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2位;万元GDP能耗1.895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此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全国能耗最高的是宁夏,而万元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低的是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而今年至少要下降4%。7月底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各地区上半年GDP单位能耗,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3.
7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及有关情况。单位GDP能耗首次由升转降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直强调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而言,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是缓慢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是一种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物耗和能耗降低速度很慢,1978年单位GDP耗能15.刀吨标准煤.1994年降为11.74吨标准煤:1978年单位GDP耗钢0.88吨,1994年居然上升到0.94吨。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发展阶段,l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耗能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2.3倍和5.6倍,木材和钢材利用率分别是50%和60%,发达国家则达到75%和85%。在技…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灰色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采用C-D生产函数扩展模型,揭示了GDP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通过对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于测算和预测能源消费的增长率比较理想,由此测算了未来几年的能源消费量。得出结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必须实行节能降耗;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盘街道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社会事业的大进步,城乡面貌的大变化。2005年全街道实现GDP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2亿元,增长45.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880万元,增长22.6%,国地税收总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首次实现了翻番。在全县经济综合目标考评连续多年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电力行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本文建立了基于成分数据降维的政府干预产业结构预测模型,结合灰色预测法,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单位GDP用电量增长率的角度,研究了2011年—2040年产业结构优化对电力行业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现有情景下,仅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单位GDP用电量的临界点将提前出现,在基准情景下(保持现有发展速度),2012年出现临界点,强化情景下(提高第三产业发展速度),2017年达临界点。(2)由于电力是高品质能源,仅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而不考虑技术进步,未来2040年以前,达不到耗电峰值;(3)由于第二产业基数较大,短期内产业结构优化效果并不明显,在临界点出现之前,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在于加大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电源,改善我国电源结构。  相似文献   

8.
GDP:据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农业:2012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相似文献   

9.
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资本、劳动和能源作为投入变量,以各省份GDP为期望产出变量,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变量,在全要素生产理论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定义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环境绩效两类能源效率指数;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2000年至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分析其演变规律与地区差异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实证分析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整体水平均较低,地区差异明显,节能减排潜力巨大;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或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结构和外资利用对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污染仍为中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降低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是减少消耗及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投入产出非线性优化理论,以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最小为目标,并以18个行业最终需求为决策变量,构建了一个完全能耗强度非线性优化模型,特引入了进出口系数等约束条件,并基于已有投入产出表等数据,预测调整模型的相关系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个方案与两个情景,并运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最小值区间为0.7823-0.9048tce/万元,相比2010年,下降率区间为8.9%-21.31%。在高方案情景2下,可实现制造业完全能耗强度降低20%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应促进中低能耗制造业发展、降低高能耗制造业的完全能耗量、适当提高消费和进口系数并降低投资和出口系数。本文既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系统的节能减排政策,也有利于深化能源经济与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较多,而以能源输入省与能源输出省为视角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我国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1986—2008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能源输入省和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与短期而言,能源输入省和能源输出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着不同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各自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能源和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动态CGE模型,以化石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对象,模拟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对经济发展、资源效率、碳排放及雾霾治理的差异性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能源补贴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能源消费强度;不同类型的能源补贴政策方案影响的差异性较大,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环境改善和碳排放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煤炭补贴能有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极大促进产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但会不利于环境改善,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有利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人均资源盈余改善,降低污染物和雾霾排放增速;因此,必须注重不同类型能源补贴政策协调性和差异性,短期内以化石能源补贴为主,长期而言,应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补贴,更加有利于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3.
化工行业是全球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由于其产品结构复杂,减排影响因素众多,探索其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路径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特点构建了一套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综合分析模型:首先结合化工行业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分别从行业和产品视角构建了一种两阶段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化工行业的发展规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建立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情景分析方法。最后以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重庆市的化工行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石油化工的引进,未来重庆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之前难以达到拐点;而随着精细化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品能效水平的改善,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最后结合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化工行业低碳发展应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并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深入研究了中国在1990-2013期间电力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力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耗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不存在电力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与此同时,V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滞后一期的电力消耗对当期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作用,滞后一期的电力消耗促进当期的电力消耗,同时也促进当期经济增长和CO2排放量增加;经济增长的滞后期对当期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负向的作用,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滞后期对当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但正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结论一样,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进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该发现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电力部门能源政策的制定都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个包含污染治理和能源替代的两阶段经济增长模型,首先利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给出了分别由传统能源支撑和新能源支撑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变化速度以及最优的污染治理投资占总产出的比例。然后借助两阶段最优化理论,得到了最优替代节点所满足的方程,发现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对最优替代节点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替代节点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最优的能源替代节点处经济增长不连续,新能源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传统能源支持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传统能源支撑的经济系统污染的产出弹性较大,则在能源替代发生以后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治理已经产生的污染;另外提高污染治理效率会延缓能源替代,而提高技术对污染的控制效率可以促进能源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16.
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长期波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电力消费与影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因素波动冲击产生的响应持续效果,本文以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经济层面与行业微观层面出发,以我国1985年-2009年为分析区间,应用SVAR模型对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与宏微观影响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GIRF分析了宏微观变量与电力消费冲击产生的双向动态响应,利用VD技术分析了变量波动对电力消费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高耗能用电与GDP、行业产值、行业投资存在长期波动效应,外生变量城市化水平、投资结构与电力消费的相关程度不高;电力消费与GDP存在明显的长期效应,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对产值冲击的响应大于行业投资额的冲击。行业微观变量对电力消费波动贡献相对突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加入结构调整因素,并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分别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特征,当人均GDP为64585元时,曲线达到拐点;第二产业比重和碳排放量成正比关系,在人均GDP保持不变时,第二产业比重每下降1%,可使得人均碳排放量下降0.3217%,这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高碳产业入手,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国民经济对第二产业的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18.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经济系统进行深刻的转型。本文利用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等模型工具,研究了碳中和愿景下我国能源经济转型的路径,定量评价了主要减排措施在不同时期的减排贡献度和所需的政策干预力度,对能源经济转型路径的关键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研究表明,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6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相比当前下降75%以上;持续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优化,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大力推进电气化和电力系统深度脱碳,2060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至70%以上,非化石电力在电力供应中比重提升至90%以上,电力系统在2045~2050年间实现净零碳排放;碳定价机制将在碳中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激励。研究还表明,碳中和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30年和205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和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9.
探究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现状及趋势是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前提条件。在随机前沿分析框架下,对1980-2010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单位根法对我国地区能源效率进行随机收敛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在1%显著水平下,煤炭消费比重每下降1%,能源效率将提高0.335%,而产权结构、能源价格指数、出口依存度等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分别提高0.672%、0.166%、0.518%;东部随机性趋同不存在,而中西部在10%显著水平出现俱乐部收敛,但西部随机性收敛是低水平的。因此,制定差别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产权结构、能源价格与出口依存度目标等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并改善东中西部的收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