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女性初婚、初育年龄变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育年龄是描述女性婚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人口出生的重要参数。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使中国第一次获得这方面的完整准确的资料。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又提供了截止1987年的最新资料。本文从分析中国1960~  相似文献   

2.
一、资料来源及说明 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与平均初育年龄是描述女性婚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人口出生的重要参数。1982年全国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仅到1982年上半年)使中国第一次获得这方面的完整准确的资料。1987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及1988年的  相似文献   

3.
4.
老年妇女绝经年龄与生育、疾病及寿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询问、体检及生化检查等方法,调查了14个民族3 255名已绝经妇女。通过对60岁及以上妇女生育史、婚姻状况及疾病的调查,为制定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提出建议,为老年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年龄城市早于农村;绝经年龄晚可能与长寿有关;生殖功能旺盛,末次生育年龄晚、生育期长、孕产次多均使绝经年龄推迟;早年丧偶,可使绝经年龄提早;绝经年龄早,某些疾病患病率高;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民族绝经年龄不同,疾病的患病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描述1990 ~2015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平均生育年龄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21世纪近5年的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三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时间在提升生育水平方面的政策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1982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年龄别受教育模式、 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为主要测量方法,分析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总量、 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递进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 结构和变动趋势.研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年龄人口总量进入下降阶段.各年龄队列之间人口规模从差距巨大,向差距显著缩小转变.预计今后高等教育年龄人口规模将持续稳定下降,人口规模从2015年的12849.16万人下降到2035年的9114.74万人,比2015年减少3700多万人,下降幅度接近1/3.未来的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计2020年之前高等教育年龄人口在校规模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至2020年保持在3000万—4000万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以往对独生子女死亡和失独家庭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关键研究问题等方面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终身失独概率估计方法和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可能性等,指出用独生子女死亡概念近似失独妇女,其结果有可能大大高估时期失独妇女的总量。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中国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将失独育龄妇女再生育看做是1->2递进生育也有可能高估失独妇女的总量。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和计算机微观人口系统仿真分析技术,估计目前35岁及以上失独妇女数量在140万左右,2050年前中国时期失独妇女总量超过600万的可能性不大,失独家庭达到或超过1000万的可能性也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中国人口、妇女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讨会于1993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为1994年9月将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ICP)做准备。来自人口学、计划生育、妇女学、医学和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计生委和中国计生协的关注和支持。国家计生委外事司副司长、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中国筹备组秘书长杜祥金同志和中国计生协副会长邱淑华同志到会,并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很高评价。大会就我国人口与发展政策及妇女地位、计划生育和实施对妇女的影…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1994年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埃及开罗)和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北京)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与加强对我国人口、妇女与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国情的对策和建议,以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南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于1993年11月28日—12月3日在天津市主持召开了中国人口、妇女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讨会。与会者来自人口、妇女、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的论文涉及人口与发展政策及妇女地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妇女,新时期人口、妇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女家庭地位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指标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数十篇论文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对妇女家庭地位、权力及角色作出了理论界定;从理论上提出了妇女家庭地位度量的两个视角,并分别对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关系、妇女家庭地位的衡量标准、妇女地位与生育率的关系作出了理论假设。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妇女家庭地位研究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县级计生干部年龄、文化与专业结构状况及评价周长洪一、引言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于1992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对我国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①。这次调查涉及到12个省、直辖市的45个县级计划生育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2.
简析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与妇女的经济、社会、家庭地位及婚育观念的转变王亚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把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在广大的农村,具有实质意义的现代化进程自此开始了。8亿中国农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体,迫切需要改变自身的贫...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背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的人口与经济背景,分析了目前老年人经济保障三个主渠道分别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长期通过大家庭、社区互助和其他非正规机制得到照顾,但非正规养老制度的作用正在降低。而由政府支持的正规机制问题重重,由市场参与的个人保障行为则刚刚起步。本文提出了在遵循保护老年人和促进经济增长两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选择建立包含大量积累成份的多支柱养老体制及其他对策。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危机,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这30年中国的人口问题也经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过程.随着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乃至21世纪中叶前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广大农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工作体制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带来农村基层组织间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其中,处理好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以下简称乡村关系)、村支部(总支、党委)和村委会(以下简称“两委”)的关系尤其重要。正确处理乡村关系和两委关系既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广大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农村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一、“两委”关系1.“两委”关系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两委”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在广大农村能…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工流产的研究大多从时期视角展开,缺乏生命历程视角的分析。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数据中1930~1969年出生队列女性的终身怀孕信息展开分析,采用APC分层混合效应模型分离出影响女性终身人工流产水平的时期、队列和年龄效应。研究发现,在时期效应上,中国女性的人工流产水平呈现出波动性特征,生育政策调整和生殖健康服务发展对其有重要影响;在队列效应上,人工流产的数量选择机制和性别选择机制在不同出生队列的女性中产生分化;在年龄效应上,不同时期和不同出生队列女性的人工流产年龄模式表现出差异性和规律性。建议继续完善生殖健康服务,减少非意愿怀孕,促进性别平等,重点关注经历过人工流产的中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49—1993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情况及人口性别构成年份出生率(‰)死亡率(‰)占总人口%男性女性性别比1949362051.9648.04108.219503718———19513717———19523717———1953371451.82...  相似文献   

19.
二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分别从经济发展、全球贸易、政府管制等视角解释了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但三大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仍缺乏全面检验。为此,本文通过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处理嵌套数据和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经济增速存在正向关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全球贸易对非正规受雇群体的扩大具有显著影响,而当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时,正向影响将逐步减弱并转为负向,但该影响对非正规自雇就业并不显著;有限且有为的亲商型政府未能减少非正规受雇就业,唯有亲劳工的政府施政才能加快其体面劳动进程,而行政能力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促进非正规自雇群体的正规化。总之,三大理论并不存在冲突或替代关系,而是对不同时期或特定类型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关注妇女、抗击艾滋”行动的通知》,更好地制定人口计生部门的行动规划,8月1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关注妇女、抗击艾滋”行动规划论证研讨会。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国际合作司、科技司、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艾滋病防治处、全国妇联的有关领导、特邀专家,以及河北、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