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你能和姻亲和睦相处吗?编译/陈可培图/久辛专家们一致认为四分之三的已婚夫妇都与姻亲有矛盾。问题是我们如何应付一切不愉快。杜鲁门夫妇从密苏里搬到凯萨市,又搬进白宫,即使如此,杜鲁门的岳母一直跟着他们,家里的晚餐都要听她安排。杜鲁门的女儿多年后说:“那种...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原子弹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国人心头。朝鲜战争,虽然美国的原子弹没有派上用场,但一次又一次的核讹诈,却是实实在在地教育了新中国的领导人。面对核威胁,中国领导人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下决心发展国防科技,首先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要内容的国防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3.
1958年,邓稼先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随后他人间蒸发,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4.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1965年4月中旬,为配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空中爆炸试验,领导派我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押运原子弹到西北发射基地。那时我是公安部的干事,曾担任过核研制基地某部门的保卫保安组长,对基地情况有所了解,为执行这次押运任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唐人 《中外书摘》2008,(11):68-70
两封国外密电 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风山,在1945年10月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这是驻外大使必须定期呈给蒋介石的例行“舆情报告”。  相似文献   

7.
美国第33任总统哈里·杜鲁门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儿女情长的总统,他和妻子贝丝·华莱士·杜鲁门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常为人们所称道。无论人生路途如何坎坷,无论政治生涯如何起伏,对于杜鲁门来说,对爱妻的爱则永恒不变。杜  相似文献   

8.
对于原子弹这样的新东西,中央高层一直十分关注。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时,就说出了让全世界震惊的话语:“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9.
世界级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美国最好的总统是哈利·杜鲁门总统。”杜拉克心中最好的总统不是功业彪炳的华盛顿、杰佛逊、林肯、威尔逊或罗斯福,而是被一般专业历史家忽视的杜鲁门,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刘程 《老年人》2003,(3):39-39
1960年12月,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黄祖洽、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技工作者,在对原子弹研制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的时候,就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为什么提前研究氢弹?原来,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大得多。时任核工业部部长的刘杰在与专家交谈中,知道原子弹和氢弹有很大差别,便跟钱三强商量,先从理论上做一些研究。他们的意见得到了中央军委的肯定。在其后的4年中,黄祖洽、于敏和其他科技人员提出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制造氢弹的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历史已经证明,氢弹理论探索先行一步是一着妙棋,为尽…  相似文献   

11.
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和《国家命运》中都提到了一个细节,我国原子弹最初的试验场选址并不是新疆的罗布泊,而是在敦煌以西约100公里的“后坑”地区。虽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没能在那里试爆,但是中国核武发展的这段历史并没有被人遗忘,我也曾参与选址保障上作并荣立战功,这也是我铭记一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2.
布衣 《当代老年》2008,(11):20-21
何泽慧院士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夫人,也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她与钱三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相似文献   

13.
原子弹就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侮,就不能没有那个东西。——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绝妙骗局     
李剑 《当代老年》2006,(2):28-28
1945年,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迫使负隅顽抗的日本人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于是一夜之间,“原子”这个新名词传遍了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14,(2):52-54
十多年前,我在威斯康星大学附近一家旧书店,偶然买到广岛日本电视广播公司于 1977年编辑出版的一本彩色画集《不可忘记的大火》(unforgettable fire)英文版,副标题是《原子弹下幸存者所绘的画集》。原来这是广岛日本电视广播公司鼓励 1945年8月6日首次在该市原子弹爆炸下未死者,各人把当天所见的情景画下来,不管会不会画,不管画得好坏,也不管用什么方式,毛笔、铅笔、钢笔、水彩、黑白都可以,大小也不拘。  相似文献   

16.
林玉椿 《职业》2008,(7):25-2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制定了“曼哈顿”计划,以开发原子弹。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由军方全权实施。  相似文献   

17.
吴阶平的父亲不愿意儿女跟政治沾边而替他们确定了从医这一行,然而吴阶平年轻时就是热血男儿,祖国富强的梦想时时在他的脑海中萦绕。当学生期间,吴阶平曾为日本因伊藤博文发起“明治维新”走在中国前面而久久激动;在美国进修,吴阶平曾目睹杜鲁门为赢得总统大选收买报...  相似文献   

18.
被世界高分子权威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中国原子弹的幕后功臣;其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是理论同实践结合,基础同应用研究并重。  相似文献   

19.
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后,便开始疯狂地推行法西斯政策,对外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并着手研究核武器;对内残酷迫害人民,特别是犹太人,一大批犹太科学家不得已流亡到美国。1939年2月,犹太科学家们动员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信中说:核裂变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果应用核研究的最新成果,摧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就有可能制造出来。据悉:纳粹德国正千方百计地加紧研制原子弹,因此美国必须尽快着手研制原子弹。然而,科学家们的这封信怎样才能传递给美国总统,并说服他接受这个建议呢?经大家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20.
陈春梅 《中外书摘》2008,(11):32-35
全国农业学大寨之始 1964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丁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自力更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毛主席的这一思路,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就《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给美国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