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目标就是"法治"的实现.传统法律资源是前近代以前的古代法律.传统法律资源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是当代法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以超乎前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法律文化,提取和挖掘法律传统中适应现代法制发展之因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意义的充实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时代论题,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实现法制现代化成为我国法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和现实缺位的分析进行法理上的反思,并对邓正来教授关于现代化范式的批判进行论述,从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最终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形式理性是西方现代法律的重要特征,形式理性要求法律规范严密确定、法律体系完整和谐,法律要有权威性,司法过程要求形式主义。形式理性对于法制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法律形式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形式理性对法制现代化的作用,不断加以改进,以期早日实现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强势法律文化的冲击下,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律传统自清末修律开始发生断裂,其后以法律移植为主要方式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法律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法律传统的自身演进逻辑与不可毁弃的价值促使我们应当承继和发掘传统法律中的优秀资源,以有益于当前中国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它深刻表明:与法律外在形式的变化相比较,其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方面真正实现现代化则显得尤为关键。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为法制精神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性与现代性作为一对难解的纽结,将贯穿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需认真分析传统法制精神的制约因素,协调好法制转型中传统性因素与现代性因素的关系,大力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不能忽略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面对现代型的国家制定法的冲击,民族民间法将怎样完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化呢?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法律形态以及法律文化的特点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法律的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民族民间法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法律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分析入手 ,考察了法律发展与伦理类型的有机联系 ,引申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伦理变迁的互动关系 ,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传统宗法伦理向现代契约伦理转型的结论。最后 ,着重从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运作环境和实施效益三个层面阐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与建构契约伦理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法律移植是世界法律发展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从法律移植对于法律形式化、法律价值理念的现代化和法律的效益化三者的推动出发,可以看到法律移植对于法制现代化的积极意义。法制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移植外国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无法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形态及其特征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性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对待其转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是司法现代化在农村仍然遭遇着种种困境,这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实现农村的司法现代化,一方面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认真彻底的反思,肃清沿袭至今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应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的公正性,在司法领域树立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无法忽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现代化问题.从分析传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形态及其特征入手,借用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进路,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性转型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在向现代型法律的转化过程中不能忽视本民族的法律文化传统以及对待其转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民族法制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法制现代化在践行过程中有其固有的属性诉求,特别是民族性。满足、适应和推进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包括构建市民社会的理论视角、完善民族法制的形式合理性、促进人的现代化和少数民族本土法治资源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法肇始于法律的儒学化,始于汉代完成于唐朝。中国传统伦理法呈现出农业社会典型的二元性法律结构,“国法”与“家法”二元对峙;具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特征。在法律的外部特征和社会地位上,中国传统伦理法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中国传统伦理法不能构成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资源,伦理法必须被超越。  相似文献   

15.
法律、法制、现代化三个概念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这就表明了认识法制现代化概念的复杂性。正确认识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是进行法制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前提 ,为此 ,解读法制现代化概念必须把握“六个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人类通向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社会所必经的一个大过渡阶段。法律的现代化是其中的一环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 ,如何顺利地实现传统法律的现代转型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法制的现代化 ,从总体上看 ,“是一个从传统型的人治社会向现代型的法治社会的历史创造性的变革过程 ,是从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制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转换过程”。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过程中 ,关键要处理好传统法与现代法的融合与传承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法的思想基础是儒学。虽然儒教思想体系具有非宗教的兼容精神 ,没有狭…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与实践人手,分析法律移植对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可行性、必要性,指出中国法制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综合创新"之路.无视法律移植理论,就不能真正创建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在戊戌前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东渐实质上是一个近代中西政治法律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思想启蒙的过程。在“西法东渐”过程中,戊戌前后处于转型中的新知识分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起着独特的作用,对推动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的法制现代化仅仅依靠移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除了建构法制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之外,还需要塑造公民的守法精神以实现主体法律意识的现代化,使其成为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价值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