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的活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西迁之前,漠北回鹘汗国依靠所控制的“回鹘路”,已插手北庭诸地事务, 并于贞元十一年以前击败吐蕃,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迄庞特勤率诸部落居焉耆一带, 创建安西回鹘政权,都是早先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活动的直接后果。故以上史实构成 高昌回鹘政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付马博士新著《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840年回鹘西迁后建立的西州回鹘政权以及这一时段的丝绸之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除导论部分"西州回鹘史:史料与研究状况"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前史:东部天山地区进入回鹘时代;第二章西州回鹘建国史的重构;第三章回鹘不是"突厥"——回鹘文献中的"突厥"与回鹘的族群认同;第四章回鹘时代的北庭、西州与伊州;第五章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3.
崔建华  孟楠 《西域研究》2008,195(2):98-103
公元840年,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汗国因天灾与内乱并行,在黠戛斯的攻击下灭亡了.回鹘残部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占领高昌及北庭等地区并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政权延续了四个多世纪,到了蒙元时期,汉文史籍称其为畏兀儿人.9~13世纪是畏兀儿文化的关键发展时期,更是畏兀儿文化的重要涵化时期,由于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畏兀儿文化.  相似文献   

4.
“回鹘”(初为回纥)是唐朝对uy-ur一词的汉语译音。 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回鹘)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突厥汗国,以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为中心建立了回纥汗国。百年之后,回鹘汗国由盛转衰,厄运环生。公元84S年,终因内忧外患,回鹘国破,境内部众除少部分信留居原地外,其它被迫向  相似文献   

5.
略论高昌回鹘的佛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在漠北时期信仰摩尼教,公元九世纪中叶西迁进据高昌后不久则改奉佛教,从此佛教在高昌回鹘社会中活跃达数个世纪之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回鹘皈依伊斯兰教后佛教庙宇和经典等重要资料都遭到严重破坏,而与此有关的其它史料又极为有限,所以关于高昌回鹘佛教的具体情况世人所知甚少。这种状况一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渐改观。由于考古资料的大量发现,中外学者据此对高昌回鹘佛教的研究陆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对高昌回鹘佛教中的一些问题略作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高昌回鹘王国时期(9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是西域历史和维吾尔族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代。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灾亡以后,西迁的一支回鹘人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西迁的回鹘人在由游收转入定居的过程中,与当地原有居民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时代、民族特色的社会习俗。本文拟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对高昌回鹘人的各种生活习俗进行论述和勾勒,探究其来源和影响,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高昌回鹘人的社会生活形态。。中、外文史料和考古材料为我们考察高昌回鸡人的各种习俗提供了众多依据。我们发现,当时高昌回骼人的社…  相似文献   

7.
关于回鹘(回纥)历史的论著,国内发表的不多,探索它们社会与文化的文章更少。从1919—1982这六十余年间,回鹘史的专著迄今未见出版,面专门论述回鹘社会发展情况的,则仅有《广西师院学报》1959年第1期登载的何应中著《试论公元7—10世纪回纥社会发展》一文。同时,在中国通史及其它论著中涉及回鹘与唐朝的关系时,对于回鹘助平“安史之乱”的评价,往往褒多贬少;对于回鹘政权被黠戛斯族击灭后回鹘人分三支西迁虽有叙及,但对于南下的一支则多付阙如。故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试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西域出现了一个新复州圆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其地望在哪里?这个回鹘政权与宋朝及其周邻的关系如何?本文根据中外有关资料,作些粗浅的探索,错误之处,敬请同志批评指正。一、新复州回鹘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回鹘原名回纥,为今维吾尔族祖先。公元七四四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蒙古高原,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郁督军山(杭爱山脉东段),创立了回纥汗国。骨力裴罗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  相似文献   

9.
张铁山 《西域研究》2007,(3):124-127
回鹘原称回纥,是构成现今维吾尔、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其族称词义有王朝说、自食其力说、同盟互助说、归依说、森林民族说等不同观点,其中"同盟互助"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回鹘于744年取代突厥,在蒙古高原建立漠北回鹘汗国.840年因内乱和天灾,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后除一部分留居原地外,余部向西、南迁徙.南下长城附近的回鹘人,后逐渐与当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一支西迁到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鹘王国,成为今甘肃省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一支西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另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地区,活动于葱岭以西,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文除了为回鹘人所广泛使用外,13~15世纪也曾用作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  相似文献   

10.
唐代回鹘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回鹘是我国现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回鹘早期信仰萨满教.8世纪中期,摩尼教传入回鹘并被汗王定为"国教".840年,汗国灭亡,部族西迁, 回鹘改信佛教及其他宗教.本文对唐代回鹘宗教信仰的历史变化过程作了简述,使人们对今天维吾尔族的宗教文化以及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荣新江 《中国学术》2000,(1):158-171
以高昌城为中心的西州回鹘王国(又称高昌回鹘、天山回鹘王国),在公元十世纪时曾一度盛行摩尼教,已为近代以来当地出土的文书所证实。近年来,森安孝夫氏在《回鹘摩教史之研究》一书中,对摩尼教在西州回鹘的兴衰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证,使大批零散的文献和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2.
北回纥汗国的政权组织、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薛宗正回纥初兴,建牙漠北,创立了强大的北回纥汗国。这一汗国共传15主,存在了104年(744-848),是今天我国维吾尔、裕固二族先祖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却又显现出同西迁后的高昌回鹘汗国、河西回鹘汗国重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唐朝安史乱后的西域主要呈现为吐蕃、回鹘、葛逻禄三方角逐的政治格局.起初,以唐朝、回鹘为一方,吐蕃、葛逻禄为一方,及唐朝退出西域之后,吐蕃、葛逻禄的势力日益强大,击败回鹘,接管了西域,及吐蕃衰落,回鹘西迁,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其中对于葛逻禄作为附蕃异姓突厥政权性质,回鹘西迁中的三支实为一支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付马 《西域研究》2014,(2):9-22
北庭是西州回鹘的都城之一,但有关回鹘时代北庭城的历史记载却鲜见于传世史料。德藏Mainz 354号吐鲁番文书透露了北庭城曾被毁弃和重建的宝贵历史信息。笔者结合传世史料和出土文书,考证出西州回鹘的北庭城曾经在866~869年间的战事中被毁,而Mainz 354号文书所记北庭城的重建之事可能发生在公元900年前后。此后直到蒙元时代初期,北庭城一直作为西州回鹘的都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论回纥改宗摩尼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回纥改宗摩尼教马东平唐代回纥是我国现今新疆维吾尔族的先民。它的前身,两汉时期谓之丁零(或丁令),南北朝时期称作高车。回鹘(或回纥)是隋唐之际的称呼。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回纥曾一度称雄漠北草原,最盛时回纥控地“东极室韦(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 84 0年以后黠戛斯依照先西部后东部的战略布置 ,分阶段经略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高原 ,以期成为游牧各部族新的宗主的历程 ,得出正是 9世纪 60年代初兴的仆固系北庭回鹘 (高昌回鹘汗国的前身 )将黠戛斯分别从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草原逐回叶尼塞河上游故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刘美崧同志编著的《两唐书回纥传回鹘传疏证》一书,已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十六万字,主要分《回纥(鹘)本部》和《回鹘属部》两章,前有杨志玖先生的《序》,后有程溯洛先生的《跋》,另有附录数节。在当前学术著作的出版极为困难时,此书能够迅速地与广大读者见面,真可谓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8.
突厥学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古回鹘文碑文被破译内蒙古赤峰瓷质墓碑上古回鹘文的破译,是突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境内的宗教墓碑,几乎全用石材,瓷制墓碑极为罕见。回鹘(音胡)文,盛行于中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公元744至840),曾广泛通行于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汉文资料的辨析入手 ,结合穆斯林文献 ,就西州回鹘同宋朝之间的交往联系 ,以及“西州回鹘”与“龟兹回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还考察了唐末、宋朝时期“西州回鹘”政权的辖境范围。并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高昌回鹘 ① 与中原诸王朝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河西回鹘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回鹘的西迁回鹘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兴起于公元八世纪中叶,在以漠北的乌德鞬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