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外学者方秀洁的《吴文英与南宋词艺术》一书是吴文英词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词学研究水平的力作。在此研究中方秀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对吴文英词"质实"特征的研讨中,作者运用西方语言风格学的理论,从语汇、语法、修辞、用典、结构等方面加以深细的剖析,不但对吴词"质实"风格之体认从含糊不清的感悟落到了具体而微的实处,从而极大地推进了整个吴文英词的研究,同时也对大陆学者的词学研究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彊村被近代词坛尊为清季词学之大成者,其词学吴文英,又学苏轼。以微言寄托忧国之感,柔厚而深涩,意隐而不露。在意象锤炼方面极意求工,特别注重借特定物象来抒发幽深之情。又注重词境创造,一些写景之作,或由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彊村性灵高洁,襟抱冲远,其词冲淡醇雅,格高意远,词品极为高致,不愧为结穴千年传统词的殿军。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近百年,词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超稳定状态,但词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词学蜕变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也是其主要推力;王国维、梁启超、胡适是转换过程中的三个突出点.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既有深厚的传统词学功底,又不乏现代思想意识,中国现代词学最终在他们手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其理论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阐说。上述历程,标示出“格”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引入、承传到提升、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偏尚技术等种种弊端.随着现代词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二者逐步疏离并分化,标志着现代词学学科的独立和学科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6.
朱惠国 《浙江社会科学》2022,(8):121-128+160
词的创作在浙江一直十分兴盛。宋以来,浙江词人在全国占有非常高的比例,取得的成就也十分突出,逐渐形成良好的词学传统。浙江词学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多种,但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有三条:其一,杭州为南宋都城,汇聚了一批文化精英,这从作者层面为浙江词的创作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二,浙江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和人文环境均有利于词的创作,这为浙江词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三,浙江词人普遍追求词艺,推崇风雅,与词的美学本质最为契合。浙江词学传统是浙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浙江词学传统的研究,发掘其现代文化价值,将其融入到浙江现代文化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试论梦窗词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文英的梦窗词在南宋后期的词坛上最具艺术独创性,闪烁着奇光异彩。吴文英总结宋代婉约词创作经验的“论词四标准”所强调的协律、典雅、含蓄、柔婉,都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梦窗词不仅有婉约词的这些一般的特点,重要的是它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使南宋婉约词继姜夔之后又实现了一次重大的艺术革新。梦窗词在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它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味;这“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的艺术奥秘的确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去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在词学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建树,在承继苏轼以来“以诗为词”的词体观念即“词诗”说的基础上,在其词学思想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词史意识。他还进一步借助于传统诗论,引入“言外”说、“滋味”说和“情性”说等理论,并将苏、辛作为体现“词诗”理论的典范,在词体的本质、功能以及风格、流派等一系列词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颇有新见的主张,由此使“词诗”说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给后世的词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周颐传世有《蕙风词》等词总集3种、别集12种,现存词作460余首。他一生的词创作及风格凡三变:初无师友研讨,为词囿于小我,抒发性灵,轻倩纤艳;中岁得益于王鹏运规诫,融入主流词坛并成为词坛主流,所作依“重拙大”,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与朱祖谋切磋,回归自我,词抒遗民哀思,声律与体格并重,凄艳浑成。况氏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史达祖,融合南北宋词之长,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体现了传统词学在近代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词学创作理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学术探索》2004,(12):95-98
古代词人词论家从丰富的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多种词学创作理念,即真字是词骨、自然为宗、贵比兴寄托、雅正为宗等。这些创作理念,提升了词体品格,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词集选编及校评角度对"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做整体研究,探讨四人的词学思想与艺术旨趣。他们重视词学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且成果显赫;注重词学理论的阐发、弘扬,将理论与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通过序跋与评议体现,大致表现在尊词体,重情性,倡重拙大,主寄托,彰显出自觉的词学流派意识,并有开阔包容的词学观。四大词人将选编、校勘、理论、创作四者结合,尤其是比兴与寄托手法的运用,使"清季四大词人"在词集选编与艺术创作旨趣方面达到审美趋近。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词学学术史论纲(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体文学的整理、评论、传播和研讨工作,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的词学研究完成了从传统“国学”衍化为科学化、现代化的文艺学分支学科的根本转变,发展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一门“显学”。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词学学术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001-1930年,为词学转型的酝酿期;二是1931-1949年,为现代词学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3.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韵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宋代:"韵"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二、清代前中期:"韵"范畴开始在词学批评中升格;三、清代中后期:"韵"范畴在词学批评中得以深化;四、近现代:"韵"作为审美范畴在词学批评中仍然得到承传运用与补充完善.上述历程,标示出"韵"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承传、上升、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词家对地域与词派关系的认识 ,经历过相互松散、重词派、尤重乡邦地域性的过程。乾嘉之后 ,那种以编辑乡邦文献传统为目的的地方性词徵体词集 ,方真正渐趋成熟。其中 ,地域词学传统已成为词家评词的有力标准。词学区域观念的日渐强化有着乡土情结的积淀、词学振兴的需要、文献存录意识的增强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词学研究体系追述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正 《文史哲》2002,(6):22-26
新词学研究体系分为词体、词学本体、词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三大层次 ,包括词之起源、词体构成、声情关系以及词之特征、词与环境关系、词之流变、传播与接受、词论、基本文献、研究方法、词学学者、词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相关学科、词学与自然科学之相关学科、词学与当代文化建设 1 4个门类 ,又下设 47个科目、1 0 0多个子目 ,最终成果是中国词学史、词学研究史等著述。建构这一体系有助于推动词学学科建设和词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祝东 《阴山学刊》2012,(1):53-59
清代词学集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之大成,基础文献研究与理论批评研究皆蔚然称盛,呈现出"众语喧哗"的文学景观。清代词学研究方法是清人应用于词学研究并能有效运作的客观规范。通过对清代词学研究方法的研讨,归纳总结清代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理,利于客观把握清代词学建构的过程,清晰掌握清代词学的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对发掘清代文学思想史内涵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词学研究提供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词学鉴赏论     
词须多读熟读 ,而且还须沉思渺虑、息心静气、涵泳玩索、仔细品位。词学鉴赏要“以意逆志” ,然而经常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词学鉴赏不仅表现为审美接受、情感共鸣 ,而且还是鉴赏者的审美创造活动。读者在鉴赏词的审美体验中 ,不仅深情投入 ,甚至进入忘我之境 ,与词人同忧同乐 ,性情受到陶冶 ,心灵受到洗礼 ,精神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0.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词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走向,2006年8月21日—2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和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自1986年在上海召开的大型国际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20年之后的又一场词学研究盛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日本爱知大学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围绕“黄庭坚的词学观”,“晚清四大词家词学倾向”,“传统诗学的嬗变和对立”,“稼轩词派的想象艺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上,中国词学研究会宣布成立,并决定将每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