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娄云驹 《中华魂》2010,(3):38-41
最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上读到一篇短文《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作者周有光),该文虽仅三千五百字,却令人疑窦丛生。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我谨向此文作者提出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坚持师范教育的方向王荣纲金峰同志1.987年6月25日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目是《向师范大学校长提一个建议》,由于职业的关系,这篇短文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多年来,它一直深深铭记在我的心中。为了说明问题,现将开头一段抄在下面。我...  相似文献   

3.
我这一辈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规划与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李开拓先生要我提供评介中国语文现代化领军人物,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创建者,著名语言学家王均先生的文章,我费尽琢磨:哪一篇能代表呢?记得某位哲人说过:惟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好了,我手里有一篇王先生的《我这一辈子》,曾发表在《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第32期)的《庆祝西南联和大学成立65周年纪念特辑)(2002年10月)上,知道的人并不多。如在《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应属首次正式发表。2002年11月7日,我从武夷山开完会飞经北京,晚上到王先生家去看望先生并汇报会议情况。先生拿出《特辑》对我说:“你赶上了,这一册就送你。别人就不给了。”  相似文献   

4.
这篇短文的题目,本来想写《没有新意不动笔》,斟酌再三,我自己的这篇短文就是在重复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新意;所以,还是按照吴小如先生所说的写文章力争有“自己的一得之见”较好些。因为“自己的一得之见”,不一定那么新、也不一定全对,但如果每次动笔,真正能做到有“自己的一得之见”,那也就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5.
2001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短文,题为《“风雨故人来”典出何处》。文章写得饶有风味。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倒是文章作者提出的一个不足令人信服的假定。 该文作者认为,“风雨故人来”一语,可能出自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山亭逸兴》。为了便于讨论,兹将这首小令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夫 《金陵瞭望》2006,(7):40-40
近日从北京传来消息:经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S周年大型诗文集”——《红色经典》编辑部,对向海内外征集的数千篇文学作品层层筛选.最后本刊专栏作家陈风棱的散文《鲜花,和鲜花一样的笑容》(本刊2006年2月1日第三期“雨花石”副刊刊出:笔名:阿朋)等1000篇遴选作品已被正式收入大型诗文集《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7.
这篇短文算不上什么正式论文。去年,我有机会发表了拙作《汉语上古音在十六世纪朝鲜汉字音中的遗存》(以下简称《遗存》)一文。尔后,几位同志来信提出如何看待朝鲜汉字音舌音字自从十六世纪以后的变化。我认为这同当今朝鲜汉字音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关,所以仅据我个人的理解谈几点看法,愿跟大家共同探讨。但这里须要指出:这仅仅是初步的,而且是局部性问题的商讨。因为要对朝鲜汉字音这样一个大领域作出某一种结论,单凭一两篇短文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第二号《每周评论》上,发现了一篇署名庚言的短文,题为《美术杂志第一期》。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又在该刊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出版的第十五号上,查到同一署名的《随感录》三则。根据文章的署名、鲁迅与《每周评论》的关系和文章的内容风格,我断定这四篇短文是出于鲁迅的手笔。  相似文献   

9.
当年,我到西双版纳去,很大原因是我对北京的“文革”联倦了。1967年,红卫兵已退出“文革”主流,我以最后的热情和朋友编了一本杂志——《准备》。尽管这刊物已从犯乱的政治转到了文学,尽管我在其中的小说《站在最前线》中极力讴歌了第一张“大字报”的诞生(据说《城市采风》一书称此篇关红卫兵文学先河),但还是被中央“文革”的某位大人物定为“反动刊物”,于是我微底厥倦了。于是1968年春节刚刚过,我上路了。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又坐了四夜五天汽车,西餐版纳到厂。出续前,北京的冬天造未遇大,然而一路南行,春季就被省略了。中…  相似文献   

10.
如此“有文化” 田德政在2008年3月25日《江南都市报》撰文说,近日.看到一篇关于某大学的老师给学生布置“打劫银行”计划的作业的评论文章,着实让我自卑了好一阵子:什么“工具理性猖獗,价值理性式微”啊,什么“现代性”啊.什么“理性经济人”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相似文献   

11.
师:读了文学大师巴金写的《日》和《月》两篇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课文),我们领悟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你们还读过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吗?  相似文献   

12.
拜读袁良骏先生杂感《热风冷眼学术随笔的“三忌”》(载《北京日报》2001年12月2日文艺周刊),不能不令人击节叫好。袁先生这篇短文,切中了当前学术随笔繁荣景象中存在着的某些时弊,提出了自己对学术随笔写作的一些真知灼见。他在文章中提出:“为保征学术随笔的健康繁荣”,“必须克服以下‘三忌’”:“一、忌信口开河。某些作者认为学术随笔就是  相似文献   

13.
齐夫 《中华魂》2012,(21):20-20
天津街头,出租车司机马志刚将盲人小伙送到目的地而坚持不收钱.他说:“我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容易!”一位大叔看到这件事,坚持要帮盲人小伙付钱,他说:“我也不伟大.但我挣钱比你们更容易!”得到帮助的盲人小伙子姚晓勇说:“我们可以不伟大,但不能渺小。”(4月21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4.
宋大全 《新天地》2011,(12):139-140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是两篇短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其中《两小儿辩日》一文里有一些问题,或许大家一直都没有注意到:两小儿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孔子的“不知”是知识的缺乏还是没有弄懂问话的意思?教材注释和《教参》(人教版)的答案有无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疑问,还是让我们先看一下原文和《教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臧凤华 《中华魂》2011,(4):29-29
1992年12月26日,《保定市报》曾发表老朽一篇短文,题目叫《车祸》,取自群众语言,意在批评公款竞相购买小轿车(以下简称公车)的乱像,增速之快,配备之乱,私用之滥。着实令人忧虑。呼唤公车改革之声常见于报端,群众不满之议常闻于道边。但时至今日,19年过去.盘点车改的成效和群众意见的落实,除了有的借车改之名行领导变相长薪之实而外,似乎没有什么可恭维的.反倒徒增了一个“堵”字,试列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毛诗、周南、关雕》是列入《诗》三百零五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诗》的这样编次司马迁曾说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但这篇诗古今学者对它的认识特别纷歧。有位著名的学者概括地说:“《关雄》是恋爱或婚礼之歌,但它的钦定解释却是后妃之德的礼赞。”并且指出称述“后妃之德”的是“御用文人”。这个见解是有代表性的,可引两例明之。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说:“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  相似文献   

17.
本报讯3月5日,重庆市高校校报1998年度好新闻评选揭晓,重庆师专校报荐送的五篇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两篇获一等奖,一篇获二等奖,其余两篇获三等奖,评比成绩在全市高校校报中居于前列。好新闻评选在我市高校校报中每年一届,是市高校校报协会的一件常规性工作,届时各校校报负责人出席评选会担任评委,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派出资深专家到会指导。该报此次获得一等奖的两篇作品分别是通讯《这儿,有一位抗洪的勇士在流泪》(作者:夏明宇、黄火华)和通讯《可贵的七小时等待——贫困生赵富生拾金不昧小记》(作者:朱刚令、尹道勇、梁文清);…  相似文献   

18.
我不研究历史地理,这篇短文的本意,重在对《尚书·禹贡》荆州一段文字的解释;但解释这段文字又离不开实地的考证,因而对实地也不得不认真探讨。一夏水《楚辞·哀郢》:“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楚国人当时东向流亡,是通过江与夏两条水道的。1957年在安徽寿县发现楚怀王六年发出的《鄂君启节》,所记自郢都至鄂话的水道正是两条,北为县水,南为大江。《水经》卷三十二:“夏水出江,流于江陵县东南。又东过华容县南。东至江夏县云杜县人于两。”都道元注:“江津豫章D东,有中夏回,是夏之首江之记(按,似应作论,江别出为…  相似文献   

19.
我说健康     
赵大年 《社区》2002,(3):36-36
健康与长寿并非人人“兼而有之”。由于我已进入老年队伍,才有了切身体会。半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罚坐》,说自己当小学生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今年5月15日你年满18周岁,在你即将参加成年式的前夕,作为父亲的我,专门为你写这一篇短文。我今生至此已经写了上百万字的文章,但专为你写文章,这还是第一篇。这篇短文,我将使用传统的书信传递方式,在你的成人式上,传递到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