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是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开创的“江西诗派”形成了宋诗的新面貌,在书法方面提倡以“韵”为主,进一步深化了苏轼提倡的尚“意”书风。黄庭坚书法艺术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自成一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他善行、草书,楷书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他出自苏轼门下,但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诗歌创作方面提倡“脱胎换骨”和“点铁成金”。由于苏门的关系,他在政治和苏轼共进退,一再贬谪,坎坷的生涯激发出来的激情,使他写出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他的诗对诗坛产生过颇大的影响,并得到江西诗派领袖的地位。黄庭坚曾游历了我省襄垣的名山大川。在襄垣县凉楼(襄垣县古八景之一)挥毫…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诗歌理论,在美学思想上多具有一致性或日同步,创作体现着理论,理论指导着创作。我以为,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既可以使抽象的诗论观点具体化,形象化,又可使人窥探到诗人创作的某种美学追求,这未尝不是一条研究古代诗论与创作的路子。兹举二例,试论述之。一、黄庭坚“自成一家”说与《子瞻诗句妙一世》北宋诗人黄庭坚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实际与苏轼齐名,胡仔所谓“元祐文章称苏、黄”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是崛起在北宋文坛的一位杰出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承先启后、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北宋及以后的数百年间,许多书法家、评论家都盛赞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给予黄书以极高的评价。《宋史·黄庭坚传》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云:“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代诗人陈师道在《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四首》之一中赞道:“龙  相似文献   

7.
来“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书法作品传世不少。前有南宋黄(字号新,庭坚从孙)为他作年谱时,同时记录了书法作品2O0余种;今人水赉佑有《黄庭坚书法年表》(载《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所收作品较前者为多。黄庭坚书法作品包括统、绢水墨迹,石刻,拓片,法帖等。而作品真迹能传到现在的为数极少,其中还有一部价散失海外。仅次于纸本真迹的末代刻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所剩无几,鲜为人知。兹就目前所见散存于各地的黄庭坚书法宋代刻碑十余种录之如下,以供研究、爱好黄氏书法者参考。1、《青牛篇诗》100年,宋神宗元丰三…  相似文献   

8.
周俊杰先生提出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是近年在书法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及普遍关注的当代书法创作理论主张。这一主张突破了传统书法以晋唐为宗法的思维与创作模式。提出宗法秦汉魏晋的崭新书学思想。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书法“经典”的重新审度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这一理论主张的开创性价值与指导意义。并对理论的完善及能动地指导当代书法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全集》一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12月出版,四川大学古籍所刘琳教授、李勇先、王蓉贵副研究员整理校点。黄庭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宋代就与苏轼并驾齐驱,号称“苏黄”,同时又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一生著述丰富。整理本《黄庭坚全集》集合黄庭坚现存的全部著作,精加整理。《黄庭坚全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填补空白:黄庭坚在中国文学和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黄庭坚的著作迄今未进行系统的整理,学术界引以为憾。《黄庭坚全集》第一次对黄庭坚著作…  相似文献   

10.
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开创了唐一代书风,由于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之书、天下翕然从之,固然推动了书法向前发展,科举以书取仕又提高了“书学小道”这门艺术的地位,但由于楷书趋于成熟,使书法法度日趋严密,四大家书法也讲究严密的法度,以致“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书法理论都以六朝以来“天然、工夫”说和“心手合一”论为主,并按此标准,力图逼肖二王,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束缚了书法的发展。后来,张旭与怀素的草书以其独特风貌出现了,他们大胆创新,在唐人楷法森严的书坛中,他们打破了以前草书家的框框,独树一帜。以狂纵的笔墨、潇洒奔放的热情,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路子,使书风为之一变。怀素与张旭、颜真卿一起代表了唐代书法创新一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论赵秉文的七言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秉文是金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诗人。他主张作诗要师法古人,通过“不执一体”的模仿途径,最终达到“自成一家”。其七言古诗成就较高,多登临览胜之作,亦多国势衰微的感慨,诗风雄放杰出,豪迈刚劲,在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他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金代诗坛学习唐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宋代书法家不仅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理论上也有很多建树,苏轼重自然,黄庭坚重韵味,米芾强调率意等等。但透过这些不同的表述,我们发现宋代书法理论有一个总的精神,那就是"尚意",这既是宋书创作的美学追求,也是宋代书法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洪州分宁黄氏祖籍为婺州金华,于南唐时迁入分宁.初时为传统的乡绅之家,后来黄元吉建立樱桃洞、芝台两处书馆,黄氏子弟因此受到良好教育,养成良好学风,乡绅之家从而转变为文化家族.分宁黄氏家族于是渐渐形成较为稳固的家族性文化特征.他们以儒学为立家之本,讲究宗法秩序,遵循忠孝仁义规范;以文学为传家之学,尤其重视作诗.此外,擅长书法,崇尚气节,向往隐逸亦有不少传承.这些特征,在黄氏家族的杰出人物黄庭坚那里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黄庭坚辉煌的诗歌艺术成就,高超的书法造诣,高洁的人品,又激励着家族中的成员及后人不断承传、创新,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洪州分宁黄氏就此崛起.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升降沉浮,蒙受冤屈。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一些批评者对真正的书法批评了解甚少,以至于不知道书法批评应该怎样进行,导致当前书坛尤其是某些书法报刊和书法网站上的书法批评出现较为混乱的状况。澄清“书法批评”的意义,规范书法批评行为,理性而和谐地开展书法批评,对书法创作与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的祖籍并非江西修水,据《余姚彭桥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与现在的浙江慈溪市彭桥人同宗,而分属“瓶窑支”。他的祖籍应是浙江余姚,直到他的儿子黄相才另立谱系,在江西分支分派,传衍下来。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学批评对黄庭坚予以了特别的关注 ;从人格情性和诗作自成一家上对其进行了标树 ;同时对其诗作格调、用语、结构、笔法等方面审美特征展开了辨析 :对其诗法渊源及特征等也有论评。这为后世诗学批评黄庭坚论建构出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的名和字,《宋史·本传》仅载:“黄庭坚,字鲁直”;“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历代修水县志,黄氏宗谱,所载略同。而明毛晋跋《山谷题跋》转引洪玉父《豫章先生退听堂录序》,“舅氏鲁直爱山谷石牛洞,故自号山谷道人;谪黔戎时,假涪州别驾,故又号涪翁,或曰涪皤;在黔中又号黔安居土;至宜州,又号八桂老人。”洪玉父所胪举的,都象现代作家的笔名,故说“皆班班见于诗文”。黄庭坚幼时,还有小字乳名。这不仅是当时双井黄氏的家风,也  相似文献   

19.
唐人创作论     
唐人创作论黄炳辉唐人对创作有许多论述。可惜在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很少谈到唐人创作论。严格地说,风格论也应该包括在创作论之中,由于唐人在这方面论述也很多,故另有专文讨论。创作论应讨论以下几个方面:创作动因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在文学艺术的多个方面都有较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两方面探封黄庭坚“脱俗”理沦的内涵,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