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遗失物拾得制度经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缺陷.通过分析遗失物拾得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其中存在的部分缺陷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遗失物拾得制度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法通则>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仅规定了拾得人的费用请求权,而没有规定报酬请求权和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这与国际上的通行作法相去太远,也降低了实际生活中遗失物的返还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拾得人要求取得报酬,在具备规定的条件下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也应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遗失物是所有人和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不为任何人占有的财产.拾得遗失物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之一,是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事实.遗失物拾得人具有通知及送交、保管和返还义务;具有费用偿还请求权和报酬请求权;对遗失物没有尽到善良管理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论遗失物之拾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的规定有解释、完善的必要。遗失物的构成要件采改进的六要件说。拾得的构成要件为发现和占有遗失物。自然人、法人、市场关系中的第三主体均可为遗失人、拾得人。拾得人应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报酬请求权,应负担通知义务及揭示义务、保管义务、报告及交存义务、返还义务。拾得人可附条件取得拾得物的所有权。拾得人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应承担不当得利、侵权的民事责任,数额较大的应承担侵占拾得物罪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章对现代德、日、法、瑞士各国及我国台湾遗失物拾得制度进行归纳总结,阐明遗失物的概念及现代民法中拾得人的权利义务,认为我国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缺乏法哲学基础,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国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比较和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历史考察表明,古今中外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既保护遗失人的利益,也重视对拾得人权利的维护;不仅规定了拾得人的必要费用的请求权,也规定了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和附条件地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因此,建议我国物权法应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在为拾得人设定义务的同时,也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弘扬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以体现法律的平等、正义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通则对拾得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完善拾得制度:1.应完善拾得人权利与义务的规定;2.应规定拾得人不返还时,如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草案关于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设计虽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其制度设计的理念忽视了物权法的主体也是一个经济人,对拾得人设定了较多的义务,只赋予较少的权利.这种价值理念和具体法律规定偏离了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律,将会直接影响到遗失物拾得制度在现实中的适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遗失物是所有人和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不为任何人占有的财产。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失主,不仅是拾得人的道德义务,而且还是法律义务。根据现行《民法通则》及《刑法》之规定,拾得人拒不返还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对于在无人认领时拾得人能否取得所有权,现行立法采取的是否定之态度,即绝对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问题现行立法仍是持否定之态度。阐述了现行立法在这些问题上对拾得人的行为提出了过高的法律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效果是适得其反。提出在将来物权法的立法中应规定拾得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同时还应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这符合民法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遗失物被拾得后,确立其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得过于简单和原则化,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难.我国在遗失物立法上应确立有偿付酬和附条件地取得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遗失物的拾得,会产生一系列法律上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遗失物及其拾得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拾得物所有权的归属、拾得人对拾得物不法处置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主张.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草案)》第88条确认了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此条款的问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焦点在于报酬请求权与拾金不昧冲突。实际上确定报酬请求权符合物权法的宗旨,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遗失物制度的实施。只有确认报酬请求权,才能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总结古今中外法律有关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规定,谈我国《物权法》未规定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缺憾。指出只有规定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才符合世界潮流,有利于物权的保护,有利于弘扬民法的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14.
区分所有是现代社会建筑物的主要所有形式。其中,专有部分权属的性质相对单纯,不易产生纠纷。相反,对于共有部分的共有性质则存在多种学术观点,而观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对于共有部分权利义务的分担。伴随着《物权法》的出台,对于共有部分性质的规定吸收了优秀的理论成果,并且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操作可能。  相似文献   

15.
刑事悬赏广告是指司法机关为了惩治犯罪、抓捕罪犯或犯罪嫌疑人,而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布的,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举报、控告、扭送、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或向为司法机关打击犯罪提供其他帮助的人,给予一定的报酬或待遇的悬赏广告。它在性质上属于特殊契约,与民事契约有所不同。刑事悬赏广告有它的特殊主体,悬赏金的来源和标准以及悬赏案件的范围也需要界定。考虑到权利义务乃法学中的核心概念,因而刑事悬赏广告中权利与义务的明确,将对刑事悬赏广告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素养并未上升到“圣人”的高度,拾而不还的行为在现实中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经中外对比研究,发现给予拾物人报酬请求权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拾金不昧”的道德缺失也为遗失物招领付费制度提供了土壤。遗失物招领付费的做法在法理和实践中均有可行性,但在报酬比例的认定及该权利的排除适用上须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7.
悬赏广告自古有之,在现代社会尤为常见,在法理上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对悬赏广告法律性质认识的不统一,学术界和实务界历来存在着合同行为说和单方法律行为说两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将其视为单方法律行为而非契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文义上没有区分受让人主观善意;逻辑上存在概念不周延和矛盾的问题;制度功能上并没有真正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也没有彻底实现。结合国外立法的经验,我国立法应承认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