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地来了生力草,支援边疆建歌新,跌水多鼓三尺浪,铜花多飞九重云。共产主义风格新,支援大罩到山村,杠河交唱协作歌,青山起舞迎亲人。青山起舞迎亲人(僮族山歌)@葉光晞~~  相似文献   

2.
仫佬山歌     
仫佬族人民喜爱山歌,多少年来,山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仫佬山乡,到处都有出色的歌手,他们常常走坡对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每年旧历8月15以后,各地便开始赶歌圩走坡对歌。仫佬山歌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 “随口答”。这是一般山歌,歌词是在对歌时由唱者随编随唱的。主要在走坡、新婚喜庆、小孩满月等时候唱,平时在赶圩或劳动生产中也唱。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每首歌有4句或6句,每句通常为7个字。比如:“东村  相似文献   

3.
鱼有池塘鸟有窝,不挑场合是山歌。信天朦胧甩一首,四面八方有人和。地处湘西山区的保靖县,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群众,几乎人人能唱山歌,人人爱听山歌,人人会品山歌。在这里,牧童娃唱守牛歌,谈恋爱唱结情歌,办婚事唱喜堂歌,起新屋唱上梁歌;问路寻人打山歌,夫妻对话用山歌,连公社书记做报告也要唱它几句……在这浩渺的歌海中,我们掬起一朵斑斓的浪花,捧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山在欢笑树在唱,腼桂山茶齐开放,汉族大哥和大姐,翻山过水到边疆。咪多咪彩(注)喜洋洋,拉住亲人手不放,千言万藉靓不尽,先简毛主席身安康:有了你们来帮助,万水千山换新装;有了你仰来支援,金花跟花满树香。注:咪多咪彩即苗藉姑奴小伙子。山在欢笑树在唱(苗族山歌)@彭文源~~  相似文献   

5.
“哈节”,是京族人民传统的民族节日。“哈”或叫“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据《防城县志》记载,在山心岛一带的京族人民,“农隙时,择定地点,于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系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两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  相似文献   

6.
句句唱的福幸歌 (苗族)提起过去唱山歌土家苗家苦难多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没起泪先落 子孙万代幸福是 (苗族)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苗家跟着共产党子孙万代幸福畏太阳出来照山坡土家苗家笑呵呵毛主席颁导大翻身句句唱的幸福歌 (苗族妇女龙四姑唱) 篷得土地把身翻社具深耕在田简大夙大雨不换班歌声滚滚山摇劫逼得土地把身翻苦感桔出香甜瓜(七家族)想起从前泪花花苦根苦藤不开花自从来了共产党苦藤桔出香甜瓜 永远莫忘党的恩 (苗族)天上小星跟大星宝宝孩兑跟娘亲人民紧跟共产党永远莫忘党的恩 (苗族妇女龙么妹唱) 公社牛羊满山坡 (土家…  相似文献   

7.
白发苍苍六十余,建设祖国出力气,劳动生产是能手,山歌宣传更出奇。这是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沪溪县大陂流的一首山歌。它是歌唱一支由老歌郎、歌娘组成的山歌队的。提起大陂流的这支山歌队,在自治州里都很出名。它成立于1952年,共有12个人,其中8个土家族人,4个苗族人,都是40多岁到将近70岁的老歌郎、歌娘。它自成立后,不仅在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中成了一支有力的宣传队,而且每个队员还是生产的能手。山歌队的队员们,都能就地取材、自编自唱,并能用土家、苗、汉三种语言分别进行宣传。因此,他们的歌唱深入人心,并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爱戴。在扩社并社时,猪脚洞上下寨  相似文献   

8.
因为有了共产党北京是金子的宫殿,因为住着毛主席,北京更加光辉嗓烂。西藏是个好地方,因为有了共产党,西藏才如意吉祥。东方升起了彩虹三唱有了粮和面,四唱有了碗和锅,五唱有了新衣裳,六唱有了新被熬,七唱靡除高刊贷,,又唱不再受奴役,九唱不把鸟拉支,一卜唱当家作主多快活。唱了一歌又一歌,翻一身农民歌兑多,翻过恩人毛主席,再唱改革胜利歌。弃方升起了彩虹,彩虹架在西藏天牢;毛主衡乘着彩虹来了,幸语降到穷人手中。翻身农民唱甜歌着到青棵黄共产党镇导得好往年看到青棵黄,心里就翌慌,等到打完爆,袋里不留一粒樱。布达拉宫的金顶,为汁么格令…  相似文献   

9.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长梁子,她地处在下坝与白云山盆地之间,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后河、前河环绕着的龙洞湾,养育着这里10万多勤劳、善良、智慧的土家族、苗族村民。山歌唱了一年又一年,丝弦锣鼓弹拨了一载又一载。传承、弘扬、发展、厚积薄发、活化传承,让建始"丝弦锣鼓"这一古老艺术大放异彩。建始"丝弦锣鼓"流传于长梁、  相似文献   

10.
苗族酒歌     
酒歌,是苗族举行婚礼时的一种歌曲。苗族儿女婚嫁前夕,男女双方各要聘请一位歌郎,在女方家里唱酒歌,每唱完一小段,大家便跟着  相似文献   

11.
季慷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35-136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有对姐妹花,民歌唱得人人夸,耄耋之年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对土家族的姐妹花,姐姐王桂姐,现已81岁高龄,妹妹王月姐也有73岁了,两姐妹歌喉奔放优美,高腔山歌"雁将班"更是绝活。  相似文献   

13.
爱唱山歌是柳州各族人民的爱好。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人们都要聚集在村头、山坡、树下唱山歌,常常唱上几天几夜。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市内风景区鱼峰山的山腰有一尊刘三姐的塑像。她的形象已成为壮族人民的化身,成为人们敬仰的歌仙。《刘三姐》拍成电影后,轰动了全国和海外,人们从电影《刘三姐》中了解了广西,了解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柳州山歌。传说中的刘三姐在鱼峰山成仙而骑鱼升天,因此年年歌节都有成千歌手聚集在鱼峰山下和柳江江滨对歌,从不间断。在江滨公园,我们看到十多位歌手围坐在一起,唱的是彩调戏《刘三姐》中的对歌,一问一答,兴趣盎然。一位女歌手告诉我们,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从小就喜欢山歌,经常到江滨公园和鱼峰山下过“歌瘾”。只要家里没什么事,晚上总要到这里来唱上一二个小时。作为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的山歌,在与现代都市文  相似文献   

14.
座座谷山金燥燥哟,满坡的高梁杠鲜鲜罗,茶花冬菇遍地香,肥壮的牛羊满山岗。共产党毛主席抬我们带来了幸福康乐,苗山不再是贫苦的山鼻,我们打下的粮食从来没有今年多。黄金的季节呀,丰盛的年成,快来哟快来,跳吧,唱吧.蔽我刊都来到崖笙坪上,圃着熊熊的髯火,来跳一个庆丰收的“芒篙”(注、放声唱一支欢乐的歌。祖祖辈辈的梦想实现了,;!丰收的喜慢填满心离;;;看哪,森林舞起来了,{!元宝山笑起来丁,{}人民公社的杠旗到处飘摄,’到只江河也为我们唱起了贺喜的歌。抓 注:“芒篙”,是大苗山苗族人民喜爱的一;: 种舞蹈。:{人民公社抬我们带来了空前丰…  相似文献   

15.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16.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17.
苗歌,侗族大歌,花瑶呜哇山歌,土家山歌,瑶族民歌……这些异彩纷呈的湖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由各民族同胞一代代薪火相传、口耳相授,对于外来者的我们来说,它们是一道道博大而优美的艺术景观;但对于少数民族自己来说,却是生活和生命的方式……当苗族姑娘吴仙妹、杨金美他们用苗族特有的“平腔”、“高腔”哼起亘古相传的歌谣时,当花瑶老人奉锡料用粗犷高亢且极富穿透力的嗓音吼起呜哇山歌时,当侗族少女用他们纯洁得如雪山圣湖的音色唱起清新和谐的侗族大歌时,当土家歌王田茂忠老人用他那来自时光深处的雄浑意志唱着土家歌谣渐行渐远时……你会发觉,这些民歌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后人阅读民族历史文化的民间读本,当他们或酣畅淋漓,或婉转悠扬的歌声响起,我们能听到歌者和我们自己身上,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律动,一种经历过时光和岁月的无情淘洗,却永远鲜活闪亮着民族的灵性和神性,她每一次的吟唱,都让我们的心灵不由自主的颤抖。  相似文献   

18.
贵州苗族山寨除了有绮丽的风光,鲜艳多彩的苗族服饰以及优美动听的苗族山歌之外,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男女老幼少患风湿病。这一罕见现象不仅在我国称奇,而且在全球也堪称一绝。目前,全球约有3亿多人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的侵扰,而我国的风湿病患者就达2000多万人,风湿病是世界性顽症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提起麻风病人,也许有些人至今仍心有畏惧。谁会想到,他们也有自己的歌。 1965年9月,县政府派遣我和古仁声同志去麻风村工作。从县城博凹出发,山路似线,绕得人精疲力尽,马铃叮当,敲得我昏昏欲睡。忽然,一阵秋风飞过,送来山歌声声,我睡意全消,啊,山歌的曲调是那样的优美,那样的奔放。不过,唱歌人的嗓音有些沙哑,情调也显得很悲凉。赶马大哥说,是“癞子”在唱,大意是: “世上的人都说黄连最苦,我的先辈比黄连苦九分。逃脱了火烧、活埋和投河的命运,逃不脱冷冰冰的岩洞、雾茫茫的老林。”  相似文献   

20.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