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2.
池莉的近作《生活秀》和《看麦娘》都是塑造了两个并非母亲的母亲形象 ,这个特别的现象 ,表明作家对母性问题的关注。相比之下 ,《看麦娘》的母性主题 ,其意蕴更加丰富。小说将几位不同类型的母亲放在不同的社会转型期当中去表现 ,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政治环境与个体心理结构所产生的碰撞和变异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丰乳肥臀》和任晓雯的《好人宋没用》皆将中国19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列为背景,以母亲形象作为叙事中心,书写大家庭的兴衰与人物命运。但这两位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的母亲史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母性的理解,男性作家莫言认同的是父权制度下的"为母之道",而女性作家任晓雯更偏重于从女性主体角度进行发掘;在叙事伦理上,莫言广泛采用男性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角度,将塑造母亲形象作为其完成消解正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任晓雯运用全知视角兼顾聚焦母亲心理活动,完成伦理判断。究其原因,两性作家在两性文化影响下所站的相异立场、性别话语的不同诠释,以及代际产生的差异性是造成两部作品呈现"同调异曲"现象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极为成功的一部。小说通过“主题对立”这一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暴露了人类社会中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存在中的一系列悖论,显示出极大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6.
读《蝇王》     
《蝇王》取材于19世纪英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但两部小说却大不相同。作者威廉·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寓意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而并非所谓合理而高人一等的政治制度。本文尝试从《蝇王》与《珊瑚岛》文化背景以及表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杨珺 《晋阳学刊》2009,(4):114-118
对母女关系的书写是女性散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亲情解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以对母女之间亲情不亲的疏离关系为表现对象,敞开了母亲作为人作为女人的真实生存处境及其人格畸变状态。亲情不亲往往表现为女儿对陷于不合习俗母性的怨仇或仇恨心理的母亲的冷漠排斥,母亲的怨仇心理仇恨心理本质上是女性发现自己付出全部所依附的对象却空洞无力不足依凭后极度绝望空虚的流露。《亲情解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中作者对母亲之为母亲的母性和母亲作为女人的人性的思考,使得如何理解并超越母亲的命运,如何将习俗母性中所包含的爱的因子转化为建设性的人格因子,成为女性散文提出的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丽新世界》和《乌托邦》这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作为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它们的思想都曾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人的想法。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概念的对立:科技与宗教、科技发展与人类个性发展、人性的毁灭和人性的张扬。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明白: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科技进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华裔文坛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接骨师的女儿》正是谭恩美最具自传性的一部,也是描写母女关系最深刻的一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交织着现实与梦幻、过去与未来,真切地描绘了主人公与母亲、祖母三代母女情,而小说所展现的两对母女关系也有着种种的相似性,都包含了一个女儿对母亲从背叛到认同的曲折过程和痛苦、纠结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伍尔夫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正确解读伍尔夫透过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构父权制,并指出人类内心希望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张爱玲与钱钟书创作了三部以“城”命名的小说:《边城》、《倾城之恋》、《围城》。这三部小说避开了时代大潮面前的政治选择,冷静观照整个人类生存困境和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后的道德沦丧,沈从文、张爱玲和钱钟书虽然背向中国现代主流文学,却与整个20世纪现代哲学思潮相适应。“三城”以现代小说的形式,对我国这个文明古国提出了更深的精神与人类命运的思索,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样本。  相似文献   

12.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姜蕾 《理论界》2007,(5):176-177
《蝇王》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哲理性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作者看来,一方面人性邪恶,其邪恶与生俱来,不可摧毁,它总是受到文明的压抑而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失去管束,便会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正是人性的不完善导致了社会的不完善,人性的邪恶导致了社会的邪恶。人性中固有的邪恶是人类自身悲剧的本质根源。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邪恶的防范意识,防止人类悲剧的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14.
孙立华 《理论界》2008,(2):151-152
《尘埃落定》以土司傻瓜儿子的个体生命经历和傻子所特有的眼光作为小说叙述的视角,呈现了土司制度下延续多代的沉重生活,见证了土司制度走向消亡的历史过程。在反讽式的故事叙述中,作者臆喻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通过对一个完整故事的寓言化来蕴涵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小说感悟人性,生发出对人生价值、意义、永恒、失落等问题的哲理性思考,是一部当代史诗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钱钟书的文学创作虽然出现于不同的年代 ,但其文本所蕴涵的主题意蕴有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 ,短篇小说《纪念》就存在着与鲁迅小说相似的意蕴 ,表现在对人性弱点和劣根性的暴露、对人类生活方式、精神方式进行现代性阐释 ,尤其表现在描写和解剖传统文化浸润中的中国女性的母性与女儿性胜过妻性而导致中国女性的精神畸形方面。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幕》对既往家族小说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整合,依然严格地以时间与因果关系来展开叙事,一端连通着宏大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的寻根,一端维系着对人性深度个体人生的命运和现代性的探求,对家族精神进行发掘的同时导向了对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传统的重审以及对个体人生命运的探寻,具有了超越"新历史小说"家族题材所包含的文本价值和思想内涵.与《白鹿原》相比,《第二十幕》集中体现了家族精神所具有的变革与超越性.作者以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尺度,对这种家族精神进行了双管齐下的张扬和批判.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围城》与阿道斯·赫胥黎《滑稽圆舞曲》描绘了战争语境中陷入精神困境的中西知识分子群像。两部小说在空间书写上具有内在联系性,突出地表现在四组相互对应的空间意象上:伦敦穹顶模型与三闾大学、实验室与家宅、地下室与箱子、乡村与城市。这些空间意象折射出战时知识分子建构的乌托邦想象,关于社会的“圣化构想”或“悲观构想”,以及“疯狂症”或“失语症”。两部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都采用了圆形结构,与人物循环往复的挣扎状态互为呼应,与其间压抑、封闭的空间情境氛围相互契合。小说标题亦具有强烈的空间隐喻色彩,传递出中西小说家对战时知识分子“围困”处境和“滑稽”命运的共通体验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与《白鹿原》乔美丽1967年,马尔克斯在长期创作基础上发表了他用18年之久写成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小说通过对马孔多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兴衰史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一百多年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该书被誉为“...  相似文献   

19.
莫言的几大长篇力作,从《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一直到《蛙》,在性、爱、食、色的表层符码下,潜藏着一组深层密码,即身体和欲望这两大元素.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以《蛙》为例,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展开论述,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根本性地位,揭示莫言小说中“身体”的独特内涵及“身体”表征下的隐喻.  相似文献   

20.
《女勇士》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小说。这部小说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对“我和母亲”这一常规主题进行挑战。本文将从挑战“母亲”的意义 ;小说中讲故事的“母亲” ;小说中的讲述与再讲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汤亭亭在小说中重构了一种对话式的母女关系 ,并以此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审视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