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荀子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伦理思想既与孔孟存在继承性,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其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化性起伪"的道德修养论,"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观以及"隆礼重法"的政治伦理思想等。探究荀子伦理思想与孔孟的区别,特别是与孟子伦理思想在理论基础和思想路向上的不同,有益于厘清儒家伦理的发展脉络,进而发掘荀子伦理思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翻译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政府组织、民间团体和商业机构都需要通过新闻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动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从翻译教学实践中法汉新闻翻译的具体案例出发,通过与文学翻译的对比,简析新闻翻译在翻译方法和语言形式上的不同特色,以期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为新闻翻译质量的提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成立初期的微弱小党发展为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都结合具体国情,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坚持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原则,有序开展中国革命斗争与经济建设实践,生成与发展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的经济伦理思想.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经济伦理思想的指导.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致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经济伦理思想划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经济伦理思想、土地革命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是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发展的新成果。在治理思想上,王船山创举式地体贴出"治统"范畴,以"治统"和"道统"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在政治理念上,王船山从儒家德治传统出发,大胆地呼吁"许之以民主可也",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之先河;在治理形式上,王船山反思了君主专制的弊端,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权力平衡机制,"虚君"、均权、监督的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源泉。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其特有的理论光芒,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位古代思想家所不可比拟的。在孔子丰富的伦理思想中,不但包含着以仁爱为核心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以及一套关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也包含着对其他一些重要的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刻论述。孔子的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心理的主体内容,甚至对东方其他一些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之所以如此,这与孔子伦理思想本身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分不开的。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试图就孔子…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以性善的设定为基础,不仅论证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确立了道德修养的目标——理想人格,而且提出了许多自我修养方法,如存心、尽心、求放心、养气等,同时还探讨了环境和社会教化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孟子的道德修养思想体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基本文化特征和价值标准.经过孟子的发展,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正> 从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看,王船山继承了儒家全部伦理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以“义”为核心的爱国伦理思想。儒家继承了殷周时期以“孝”为纲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是政治的基础。殷周是宗族奴隶制国家,宗法制是等级制的基础,族权是政权的基础,国家是宗族的扩大。因此调整宗族内部纵的和横的关系的“孝”与“悌”,成了伦理思想的核心,尊祖敬宗成了社会最高美德。春秋时奴隶制开始瓦解,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社会关系日趋复  相似文献   

8.
<易经>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奴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其中关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道德修养及其方法和途径的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探究<易经>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认识和了解殷周社会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特别是认识和把握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历史流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涂岩 《理论界》2010,(3):191-193
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是指社会交往的程度和状况。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占有关系、交换关系以及人本身的综合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共同主题,中国社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在追赶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也在实现着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开放到更加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又论述了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其"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中心又是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以"仁义"为为政之本,立国之本.因而,仁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至二世纪,中国古代就有了“人伦”、“道德”等概念和“伦类以为理”的说法,并先后出现了具有丰富伦理思想的《论语》、《孟子》、《墨子》,《荀子》等书。秦汉之际,形成了“伦理”这一概念。由于伦理思想是为哲学政治观点服务的,所以,伴随哲学政治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自然也就形成了伦理思想上的不同观点。这种分歧在先秦主要集中于:道德的起源(人性善恶问题)、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义利之辩)、道德的最高原则及具体内容和道德修养问题。在这场论争中,孟子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林楠 《理论界》2006,(9):168-169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其鲜明的思想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特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色彩;熔古今于一炉,汇中西于一体;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艰难碰撞。  相似文献   

13.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要能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信念,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有赖于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在中国伦理思想中,有关道德修养的思想是很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新民说》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说》一书,是梁启超伦理思想方面的一部代表作。据他自己所说:“欲进德者不可不以战胜旧习为第一段工夫,《大学》曰作新民。”(《饮冰室自由书·说悔》)这就是说,新民之说渊源于《大学》。但我们却不能以此为理由,断定《新民说》就纯粹是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实际上,梁启超以当时西方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的伦理观念,对《大学》的新民之说进行了改造,“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从《新民说》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属于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而且由于梁启超较广泛地接触到了西方各派的伦理学说,这就使他的伦理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在我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徐佰义 《理论界》2022,(10):61-67
孔子与孟子是儒家哲学的灵魂人物。孔子所创立的仁爱思想,被看作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建构在不同层次之上的伦理思想体系。最重要的一个层面便是基于个体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仁爱思想。孔子指明了为仁的道德内求路径。孟子沿袭孔子的路径,将作为道德修养层面的仁爱思想继续发扬光大。孟子以人性善作为理论铺垫,以“可欲之谓善”为逻辑主线,建构起基于心性视角、更为完善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孔孟的道德修养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个体的君子乃至圣贤人格,引导人们的心灵成长,对当代人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王船山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伦理思想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道德修养方面的许多论述,直到今天,对于我们进行品德修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道德修养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普遍重视。但他们用以指导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各不相同。在人的道德属性问题上,孟轲主张“人性善”,荀况主张“人性恶”,董仲舒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在对待意志自由上,总体上有宿命论倾向,但它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强调道德意志的作用,承认人的道德意志是自由的.儒家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从道德选择中的"为仁由己"、行为实践中的"力命并举"、道德评价中的"志功结合"、道德修养中的"存养功夫"等方面来阐释意志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为道德修养提出了目标,而后者主要在法治思想领域,为法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没有把公与私绝对化,表现了可贵的民本主义思想,而法家的公私观则将公与私绝对对立,最后走向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儒法公私观是以各自的人性论作为理论依据的。儒法崇公抑私的公私观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9.
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曾经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的各种思想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氏姓制度和孔子伦理思想的某些内在联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 阐述孔子的伦理思想,有必要从中国古代的氏姓制度谈起。 氏姓制度的形成有着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伦理思想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变动最为激烈的时期之一。社会政治制度变革的洪流,必然冲击中国伦理思想的堤岸。因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必须反对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礼教;要加强和发展革命力量,就必须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代之以新的“革命的道德”,使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能适应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