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无不得意者。这属于总则性质,同书另一条“官诀”讲得略为具体: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应酬者,宦途进步之所系,得失存亡之所关,不得不以全力赴之也;对付者,己心所不欲而意…  相似文献   

2.
朋友     
谭嗣同是激烈反对旧道德的猛士。但他在对旧伦常规作毫不留情的冲决的时候,却对旧道德中“朋友之道”作了深情的回护:五伦中于人生敢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惟朋友乎。……所以者何?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义,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看来,在专制与道德罗网中不能自由呼吸的旧中国,竟也存有一片平等自由的净土,那就是五伦中的一伦:朋友之道。我发现《诗经》中叙及朋友的诗句远超过叙“父母”,“兄弟”,此中消息颇值得玩味。“朋友”一词,最早就出自《诗经》吧。在《诗经·大雅·抑》中,我们已被这样鼓励:无言不…  相似文献   

3.
名马VS名车     
《经营管理者》2007,(5):110-110,112,114
<正>的卢VS法拉利《马政论》曰:“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谓之的吻,凶。”俗云的卢非也。刘备避樊城之难,过檀溪,谓所乘马的卢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马达备意,一跃三丈。又庚亮所乘马名的卢,殷浩以为不利主,劝市之。亮  相似文献   

4.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讬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宋史·苏轼传》 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的“乌台诗案”,是一场典型的文字狱;在这场文字狱中,苏轼虽然是因为诗歌而获罪,但引发这场文字狱的导火索,却是他写给宋神宗的一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  相似文献   

5.
《前赤壁赋》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在这个政治失意时期复杂的心态。三个月后,苏轼又写下《后赤壁赋》。历代文评家评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时,常推崇后赋的写景,认为它不假辞藻,如“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等语,全用白描,自然而工致。而我认为这只是从写景的技巧上评价,要谈到写景的目的,还要看写景与全文的关系。人们看苏轼的《前赤壁赋》,常关注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起伏变化,通常认为《前赤壁赋》人物的感情变化经历了“乐一悲一喜”的过程,但这情绪的产生、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官箴》是古代汉族居官格言的著作,主要记载做官的规诫。南宋诗人吕本中(1084-1145)所撰《官箴》可谓古代《官箴》之最,其一卷首条开头即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乾隆年代四库馆臣称赞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其  相似文献   

7.
观念不相同     
我爱读流沙河的幽默,他讲过一个小笑话:有一中国留学生与美国同学口角,满口英语骂之,夹杂汉语一句“我操你娘”。美国学生不懂,急请旁人翻译。译曰:“他说,他要同你妈妈做爱。”美国学生疑惑不解,耸肩张臂、问曰:“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收在《高级笑话》中的这一则,标题画龙点睛,叫《观念不相同》。也许是这样的吧。建国数千年,受忠孝节义传统文化熏陶的中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写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宋哲宗元祜元年(公元1086年),苏轼在中书省做中书舍人,专门为朝廷起草公文。当时,执政大臣被中书省频发的失泄密事件搞得非常头疼,就想在中书舍人厅的后院编织一排篱笆或砌上一道围墙,把舍人院封闭起来,禁止本省其他人员入内,严防失泄密事件再次发生。苏轼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发议论说:“诸公应须简要清通,何必栽篱插棘!”听者无不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9.
韩皋自中书舍人除御史(中)丞。西省故事:阁老改官,则词头送以次舍人。是时吕渭草敕,皋忧恐,问曰:“仆有何命?”渭不告,皋劫之曰:“与公俱佐降。”乃告之。皋又欲诉宰相,渭执之,夺其靴笏,恂恂至午后三刻乃止。——《唐语林校证》卷六  相似文献   

10.
南宋官员吕本中,在所著《官箴》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此,后人石渎子有着一番深刻的阐释。石渎子说:“清、慎、勤三字乃居官之真修。不清,则我取一也下取百焉;我取十也,下取千焉。我以之适口,民以之浚血。我以之华体,民以之剥肤。我以之纳交游,民以之卖妻子。我以之遗子孙,民以之损田庐。我以之恣歌舞,民以之啼饥寒。伤哉!以此思清,清其有不至乎?不慎,则一出令之误也,而跖盗之弊生。一听言之误也,而雍敝之奸作。一用人之误也,而狐鼠之妖兴。一役使之误也,而劳怨之声起。一听断之误也,而劝惩之道塞…  相似文献   

11.
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碹在其《从政录》中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之。”他将为官者廉洁从政分为三种层次和境界,即“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其中“见理明而不妄取”,也就是说理想信念坚定、思想道德高尚、严格廉洁自律,这是廉洁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 “智囊”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言:“樗里子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由此可见,“智囊”这个词最早可能是秦国人发明的。而秦国人素来有重视谋士的传统,这从李斯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可以看出。正是秦国执政者本着“太山不让土壤,  相似文献   

13.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它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古今中外的战略学界被奉为圭臬。修道保法思想,更是《孙子兵法》最珍贵的闪光点,是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的使用原则。《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的"道、天、地、将、法"五事即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一本竞争学的著作,谈的是与竞争、对战有关的活动。《孙子兵法》第一篇从全局观进行阐述,重点标明了战略及其战略分析的意义重大: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相似文献   

15.
思晨 《领导文萃》2010,(14):80-82
<正>唐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可唐朝的选人却有点儿怪。唐时的《选举志》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四法第一是长相,第二是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书法,第四才是文章。以这样的标准来选人,一定会使一批有才而貌陋者无法施展,实际上也确使有才无貌者吃了大亏。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用典》中提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吕本中所著的《官箴》。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说》中也不吝赞美之词:"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必须能够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正对应着"清、慎、勤"三字。清,指的是清廉,两袖清风;慎,指的是慎重,周密考虑;勤,指  相似文献   

17.
《语》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大丈夫以身许国,不能行其志,乃至一败涂地,漂流他乡,则惟当缄口结舌,一任世人之戮辱之、嬉笑之、唾骂之,斯亦已矣,而犹复晓哓焉欲以自白,是岂大丈夫之所为哉。虽然,事有关于君父之生命、关于全国之国论者,是固不可以默默也。论者曰,支那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磋跌之忧乎?辨曰:支那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者,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  相似文献   

18.
郭乃撰具保折,并怀三百金往觅潘。既相见,郭卒然指潘而问曰:“伯寅,何久不宴我于莲芬家也?”潘曰:“近者所入甚窘,何暇及此!”郭强嬲之,偕赴莲芬家。既至,郭又问曰:“今者具奏保举人,肯为之乎?”潘询保何人,郭曰:“始勿问,折已代撰,且缮就,第能具奏者,当以三百金为寿。”言次,即出三百金置潘前,连问曰:“如何如何?”潘既夙信郭,又见多金,足以应急,不能无动,即取金纳怀中。(《清稗类钞·荐举类》,中华书局2010年1月第1版第1405页)  相似文献   

19.
<正> 五、成败篇 41、“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人皆知防患,莫如使患无生”《老子》。42、上帝要哪些人死亡,必先使他们发狂。导致身败名裂的通病曰财、曰色、曰逸、曰气。气者,娇气、泄气、傲气、赌气、不服气、一意孤行之所谓也。  相似文献   

20.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